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王神爱是真没想到,姚崇会突然有这样的反应。
这枚国玺被捧起在了她的面前,像是秦国已然静止跳动的心脏。
在这一刻,是陷阱还是权力的让渡,对于临危受命抢下皇帝之位的她来说,已经没那麽难判断了。
“去传召——”
褚灵媛猛地回神,向王神爱看去。
随即听到了她一句毅然决然的答案:“朕亲自领兵,入主关中!”
原本的弘农太守陶促还在田中收割麦子呢,就被人生拉硬拽着爬上了田垄,披上了被人匆忙送来的官服,托上了坐骑。
“哎哎哎,你们这是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苻晏好笑地看着他这狼狈的样子,对于有些人想要给他一个惊喜的恶趣味很觉无语,“打入关中去了!”
“……啊?”
幸福来得如此突然,让已经习惯了在洛阳生活的陶促甚至觉得有点不适应,但当越过函谷关的时候,陶促又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连忙向着四周张望。
他也格外欣慰地看到,当日和他一起逃出去的人中,还有不少也出现在了队伍中,像是陛下也没忘记要帮他们重建家园的许诺。
但这支队伍此次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所以他们只在弘农短暂地休憩了一夜,便已继续向西而行,直到远远看到了一片险关的轮廓,正是关中的最后一道门户。
当王神爱举目向城头看去时,只见潼关之上已撤去了秦国的旗帜,连带着这座修建于曹魏之时的门户,也已在她的面前徐徐开启。
那位秦国的大司马,秦王的继承人身着白衣,孤身向着她走来,直到跪在了大军面前,疲惫的面容上甚至有一种称得上是解脱的情绪。
“姚崇,恭迎陛下大驾。”
……
长安城外的百姓揉了揉眼睛,难以置信地向着那一众浩荡的兵马看去,险些以为是他们出现了某种幻觉。
但在一阵揉搓之后,他们眼前的景象依然没有改变,也就是说,他们此刻看到的军旗字样都是真的!
一名年轻人掉头就要向长安跑去,却先撞上了一个发愣的同伴。
但她的声音还是喊出了口:
“是应军——”
“应军到了!”
不,不仅仅是应军到了,还是永安大帝亲自到了!
第122章 比天幕走得长远
眼尖的人自然可以从队伍中看到,为首之人虽是同样身着戎装,但制式都与其他诸人不同,在军旗之上还能见到交错的龙纹。
大应没有宗室,那能用出龙纹的人到底是谁,好像已经不需要多说了。
那只能是那位被天幕屡次夸赞,从洛阳方向也不断有风闻传来的永安陛下!
“可她怎麽会出现在这里的?”
“……是,是啊。”
关中的百姓不免在刹那的惊愕与奔走相告后,纷纷陷入了迷茫,不知道为何在这片为秦王所统治的土地上,会忽然出现应朝的兵马。
更奇怪的是,在她们出现之前,应、秦双方居然没有在潼关展开一场激烈的厮杀。
那曾经是他们在接受着姚兴的照拂时最为惧怕看到的场面,担心关中的平静会在一夕之间毁于一旦。
但现在,一切变化得像是水到渠成。
可这又是怎麽发生的呢?
何止是关中的百姓想不通这一点,秦国的官员更是想不通这一点啊。
在秦宫之前,那位先前还在斥责姚崇叛逆的朝臣,望着他身着白衣,站在应军的队列中,也不由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也就是在这刹那的静默中,他见到姚崇恭敬地为王神爱引路道:“请陛下先行。”
而在他的对面,王神爱没有即刻迈步上前,只是迎着周遭各式的眼神,从容开口道:“请向关中诸县广而告之三件事。姚兴的死讯,他死前的决定,以及朕对他的追封。”
姚崇蓦地抬眸,用不抱希望的语气问道:“敢问这个追封?”
王神爱答道:“文襄。”
……
褚灵媛望着姚崇一步踉跄离开的背影,有些奇怪地向王神爱问道:“按说他应该能猜到,陛下和姚兴虽有争夺洛阳的旧怨,但他死后既然还是把长安平稳地交接到了陛下的手里,姚兴得到的就不会是个恶谥,为何他是这般表现?”
就在刚才,姚崇似哭似笑地望着陛下有好一阵,忽然用极尽感激的神情,向她叩首致谢,这才离去宣诏。表现得只差没将陛下当作是个天神。
王神爱答道:“姚兴接过了姚苌的烂摊子,也算是创建了属于姚氏的秦国,这个文本他其实当得,但他死后秦国即灭,也算二世而亡,这个文他又撑不起来,全看大应对他是何态度了。”
“陛下是念在他人之将死,其言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