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魔法这条道路上能走多远,能学到怎样的地步,是从诞生的那一刻就被确定了——但我们并不知道这种'确定'的机制究竟源于何处,又由谁来确定。”
安德里斯的解释跟书上说得差不多,只是更简洁一些。
米娅点点头,手指轻轻抚摸过那一行嵌在泛黄书页上的字迹,心想:这未免有些残忍。
当然啦,她自己玩游戏选学徒的时候,也是冲着人家的各项数值去挑选的——然而,游戏毕竟不是现实。
如果把这句话代入现实之中,难免显得太过恐怖。
虽说米娅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世界,也是一个大多数时候都很残忍的角斗场,但其中也有些许温情的一面。
她见过靠拼命死嗑习题与试卷排名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同学,见过凭着一腔热爱钻研自己的爱好、在圈内取得小小成绩的同好,也见过为了工作见缝插针地学语言学技能、从刚入行的小白新人一路披荆斩棘走到领导层的同事……
在没有魔法的另一个世界中,即便没有“魔力”“天赋”一类的限制,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也依然是在出生的那一刻就锚定好了方向——
但人生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你并不一定会按着锚定的方向,精准无误地到达旅途的终点。
你也许会经历登高跌落,也许会平步青云;
有人在看遍姹紫嫣红后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也有人站在风口上飞得畅快无比直呼一日看尽长安花;
有人兢兢业业几十年不过走到别人出生时的起点,也有人在无尽的旷野中摸索前行,望见了此前从未设想过的壮丽风景……
在这个世界里,“天赋”也许依然十分重要,但绝大多数人依然是凭着日复一日的积累与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落下脚印。
能走多远、能走多久,终究是一个可以去拼搏与挣扎的过程,而不是在刚出生的那一刻,就被残忍地定下了一生所能走过的长度。
——不到生命终结的最后一秒,谁也不敢指着别人说:“我看这人的人生也就到这里了。”
“我每次看到研究古代魔法的说这种'魔法师能走多远从出生开始就决定了'之类的话,就想说,”
伊登看向安德里斯,笑着说道,“得亏是魔力衰退了,逼得他们只能抓耳挠腮地想办法。否则,他们还不知道要心安理得地躺在所谓的'天赋'后边偷多久的懒!”
米娅心中微微一动,抬头看向伊登的方向。
书房中有一扇大大的落地窗,窗外不紧不慢地飘着小雪。
每每总是在这般冷寂的雪景中,伊登那头倾泻的红发,看上去最为炽烈夺目。
第78章
纵观整个黄金时代,魔法的发展都是十分粗糙、狂野的。
黄金时代的古代魔法师,远远没有后世魔法师关于魔力衰退的烦恼,所以他们对于魔法的追求,颇有点像米娅的世界里,苦逼乙方常常需要面对的那种审美堪忧的甲方:
要大,要大,要更大!
要多,要多,要更多!
对对对,这里要强,要更强,超级无敌强! !
对于那个年代的魔法师来说,用起魔法来颇有点像无脑对波:我管你什么战术、什么计策,只管面对面狂轰就好!
谁的魔力先枯竭、谁先支撑不住,谁就等着被轰杀至渣吧! !
需要热水,可以直接用火焰魔法煮沸一条大河,想要吃一碗水果刨冰,不妨用冰系魔法冻结满山的果园。
魔法师们——那时其实不太存在“普通人”与“魔法师”的区别,人人都会使用魔法——将魔法视作最贴心的万能奇妙道具,哪里需要,就用在哪里。
魔力衰退开始之后,对于魔法本身的研究才逐渐走上了正轨——这正是现代魔法的雏形。
对魔力衰退的恐慌与畏惧,促使大批大批的学者投入进与魔法、魔力相关的研究之中,渴望能找到一条能够带领人类重返黄金时代的道路。
正如历史所记载的那样,他们当然全都失败了。
有关魔力衰退的理论与假说被一个个提出,解决方案层出不穷地冒出来,又在实践中被一一否决;而与这种眼睁睁见到大厦将倾的痛苦相反的是,更为精炼、简洁、利用率更高的现代魔法,在时代的需求下应运而生。
人们无法再像过去一般肆意地挥霍魔力,每一点魔力的投入都要精打细算。
正因如此,又有大批魔法师将精力放在了对魔法本身的研究上,探索如何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魔力,总结出如何用最少的魔力实现最佳效果的公式,如何在具备相同效果的魔法材料中选出最物美价廉的那种……
在魔力衰退的大背景下,系统性的魔法研究却至此愈加步入正轨,诸如宫廷魔法会和魔法协会这般具有官方性质的魔法研究组织,也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成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