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吧,必须得是温水,烧开放凉。
吃的还是玉米,要知道家家户户还没法顿顿吃玉米。
听白知青说还得注意通风、清理卫生,这加起来可不就精细多了。
“养鸡前面就是费劲,后面就好了,前面养的好,后面收获就多。”
因为这件大事,大队的人还想围观,但都被余婶给赶走了,就连大队长和老支书也不行。
白知青说了,人多了,身上病菌就多,小鸡容易得病,就连她们每次进来必须洗手。
第一天白欢喜回去的比较晚,因为还要多看顾些,另外还要教晚上值班的余婶怎么照顾小鸡。
晚上不放心,白欢喜吃过晚饭又去了一趟鸡舍,又和余婶喂了一遍小鸡这才打着手电筒回去。
好在鸡舍距离她住的地方不远,就在苹果园西边,距离她的房子也就几百米,这也是之前白欢喜建议周队长选的地方。
倒不是方便她,而是这边地势高,周围人少安静,通风也不错,前面就是一条通往主路的小路,也方便运输。
既然接了这个任务,白欢喜肯定尽心,既然接了活,那就要干到最好,不然就是砸了自己招牌。
一周时间过去,六人小心照顾,小鸡崽子只死了一只,终于渡过最小心的一周。
后面就不用只喂粮食,可以加一些嫩青菜叶。
另外白欢喜之前说的找些豆粕,就是大豆榨油后剩下的东西,正好隔壁丰收公社就有家榨油作坊,周队长带人去买了点。
这东西现在没多大用处,更多都是当肥料,因为豆粕作为鸡鸭猪等养殖饲料是在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这个时候豆粕作为饲料还未开发。
周队长买回来也没有花多少钱,带人送豆粕的时候还疑惑。
白欢喜主动解释。
“这也是之前家属院一个退休爷爷研究的项目,他说豆粕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这种东西畜牧吃了长得更快。”
“另外,那本书上也说了,很多国外的养殖场也在用这个东西。”
只不过没说用量。
白欢喜拿出那本书,翻到那一页,那只是个例子,讲的并没有多少,之前周队长翻得时候都没注意。
周队长看完之后对着白欢喜竖起大拇指。
“果然还得你这样专业的人才行。”
她哪是专业,只不过是多了后世几十年的经验而已。
现在条件不好,为了节约成本,饲料方面不能投入太多,只能因地制宜,多选用一些本地东西。
“队长,可以让大队孩子多挖一些蚯蚓,到时候晒干了可以磨成粉喂鸡,也是非常好的饲料。
另外鱼粉、贝壳磨粉也可以。”
白欢喜这几天真是翻烂自己脑子的知识,千方百计的想着怎么节省饲料。
周队长一听来了精神,这都是不要钱的东西,这样好,比买豆粕还省钱。
“行,我这就给大家伙说一声,让孩子没事挖点蚯蚓送过来。
鱼和贝壳的话我再想想。”
鱼也是一个荤菜,大家肯定难得,贝壳主要是难捕捞。
“队长,记得说一声,别把蚯蚓挖绝了。
挖完一片地,到时候撒点沤好的牛粪,还有腐烂的麦秆。”
这样可持续发展,将来就不愁没有蚯蚓挖。
周队长点点头表示明白。
第44章 看戏
养鸡的话,其实每天喂完鸡也没多少事,这样时间就可以歇着。
白欢喜和大家不算多熟悉,其中最熟悉的也就余婶,还是因为接触比较多,因为一般有什么事,白欢喜都是找余婶。
余婶身份和年纪在这摆着,所以是她管人。
余婶也是听丈夫说了,这个白知青养鸡方面有两把刷子,这方面多听她的。
本来一开始余婶还不信,但是这一周多的时间接触下来,别说,人家确实管的不错,事情干的井井有条,关键是这些小鸡崽子让人家养的也精神。
她看着比自家养的还好,但是这可是三百只,三百和三只区别可大了去了,所以养鸡方面的事,余婶都是听白欢喜的。
即便复杂,她也照干,毕竟她知道养鸡场也是丈夫心血,养鸡场成了,以后大队也能更富裕,大家伙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
白欢喜话不多,其他人在一块说话,她就拿本书在一边看,自己还是要多学习,免得将来碰到问题再不会。
吴婶她们几个抽空过来看看,远远看了眼鸡舍,然后走到白欢喜旁边,对她竖起大拇指。
“小白,我们就知道你行,你看你养的鸡多好啊,一个个叫的多欢,幸亏当初我们和大队长说你了。”
白欢喜浅笑一声。
“婶子,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块努力的结果,大家都日夜不眠的照顾,才有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