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林一向都是有主意的,听到她这么说,林岩只能放弃了劝说,心底里却还是有点担心。
然而三天后,菲林却把手机账户余额,给林岩看了一眼。
看到那个数字后,林岩人都有些傻了。
“哪来的?”不是啊,才三天,从哪里搞来了五百万。
菲林沉默了一会儿:“找我亲生父亲借的。”
张勇这些年一直在做生意,手里最不缺的就是钱。
从菲林考上大学开始,对方就没有放弃过联系她。
一开始只是给十万块生活费,后来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菲林在创业,对方又辗转传来消息,告诉菲林如果需要,他可以投资。
对方似乎也明白了,隔了十五年没有过一丁点相处,想要和菲林像普通的父女一样相处,拥有亲情,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用别的方式,比如金钱支持菲林去展开一些创业方面的探索,反而会带来另外一种模式的平衡。
是的,三年里张勇头一次接到女儿的电话,虽然一次性拿出三百万投资借给菲林,对张勇来说也有一点难度。
但对方还是咬牙在几天之内把款项打了过来,甚至还多打了两百万。
——作为商人,张勇的眼光一向精准。
就像他当年选择离开陆曼母女俩,开启新的生活一样,他知道那是一条荣华富贵的路。
如今给菲林投资,也是看准了他这个女儿一定会有出息。
第73章
菲林能那么快就把资金筹全,是王爽这些人始料未及的。
当几个员工开完会后,知道后面他们的工作室有意愿要开始研发app,现在要准备招新人,并且做企划方案,确定后续的方向时,王爽感叹了一句。
“咱们老板还是个富二代。”
两百万资金说拿就拿。
关键是两个小老板年纪那么轻,还在上大学呢,却能把事业经营的这么有声有色,就很令人侧目。
“只要待遇不变,就冲在这里的工作氛围,和做的事儿,我就想干一辈子。”
另一个员工这样嘟囔了一句。
这话当然也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真正在这里上班之后,有了点感情,觉得状态非常好,才有感而发。
做一份有意义的工作,会令人生活状态也跟着变好。
同样是拿钱办事,看到别人会因为你的工作内容而变得更加积极向上,那种暖流会回到自己身上,形成正反馈。
这才是员工们对菲林这个工作室的认可来源。
菲林也大概明白一些,知道员工们的想法。
她很高兴,她聚集的是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大家都愿意在过好现在生活的基础上,去顺便为别人做一点什么。
“我有个朋友,就是专门搞这些研发的,他应该有经验。老板,要喊他来试试看吗,他最近也想着跳槽。”
王爽询问。
要是有可能的话,他还挺希望能把朋友拉到公司里来,大家一起干。
菲林想了想:“可以。不过具体是否录用他,要看具体的情况。”
王爽点头:“当然当然,是要凭实力说话的。就是给他个来咱们这儿试试看的机会。”
社会上不都这样。
只要不是铁打的关系或者权势,人脉有时候只是给你一个引荐的机会,让你能迈入门槛试试看。
王爽还真没有吹牛,找来的朋友的确是有经验的,人不错,聊了一下,感觉磁场也合得来,就被菲林留了下来。
又是几个月过去,菲林的工作室规模已经有了十二个员工。
现在每个人各司其职,有专门做营销去推广引流的,有专门的后台技术人员,售前售后客服,VIP定制对接专员…
她得到了一个名字“系统定制大师”。
弄得后来菲林在本校都出了点名,快毕业的时候,系主任还来找菲林,问她是否要招几个本校的毕业生。
“也算是帮学校解决就业率。”
当然这话是带了点玩笑意思在的。
A大名气高,毕业生通常都有自己的去处,并不需要学校太过于担忧就业率。
系主任来和菲林谈话,其实也是因为欣赏。
这孩子开的工作室,已经算小有名气了,关键是并不仅仅是挣钱,而是结合了本专业心理学的知识,算是开创了一个以前别人没做过的赛道,很有新意。
当然,从学校毕业之后,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将来都会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很有可能学历只是作为一个敲门砖,用了之后就不再重要了。
可菲林创办的工作室,就令人眼前一亮。
“学校想让你毕业典礼的时候,去发个言,你怎么看。”
菲林愣了愣,迟疑片刻,她开口道。
“老师,可能我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