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见林琴挂了电话,一脸懵逼,回到摊位的时候徐大海问道:“谁啊?”
林英嘀咕道:“是阿琴,说让咱把两个小子送去市里,还让带上作业啥的,是不是丫丫和平安想他们了?”
徐大海乐道:“管他的,既然小姨子不嫌烦咱就把他们送过去,去那边还有爸盯着做作业,不会整天在外面疯玩。”
林英转念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让徐大海中午回去给两个儿子收拾东西,送他们去坐车,她这头再联系林琴,让林琴去车站接人。
徐健徐康听说可以去小姨家,乐疯了,不用徐大海吩咐,两人自觉把衣服和作业装好,一人拎着一个塑料袋,背着书包,兴奋地催徐大海送他们去坐车。
徐大海看着两个心飞远的儿子,笑骂道:“咋地?老子虐待你们了?就这么迫不及待要跑?”
徐康嘿嘿直笑,讨好道:“爸,我们就是太久没见到弟弟妹妹外公姨母姨父,想他们了!”
“放狗屁!老子信了你的邪!”徐大海翻了个白眼,又装了一些土特产,这才背着想小女儿,带着两个儿子去村口等车。
碰到相熟的村民询问,他如实回答,引得村民羡慕不已。
说真的,整个徐家村这么多人,也就徐大海家两个小子一年到头总往市里跑,每次回来还带着大包小包,身上更是穿着新衣服新鞋子,啥都是新的。
村里羡慕嫉妒的人不少,只是大家不敢明着说而已。
客车一到。
徐大海跟司机和售票员叮嘱了几句,将东西放到行李架,付了钱,见两个儿子坐稳了,客车启动了,这才背着小女儿回家。
徐健徐康一路晃悠到市里,刚下车就看见林义骑着三轮车在路边等着。
两人拖着一堆东西过去。
林义赶忙上前帮忙,“带的啥玩意儿这么重!”
“我爸准备的特产,都是我们家自己种的。”徐健说着,看向林义的三轮车,“外公,这个是新买的吗?”
林义点点头,“你姨父买的,方便接送孩子,走!我们先回去,你们小姨有安排。”
两个小子也没多问,等到了南屿才知道林琴叫他们来上英语课的。
第141章 嫉妒
“小姨,啥是英语课?洋鬼子说的话吗?”徐健天真的问道。
林琴头疼,给两个孩子仔细讲解了西方国家和英语的重要性,“你们爸妈忙,也没空管这么多,这个寒假你们就在这边跟平安丫丫一起上英语课,先看看效果再说。”
两个孩子本来就崇拜小姨和姨父,自然是林琴说什么就应什么。
第二天。
林琴把四个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将情况跟白琳琳说了一下,扭头就送小的去托育所,开始自己苦逼的寒假学习生活。
差不多到了托育所放假林琴才开始搞家里的卫生,给孩子们买过年的衣服,准备年货。
忙完这些就到了除夕这天。
徐大海带着小女儿和年礼来南屿接人,听见自家两个儿子大声说着他听不懂的话,懵了。
“爸!阿健阿康干啥呢这是?”徐大海把东西放到灶屋,疑惑地看着大厅方向。
林义没好气地骂道:“你们当爸妈还没当小姨的对孩子上心!阿琴给四个孩子报了英语特长班,四个孩子都学了大半个月了,每天一节课,其他时间就做作业运动,得了空就钓鱼,还要把每天学习的东西说一遍,早中晚都得读英语半个小时。”
徐大海惊了,“爸!我还以为小姨子让他们过来是来陪平安和丫丫玩的,这......不行,我得问问两个孩子上课花了多少钱,不能让人家出钱又出力。”
“拉倒吧!这个钱我出了,你该干啥干啥去!别影响孩子们念书,还有,跟你们说件事,既然你们两口子忙着做生意顾不上孩子,干脆把孩子送到市里读书得了。
反正我接送两个孩子和四个孩子也没什么差别,只要把孩子的户口转过来就行。”
林义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尤其是看到两个大外孙和两个小外孙之间的差距,这个想法越发强烈,正好今年卖莲藕、地瓜、马蹄莲、芋头赚的钱都没用,他现在的私房钱也有五位数了。
他自己用不了这么多钱,正好可以替几个外孙仔细打算。
徐大海有些迟疑,“爸,孩子的户口都在村里,转出来的话岂不是我和阿英都得跟着转?”
林义朝他翻了个白眼,“我都打听过了,你们两口子只要有一个转出来就行,孩子户口就能弄出来。
现在都不兴集体劳动了,各家过各家的,你们村又没啥钱,土地早就分完了,两个孩子户口转出来没什么影响。
市里教育条件好,在村里两个小子估计读到初中就不想读了,来了市里身边都是读书的孩子,他们的想法也会不同,难道你不想家里出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