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菊的眼泪掉得更凶了。她知道她娘的意思,可心里就是觉得委屈。
好一会儿,周义身后跟着十几个人回来了,都是上了些年纪的老头老太太。
周义娘见人来了,坐在屋子中间拍着腿哭喊,“不孝子孙,不要老娘了。”
“老头子,怎麽忍心丢下我一个人啊。我跟你去了吧。”
妖怪们坐在那看着周义娘哭闹,跟看戏似的。
“地上凉,你先起来。”有个婶子去扶周义娘。
这些年,周义家的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都知道是怎麽回事。
周义本家里辈分最高的老头问周义,“你想好了?真要分家?”
“分!”周义肯定地说。
老头问周义娘,“周义说分家,你什麽想法?”
“我不分。”周义娘喊,“我不分家。”
“你要气死你老娘!”
周义见他娘这般闹,心里也疼他娘。可一想到娘做的事,周义又狠下心,“娘,我心意已决。”
周义说,“家里的地、屋子、钱,我什麽都不要,都给周亮。娘也让周亮养。每个月我额外给娘二十文钱。”
周义娘坐在那掉下泪,“我不分家!不分家!”
“娘!”周义跪下来哭道,“你也给儿子一条活路。”
“儿子也是当爹的人。儿子也有娃要看顾。”
小菊强硬道,“不分家,今天就写合离书!”
周义家的事,大家都知道。孝道重要,但是人活着更重要。
周义家的长辈说,“周义娘,我看孩子一时间脑袋转不过弯。你们要不先分了家,叫他出去吃些苦,才知道家好。”这话实际上是向着周义说的。
周亮媳妇儿拽拽周亮袖子,小声说,“你也说些话。”
周亮劝,“娘,以后我好好孝顺您。大哥既然下了决心,就如他意吧。反正都是娘的儿子,也不会不管娘。”
周义点头,“娘,我不会不管你。”
一堆人劝了好一会儿,周义娘终于松了口,“一个月给二十文不够。给一百文。”
“一百文?”小菊叫道,“哪来的一百文?”
周义为难地说,“田地和屋子我都不要了。我也要活的!”
“不给我钱你别想分家。”周义娘喊道。
“一百文太为难孩子了。”周家长辈说,“周义娘,你看能不能少点?四十文钱吧。”
“现在去镇上打工,干一天是二十文钱。四十文钱得干两天工才能挣来,也不少了。”老头说,“周义不要屋子,不要田,他带着几口人也要过活。不能把孩子往死路上逼。”
“是他们逼我!”周义娘看着周义说,“一个月五十文钱,不能再少了。你娘我也要吃喝。”
周义满心苦涩地应下来,“五十文就五十文。”
周家长辈说,“立字据,分家吧。”
又找来村子里会写字的。把两家分家的情况写下来,周家都按了手印。
周亮媳妇儿高高兴兴地说,“娘,以后我和周亮孝敬您。”一个月五十文钱呢。
周义娘当场就问周义要钱,“这个月的五十文呢?”
周义一脸疲惫地从怀里掏出钱,交给他娘。自始至终,他娘都没问一句他以后去哪住,咋过活。他觉得心寒。
王小花和周勤俭跟着小菊回屋,帮忙收拾东西。
周亮媳妇儿站在门口说着闲话,“大嫂,往后你们住哪呢?咱们村里只有一个老屋子没人住,那房子都塌了,不能住人吧?”
“回娘家住。”小菊心里高兴,也愿意搭理她几句。
“去你娘家住啊?”周亮媳妇儿惊讶,“还能回娘家住?”哪有拖家带口会娘的?娘家能让住?
“有啥不能。”王小花说,“家里有屋子,就有地方给妹子住。”
梁文忠看着周义娘数铜钱,心里感慨,当初要不是看在周义爹是个拎得清的,他也不会把小菊嫁给周亮。数完铜钱,周义娘就回了屋。
梁文忠没想到,在周义娘的心里,孩子没铜钱重要。
收好钱后,周义娘才想起来问周义,“你和小菊住哪里?”
“去东望村。”周义说,“丈人答应佃田给我们种。”
周义娘笑着对梁周氏说,“亲家母,还是地多好。二百多亩地,漏点也够周义他们吃了。”
这话说得难听,说得像是梁家的钱是大风刮来似的。梁周氏道,“孩子不肯干也没用。好日子都是自己干出来的。我们只能帮衬着点。”
福丫已经懂些事了,听了几天大人们的商量,也明白以后要去东望村住了。她高兴地小声对狗娃说,“咱们要去过好日子了。”
“什麽好日子?”狗娃问。
“要去东望村。”福丫说,“去姥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