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1984:赚钱养娃把家忙(50)

作者:竹篱清茶 阅读记录

“哟!我们丫丫都认识白鲢了!能有六七斤呢!我的天!怎么这么大哟!”林义宠溺夸张的声音远远出来。

林琴和陈文军相视一笑,加快速度,不一会儿就找了一块地势比较高的平地。

“这一片目测能有十几亩呢!我们要挖多大的范围?”林琴抛了两下,抬头一看,陈文军貌似还没跟耙子磨合好,整了半天也没能驾驭耙子。

林琴被逗得哈哈大笑,“不是你这样用的!像我这样,一手在前,一手在后,靠巧劲斜向下扎进地里,再用力把土带出来,你看,这些杂草就能连根拔起。

要是碰到扎根比较深的杂草就要用锄头,盖房子的地一定要把草根处理干净,不然哪天破土而出就麻烦了!”

上林村那边还有许多人家里是踩实的泥地,没有铺装,喜阴的杂草经常能从床底下或者桌椅底下破土而出,这种破土而出的杂草往往根系扎得特别深,无法彻底清除,今年拔了明年又长,烦不胜烦。

最好的法子就是一开始弄干净。

陈文军上辈子没盖过像样的房子,林琴尽可能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他。

却见陈文军抬头看着四周的山,若有所思。

“怎么了?”林琴顺着他的视线望去,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陈文军收回视线,沉吟道:“这岛上最不缺的就是岩石,我想上去捡石头,咱把地基垫高,至少要比豁口高,这样下雨的话就不怕积水了。”

他们这里夏初到中秋之前都有可能刮台风,万一下大雨南溪水位上涨,这岛也不知道会不会被淹没。

陈文军想到的问题林琴也想到了。

两人面面相觑,发现盖房子果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因为拿不定主意,他们只能暂时清理一块地方,等天快黑了才上船,跟林义说了下大概情况。

林义当即笑道:“这还不简单,你们翻地的时候看看有没有石螺壳或者溪蛤的壳,要是翻出来说明那地方曾经被大水冲过,换个地方就行。

整个岛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我就不信找不出一个适合盖房子的地儿!”

“那倒也是!”陈文军大笑,紧皱的眉头松开了。

第二天不到五点,两人去起地笼,把昨天孩子们钓的那些鱼装上推车,先赶去菜市路摆摊,不到八点就把剩下的货和河虾送去国兴大饭店。

他们前脚刚走,张友仁后脚就来了,见摊位空了,急了,“卖鱼的呢?怎么最近这段时间都没看见他们?”

边上的大娘大声调侃,“你来晚啦!现在他们来的早,收摊也早,下回六点过来,肯定能买到他家的鱼。”

“去去去六点我还没上班呢!”张友仁郁闷得不行。

其他鱼贩的鱼都比不上陈文军的种类多,就连大鱼都没几条,还不好讨价还价,要是给陈文军买,他能吃不少回扣。

可他是给公家干活,又不是为自家买菜,起早贪黑不会涨工资,每天八点半左右到菜市场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大娘就喜欢看抠门的张友仁吃瘪,笑得那叫一个一个欢实。

陈文军和林琴八点多到国兴大饭店。

熟门熟路把东西送去后厨。

经过这段时间的合作,郑国兴完全相信两人的人品,让他们自己称重,报数,自己痛快付钱,还能省不少时间。

两人从郑国兴这里拿了七十二块,带着剩下那些鱼离开。

郑国兴看了一眼,道:“就剩那么一点,都给我得了。”

陈文军却是摇头,“不成不成,卖给你岂不是砸你招牌!我们可不能为了卖鱼坑你,一会儿我和阿琴还要去其他地方,正好沿路叫卖,应该能卖完。”

“随你!”郑国兴忙着做菜,没空跟陈文军客套。

两人离开国兴大饭店后,立马推着推车赶往房山社。

等到地方都九点多了,村里人都在地里干活,只有一群老头老太太聚在小卖部外面说着东家长西家短,顺便再编个筐,搓个麻绳啥的。

陈文军和林琴是生面孔,一进村就吸引了大家的视线。

林琴做好心理建设,笑眯眯地过去询问,“阿婆,你们买鱼吗?新鲜的鲫鱼鲤鱼,南溪钓上来的,要看看不?”

“哟!是卖鱼的呀!我们看看.咋卖的?”一个阿婆伸长脖子看向水桶里的鱼,还想捞出来瞧瞧。

第39章 谨慎的方爱国

林琴主动帮她们捞,“你们看,都是活的!供销社一斤一块六,咱算一块五,干净又漂亮,谁家生孩子下奶水最好用了!”

“哟!一块五也不便宜呢!这么小,不够大呢!”几个阿婆开始嫌弃挑刺。

林琴好声好气解释,“阿婆,这鲫鱼差不多就这么大了,要再大的话我们在市里就卖完了,也不会跑这么远的地方卖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