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路上当心!”
她甚至还学着大人样子,叮嘱了一句。
这画面把夫妻俩都逗笑了。自家小孩儿哪怕不聪明,都能看出几分独有的机灵劲儿来,更别提小菲林是真的聪慧了。
夫妻俩依依不舍分别。
小菲林就在妈妈怀里,眨巴着眼看爸爸背着个包走远。
往后的日子里,菲林回忆起最后一幕团圆的画面,也只能想起这一刻。
因为一个月后,就传来了消息,爸爸在省城遇到了一个新的阿姨。
小菲林的记忆当然很好,可以把从那以后妈妈的伤心,还有一系列的反应都记清楚。
但回忆那些情景很没趣。
小菲林不想记住那么多有关难过和眼泪的事情。
该上幼儿园了,小菲林被送到了外公外婆身边,就在村子门口的幼儿园里上学。
妈妈陪了她两年,然后也有了新的叔叔,很快就生了小弟弟。
小菲林迟钝地发现,记忆里一家三口在百货大楼前拍照的画面,似乎一瞬间分崩离析,一点儿碎片都不剩下了。
怎么会这样呢。
已经上了小学的菲林,在日记本上涂涂画画,试图把记忆里一家三口完美在一起的画面,重新复现出来。
可这一切现在回忆起来,更像是想象,而不是回想当初。
外公外婆对她很好,有什么好吃的都紧着她。唯独一点,妈妈和叔叔回来时,他们总是会给菲林钱,让小菲林去邻居家住一天。
难道妈妈不是她的妈妈吗。
外公外婆那里不是她的家吗。
既然都是,为什么她每次都要躲出去,不能继续在家里呢。
小的时候,菲林没有弄懂这个道理。
但她像个大人一样勇敢,会自己跑回家来,站在门口看着里面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
“外婆。”菲林站在门口,用很小的音调去喊心目中最亲近的人。
然而在灶台旁边忙碌的外婆,在听到她这话后,猛地转过来,脸上都是猝不及防的慌乱神色。
似乎外婆并不想在这个时候,看到她跑回来。
屋子里其乐融融的气氛一变,所有人都看了过来。
妈妈,叔叔,小弟弟,外公…
刚才还充满欢声笑语的屋子,忽然就沉默了下来。
“宁宁啊……”妈妈看着她的目光,复杂中有几分愧疚,还有几分逃避。
叔叔俯身,把小弟弟抱了起来。
“我们去楼上看电视好不好?”
小弟弟也跟当年的菲林差不多大,三岁左右,但却明显不如那时候的菲林机灵,说话并不连贯,只是着急指着菲林的方向,也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父子俩上了楼去看电视。
于是一楼就只剩下了菲林妈妈,还有外公外婆。
菲林站在门口,读出来了自己是个局外人的气氛。
此时她也才七岁,刚刚能上小学一年级。
可她却过早地明白了,原来外公外婆这里,也并不是她的家,而是一个收留她的地方。
因为她是妈妈和爸爸留下来的“烂摊子”。
她不能跟着妈妈一起出现在叔叔面前,因为会破坏别人纯粹干净的幸福。
她是个拖油瓶,只有尽量少出现,甚至不出现,妈妈那边才会一切都进展顺利,少一点心事和麻烦。
叔叔不想给其他男人养孩子。
而妈妈也不想留在过去那个留下了伤痛和辜负的家。
所以菲林成了唯一不被欢迎,并且是大家齐心协力不欢迎的对象。
这天晚上,她并没有被重新送回邻居那里,甚至妈妈还陪着她一起睡觉了,就像小时候那样,爸爸妈妈还没分开时那样。
妈妈跟以前一样爱她,睡觉之前给她唱歌,还摸她的小脸蛋,说她长得太快了,一下子就变高了很多。
菲林很少说话,只睁着大眼睛一直观察妈妈。
妈妈真的还是她的妈妈吗。
还是说,今天晚上是个特殊的例外,妈妈在补偿她?
太早懂事会带来一些负面效果,比如明明心里有疑惑,但知道大人难做,于是哪怕有委屈,也不想再说出来。
菲林不像其他小孩子那样,会因为事情不如意就打滚和哭,因为她知道,面前的境况并不允许包容她那样任性。
她要更加乖巧一些,才能激发大人们对她的怜悯和愧疚。
如果她变得很不听话,也许就会被狠狠心像个拖油瓶一样被扔掉。
第二天醒来,妈妈果然和叔叔走了,带着他们生出来的小弟弟,一点儿都没有惊动她。
后来菲林就很少看到妈妈回来了。
有一次,她无意间听到外婆和镇上的其他人聊天。
“她爸就一点也不管?也太不像话了。”
菲林外婆叹气:“谁让我们心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