哪怕收到邀请,易隽也完全没有兴趣去参加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的同学会。
虽然没有退出同学群,但将它们全部都设置为了屏蔽状态,大量时间都任由它们显示99+的未读红点, 只在极其无聊时才会点进去浏览一二。
同理推测,易隽估计自己如果换了工作, 与前一个工作的同事应该也极少会再有交集。
易隽:
“那么对于我,能长久维持的交情应该得建立在相处环境不大变的前提下。”
“比如我与我的父母, 固定的相处环境就是家。”
“哪怕换房子, 家也还是家。”
“这就是可以持续一辈子的感情。”
“而学校环境,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都不能等同。”
“学校与公司更完全是两回事。”
“所以,另一个于我而言算得上长期不变的环境,也许是社交软件?”
“只要软件本身还运营着, 其上面交到的朋友就可以继续往来。”
“也许往来的频率不高、感情不深,但总归是持续相处着的。”
“粉色气泡”就是这么一个易隽在社交软件上的朋友。
也是易隽来往最久的朋友。
最开始时,两人是玩了同一款主题为消除泡泡的小游戏。
易隽当时还在上小学,她使用的游戏名是紫色气泡。
因为名字的缘分, 两个气泡在游戏中加了好友。
后来那款泡泡小游戏本身长期没有更新,但原本算附属功能的交友聊天却蓬勃发展。
再后来,它干脆改头换面成了一款聊天软件,更名为“云区”。
泡泡小游戏则反过来降级成为云区的附属。
到易隽上大学时,云区已经发展为了全民级别的软件。
基本是只要有手机的人便都会安装使用。
因为除了聊天社交之外,它还附加了网购、转账、导航、生活缴费等极多的功能。
无比臃肿。
一个人无论喜不喜欢云区,都总有用到的时候。
最初的泡泡小游戏早已被挤到了边角,成为云区娱乐板块的一个小点缀。
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个一看就很幼稚的小游戏才是云区的原点。
作为看着云区从小游戏发展到巨无霸的资深用户,易隽和粉色泡泡的好友关系就在云区中自然地延续了下来。
从最开始紫色泡泡与粉色泡泡的纯网名交流。
到推行实名认证后,以易隽和任娆的真名交流。
易隽对任娆感叹过:
“云区至今还没把那泡泡游戏下架,算得上是不忘初心了。”
任娆:
“也许那个小泡泡是这破软件仅存的良心?”
“算了,还是现实点吧,那小泡泡能留存的原因应该是它始终都有人玩。”
“虽然没有哪个玩家会为它大笔花钱,但买小道具的零碎钱每月累积下来应该也不算很少。”
“关键是,就它那十数年如一日的玩法、除了提升精致度外毫无变化的画面,它的更新维护成本应该很低。”
“所以它应该一直是收入大于支出。”
“也就是,一直处在盈利状态。”
“能盈利自然就有继续存在的资格。”
易隽:
“这种规则简单的小游戏很难上头,但从来都不缺受众。”
“只要画面漂亮,很多人都愿意拿它打发时间。”
“当然,大家选择这个泡泡而不是同类游戏打法时间的重要原因是,云区的用户实在太多了。”
“当用户偶尔想要打发一下时间,又懒得去寻找、下载新软件时,小泡泡就是一个戳在眼前的选项。”
任娆:
“这个选项不能说非常好。”
“但也肯定不能算非常差。”
“作为一个打发时间的临时工具,及格了。”
易隽:
“而且泡泡积分还能分享到云区好友圈里。”
“让本来对这类小游戏没兴趣的人看了,也会玩一玩,当作合群。”
任娆:
“当一个软件的用户群体庞大到云区这个级别时,经营什么都很容易赚啊。”
“甚至不需要技巧,就把东西天天戳到用户眼前,用户虽然会骂它流氓,但也确实会看一看。”
“哪怕一千个看的人里只有一个为这东西花钱,在十亿级别的用户体量下,都是巨额收入。”
易隽:
“还是要注意一下自己的名声的。”
“云区能做到现在这个体量,也经历了不少厮杀。”
“如果云区领导层觉得自己现在坐稳第一把交椅,并因此试图随意主导用户的口味、把千分之九九九用户的不满当耳旁风,那早晚会养出其他有力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