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1984:赚钱养娃把家忙(157)

作者:竹篱清茶 阅读记录

这下黄月珍彻底坐不住了,扭头同林琴说道:“阿琴,你说我要不要也批发一些衣服回我们镇上卖?”

林琴表示支持,“倒是没啥问题,只是你这边做饭的活不干了?”

黄月珍很是纠结,“我还没想好,毕竟我们乡下人能在城里有份稳当的活也不容易,说真的,我挺舍不得这份工作的,唯一不好的一点是工程随时变,今年黄老板接的活离咱家不算远,以后就不知道了,要是太远的话我来回也不方便。

再加上我家三个孩子,最大的都十四了,过了年就十五了,我还得想法子攒钱给他盖房子娶媳妇,之前觉得我跟伟民赚的不少,可是跟大海兄弟一比,真是没得看。”

她向来是想什么说什么,不会藏着掖着。

林琴就喜欢她这实诚样,完全能理解黄月珍心里的不平衡,沉吟了好一会儿,她问道:“你家老大现在在干啥?”

黄月珍想都不想就说道:“读书读到初中就不读了,在家帮他爷爷奶奶种地,不然我们也不能一起出来,要我说我们家就老三读书好点,老二看着也不是读书的料,我让他坚持上到初中再说。”

林琴拍了下大腿,“这样!你今年先在黄老板那边做,年底提前半个月请假,带一批货回你们县里卖看看,要是生意好,有看头,你年后再过来把这工作给辞了,或者让你家老大专门摆地摊,你继续回工地做饭也行,还能帮他往老家寄货,两不耽误。

总之要我说就是看你是想求稳还是想求财了,在工地做饭肯定发不了大财,但黄老板不是池中物,他的工程要是越做越大,你这个从头跟着他的员工他也不能亏待了。

咱能认识黄老板这样的生意人也不容易,这些都是你的人脉,就看你怎么想了。”

第121章 找到朱福根夫妻的下落

黄月珍还真没那么多想法,被林琴这么一提点,瞬间醍醐灌顶,当即感激地抓着林琴的手,“好表妹,还是你聪明,想得远,你说的对,我得长远考虑,我听你的,年底拿一批货回去摆摊,要是我家老大能挑起担子,这活就给他干,我回来继续做饭!”

徐大海听了林琴这番话也是受益匪浅,把她好一顿夸,“要不怎么说知识就是力量,小姨子上了学思想觉悟都不一样了!”

林琴有些不好意思。

送走徐大海后,她继续按部就班过日子。

转眼到了农历十月,他们这里下霜了。

林义种的那一片地瓜和马蹄莲可以收了,今年的马蹄莲种了足足四亩地,这玩意儿只要不挖起来,可以一直种在地里,放到过年。

林义没打算现在挖马蹄莲,只让黄月珍帮着把地瓜给收了。

地瓜这东西家家户户都种,尤其是海边渔村,最不缺的就是地瓜,卖肯定是卖不上什么好价钱,可以留着自家吃,或者便宜卖给疍民。

疍民没有地,不会耕种,粮食都要花钱买,或者跟村民换,大多情况他们还是吃亏的。

陈文军只要去港口跟大家招呼一声,顺便报上比市场价低一些的价格,附近的疍民全都开着船过来南屿买地瓜,不仅买的人多,量还不少。

林义种了八亩,只用了三天就卖了八成,赚了不到三千,剩下的留着自家吃。

有了这一笔钱,囊中羞涩的林义腰杆又挺直了,干活也特别卖力。

也是这个时候,沈文峰那边终于蹲到了出村给儿子儿媳妇送粮食的朱父,顺藤摸瓜找到朱福根夫妻俩的出租屋。

两口子这段时间躲在安市郊区,也是赶上政府建设修公路,他们俩在工地上干活。

民警找上门的时候,李兰吓得都说不出话了,朱福根也是又惊又怕。

两个民警对视一眼,把市医院弃婴的事情说了,“现在怀疑你们遗弃孩子,请你们跟我们回派出所配合调查。”

夫妻俩惊恐不已。

朱福根情绪激动地否认,“没有!我们没有遗弃孩子!”

民警沉下脸来,一脸严肃地说道:“有没有不是你说的,当时市医院那么多护士见过孩子的父母,只要她们辨认就能知道是不是你们,配合调查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朱福根还是一口咬死他们没有生孩子,更没有遗弃孩子,死活不肯配合。

民警走访了工地和附近的人,只知道朱福根两口子是刚来这边没多久,完全不知情。

后面民警只能联系派出所的同志,请他们把市医院相关护士请过来辨认。

几个护士在民警的陪同下结伴过来,仔细看了看两口子,十分激动地喊道:“就是他们!就是这对夫妻!他们的医药费还没结清呢!”

“可真够缺德的,孩子生下来就扔了,还是扔在医院,害我们都被院长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