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1984:赚钱养娃把家忙(227)

作者:竹篱清茶 阅读记录

林义那边则摘了一筐柚子和青枣桔子,让黄月珍带回去。

除了这些东西还有黄月珍特地买的一些年货。

七七八八装满了一辆三轮车。

把黄月珍送走,林琴才闲下来。

这会儿差不多要过年了。

她还得带孩子们去理发,给他们买春节的新衣服和新鞋子,连带着下学期开学用的文具都要全部买新的。

难得来市里采买,对联之类的东西肯定不能落下。

几人带着大包小包回到南屿,开始新一轮忙碌。

折腾了一通。

当徐大海来市里接人,已经是除夕了。

徐健徐康很久没回老家了。

兄弟俩刚坐上客车就迫不及待地跟徐大海说着自己这一年的生活。

“爸爸,我和弟弟现在不仅能说英语,跑步还是班级第一名,我们老师还给我们发了奖状,在书包里。”

徐健显摆地把两张奖状拿出来。

边上的乘客立马夸了起来,眼中满是羡慕,“兄弟,你是怎么教的,两个孩子都得了奖状,真厉害!不像哦我们家两个傻的,成天除了吃就是玩,放学回来就跑得不见人影。”

徐大海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腰杆都不自觉得挺直,故作谦虚笑道:“哪里哪里,他们也皮实得不行,以前在村里,一放学就跑了,抓都抓不住,现在去市里念书才好了一些。”

对方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可不是!乡下的条件不好,会读书的孩子没几个,大部分都是玩,还是市里的孩子懂事。”

徐大海一怔,下意识看了看两个孩子,好像明白了什么,暗自庆幸,“是这样的,所以不管再难,咱都得咬牙让孩子去更好的地方学习。”

两人说着话,两个多小时很快就过了。

下车后,徐大海领着两个儿子去了镇上的新房子。

第175章 年夜饭的算计

两个小家伙儿不明所以也没怀疑,直到进了自家新房才反应过来。

徐健眼睛亮得吓人,“爸!这是我们家吗?”

徐大海哈哈大笑,“对!这就是我们新家,你妈还在摆摊,我们打算年后把前面的店开起来卖衣服,多进一些货,后面就是咱家住的地方,春节咱回村里走个亲戚就回来,记住,不要把咱家盖新房的事情说出去,免得村里人追着问,回来再找咱家借钱就麻烦了。”

两个孩子拼命点头,欢呼着跑上楼看自己房间。

随后再去林英摆摊的地方找妈妈。

远远就看见徐欣怡乖巧的坐在摊子中间,手里还拿着一个馒头。

两人心都化了,冲过去喊妈妈妹妹。

林英眼睛一亮,“哟!这一年都长个儿了!看样子在你们小姨那边没少吃好的!”

徐健咧嘴大笑,一把将妹妹抱起来转圈圈。

徐康扑到林英怀里。

林英摸了摸他的脑袋,继续招呼客人。

兄弟俩见林英忙得很,干脆把妹妹抱回去。

不一会儿林英也收摊回去。

这是他们搬进新家的第一年,理所应当在这边过除夕,还要过得特别隆重。

林英刚到家就发现徐大海带着大儿子在厨房准备年夜饭,小儿子陪着女儿在后院玩。

后院围墙三米多高,大门紧闭,地面铺了砖,两个孩子跑跑跳跳也不怕磕了碰了。

林英扫了一眼,嘴角不自觉扬起,撸起袖子进厨房帮忙。

徐家村的村民此时也忙着准备年夜饭。

张桂芝看着王凤英带过来的那几盘菜,脸都拉长了,“大嫂,是你说今年过年一起过,让爸妈高兴的,这连个荤腥都没有,谁家大过年吃这些玩意儿啊!你不会指着我准备吧!

我和大川的条件可没有你们好,大过年的还过来打秋风不合适吧!”

王凤英没想到张桂芝嘴巴这么毒,半点情面都没留,顿时又尴尬又委屈,面色涨红,“弟妹,我那边没养鸡鸭,就自己种了点菜,我不是想着你们这边鸡鸭都是现成的,你要是不乐意杀可以提前跟我说一声,我早早准备,现在这天都快黑了,也没地方买了。”

徐大山虽然觉得有些丢脸,但还是主动替自己媳妇描补,“我们正攒钱准备去市里买房子,让阿杰去市里读书,手头确实不宽裕.”

张桂芝冷笑两声,“再不宽裕也不能短了咱爸妈那点肉吧!大哥,这事你可办得不地道。”

“是是是这次确实是我们的不对,下次我们一定改。”徐大山认错态度极好,倒是让张桂芝不好继续说下去。

王喜梅看着那些青菜,脸上就没半点笑容,坐在那边生着闷气。

徐大山尴尬了一会儿,立马转移话题,“妈,要不我去村里找人家买一只鸡吧。”

“大过年的,谁家不能能卖的鸡鸭都卖了,留下都是自己吃的,你这个时候去哪里买?”王喜梅说话的语气都带着浓浓的委屈和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