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总会让人麻木,冲淡许多纷乱的思绪。
收到京大的录取通知书,对她来说,都在意料之中,但是家人还是庆祝了一番。
蒋沁作为母亲,自然更细微察觉到女儿自从钱景盛离开后一直淡淡的,对什么都情绪不高,甚至刻意让自己忙碌起来。
她跟温父商量后,写了封信,寄给了二儿子蒋建北。只是一直没收到回信,打了电话,说是出任务去了。
着急,也只能等。
“想不想跟师父先去京市转转,先去适应一下,熟悉环境。”
“好。”
温竹应下了。
交代好家里,温竹就跟着师妈妈蒋沁先踏上前往京市的旅途。
蒋沁也想把生意拓展到京市,女儿在哪,她就去陪着。
至于温父和蒋建南,因为工作关系,只能暂时留守宁城。
他们是坐火车去的,三天的火车,温竹基本上是睡过去的,昏昏沉沉,吃不下,睡不好。
这个时候的火车实在没什么舒适感可言,哪怕是钱许森帮忙给买到的卧铺,也没能好多少。
她们暂时住在师父在京市的住所,师父则住在这边的医馆。
所以温竹一缓过劲,就开始着手找房子。
第164章 买房
“你们看看,反正,院子不小,就是房子旧了点,能行,咱们就谈谈价格。”
一个头发全白的老爷子带着温竹和蒋沁看房子。
对温竹来说,地段最重要,这搁在后世妥妥的城中心,升值空间极大,等以后政策完全放开,这位置,有钱都买不到。
要不是师父介绍,她也找不到这里来。
跟妈妈对视一眼,蒋沁觉得也不错,主要是位置好,她自小在京市长大,生活了十八年。东西城这块,能买到,就是赚到。
蒋沁既然也觉得不错,那肯定是相当可以了。
温竹从房子里出来,对着老人说,“黄爷爷,这房子我觉得合眼缘,您看看价位多少,咱们谈一谈?”
黄老爷子笑看温竹,“你这丫头,上来就问我价格多少,也不怕我老头子坑你钱。”
温竹笑得乖巧,“那也得分人呐,我师父都说您是他的故人,多年过命的交情,您怎么可能坑我这个小辈,也犯不着,师父说您不差钱呢!”
“你一大把年纪了,别瞎开玩笑,我徒弟小,别逗人小姑娘,赶紧的。”
黄老头笑着拍温老头的肩膀,“你这老伙计,我都还没说价呢,你就护上了!得了,看出来是嫡亲嫡亲的小徒弟了。我呀,就实话说了。
本来我是不想卖房子的。这都多少代了,逃难跑出去,还找回来了。根儿在这里呢。
也是现在儿子大了,要娶媳妇。媳妇又看不上我这老房子,想要去他们俩各自单位买两套单位分的福利房。说是给孙子孙女一人一套。刚好钱不够还差一些。
我这当老的,总不好干看着不帮衬一二。
所以我才一狠心,舍了这老房子,打算卖了。
这房子,在我心里,那是无价的,按行情,十万往上我都不舍得,上次有个姑娘还给我出价十一万,我都没卖呢。”
温老头摸摸胡子,瞪一眼,“都跟你说了这是我嫡亲的徒弟,价格你可别乱喊,我看着呢!别人出价,那是别人,我徒弟不就是你徒弟,那是别人吗?那是自己人。”
黄老爷子敲敲烟袋锅,瞪温老头一眼,“你这老伙计,话没说完呢,你抢什么抢。这不是说市价吗,你徒弟不就是我徒弟。缺钱,也不能缺孩子见面礼啊。
八万就好了。少两万,就当我这老辈子给小辈子的见面礼。”
温竹和蒋沁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满意。
这价位,绝对不亏。而且还不是楼栋,是独门独户带院子的,旁边还有一小块菜园子。
温竹钟爱这一款。
带菜园子能种地的都是好风水!这是刻在种花家的种地基因。
蒋沁觉得这哪是合适,这简直赚大了。
温老头笑得眯起眼,殷勤地给老伙计点了烟。
“这还差不多,不然以后别找我下棋。”
两个老头没两句就开始斗起嘴来。
最后八万的价格,温竹买下了这个独门独户带菜园子的小院。
黄老爷子家以前在抗战时期捐钱捐物,是做了大贡献的,所以特殊时期,哪怕胡同里其他四合院都被分配,几家甚至十几家挤一个四合院,也没人敢动他这个房子。
一直都是他一家人住着。
甚至上面还允许他保留房子的房契。
也就是孩子长大工作了,住到了单位,现在才他一个人独居。
温竹的户口本一直随身带着,老家那边开的证明也带好了。为的就是找到机会买房迁户口一次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