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比剧透先登基(39)

作者: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此刻天幕之下的世家公卿,是越发迫切地想要找到这个家夥,那麽,江东百姓又会如何看待那位意欲带领他们走出困境的君主呢?

王珣极力深吸了一口气,按捺下了沸腾的情绪:“不错……你说得没错。此人确然是敌非友,还是个大敌。”

只希望他此刻为了避祸先藏匿了起来,无法抢占先手,或许也正是天幕对他们这些人的优待。

那个家夥最好是藏好一些,若是被他找到——

……

“若是这麽轻易就被人挖出身份除掉,可对不起我这数日间星夜不停地赶路啊……”刘勃勃卧倒在草丛里,定定地看向头顶的天幕。

他先前虽已渡过了黄河,将追兵甩在后头,但一日不抵建康,投效到明主麾下,他便一日算不得安全。

就连入夜之后,他也休息得极不安稳。

反而是此刻躺卧在草间,这匈奴少年的筋骨才终于舒展了开来,有了喘息的机会。因为他知道,天幕巨变在前,就算是在田间劳作的老农,都得放下手中的锄镐去听去看,哪里有空来管他这个逃亡之人。

他伸手敲了敲自己的腿侧,方觉一阵疲累胀痛涌了上来。

但相比于身体上的劳累,胸腔里奔涌的热血流窜过那颗野心勃勃的心脏,让他另一手依然稳稳地握住了身边的匕首。

“天街踏尽公卿骨……”他喃喃重复着这句诗,眼神愈来愈亮,“好句,当真好句!也好一个永安大帝!”

他南下投奔的时候还有些担心,若是那位永安大帝听那名号便是个仁君,又有南方士族那些个文绉绉的毛病,到底能不能接纳他这样的人。

天幕却告诉他,这是个极有血性的杀神,还是意欲血洗建康的狠人,比起他们北人的骁勇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怎能不在顷刻间让他好感倍增。

天幕也告诉他,这位明君自己的征战水平居于中流,但对于战功赫赫的刘大将军并未生疑,反而给对方诸般恩赏,让其高寿善终,堪称君臣佳话。

世家怎麽想,他管不着,说不定他看到那些耽误事的家夥,也就是一刀劈了。

他只知道——

别管有没有其他刘大将军,现在,他要来争这个刘大将军位置了!

但愿,永安大帝在世家的群狼环伺当中,能活得久一些!

……

天幕之下人心各异。

王珣等人与刘勃勃大约最能代表正反极端。

桓玄则是目光沉沉地看着天幕,试图从任何一点蛛丝马迹中窥探得“永安”的身份。

毕竟上头也说了,他将来会死在永安的手里。

北方的拓跋圭已提前知道自己将来会死在儿子的手里,提前对此做出了防备,自觉倘若不出意外的话,会对上那位永安大帝。

倘若在被天幕这样播报的情况下,他还能杀出一条血路来,他拓跋圭也将遭遇平生最大的挑战。

都说知己知彼,他又怎能错漏天幕上的一字半句。

……

【这可能是支妙音听过的最为大胆的一句话。】

【天街踏尽公卿骨!】

【张角没做到这一步,让洛阳被黄巾席卷,二百年后的钱塘,却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宏愿。】

【姜定又告诉她,如果她还觉得暂时做不出决定,不信那个人会变成胜利者的话,不如再看一看,东南吴会之地,接下来的发展是否会遵照着预测来走。】

【换了谁在支妙音的位置上,都得被这种局势发展打懵了。】

【按照她后来修编的《比丘尼传》所写,在遭到了这等“惊吓”后,姜定只对她提出了一个请求——】

【要看好戏,总该付点门票的,反正她从简静寺中带出来的钱财够多,不如拨拢些钱财作为支持。】

【结果,就演变成了史书上的“妙音见大有可为,倾付家资”。】

支妙音先前还镇定自若的表情,顿时就扭曲了。

等等,什么叫做“倾付家资”?

她自认多年修身养性,又能在权势漩涡中心谋算人心,已是万事不惊,然而这接连几个惊天消息发生在天幕中的她身上,好像有再好的养气功夫都没用。

若不是还想看看天命何方,她高低得把某位“故交”给举报了。

只能强行将注意力转回了天幕之上。

【随后,姜定拜访了一个人。】

【既要效仿黄巾,聚拢东南流民难民,总得需要一个本地的领头人。这个人最好是本就怀有异心,还在当地有着极高的名望。】

【这个人选,其实我们在先前已经提到过了。】

【“三吴”一带的天师道领袖,原本是钱塘杜子恭,但他死得要比司马曜更早,这个时候,他的道统与名望都已经传到了一个叫孙泰的人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