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比剧透先登基(354)

作者: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王后!”崔浩的眼神淩厉,做出了判断,“敌军看似声势壮大,还是天幕钦定的胜利者,但他们贪功冒进,毫无节制地调派人手,反而给了我们可乘之机。”

“你的意思是——”

“我们不仅不能退,还要进!巩固军容,迅速出击!”这就是崔浩的答案。

“可你又怎知,这不会是又一次洛阳之战呢?”刘夫人质疑。

在洛阳之战前,没人将这些被放弃的百姓当作是作战的兵员,可也就是这些人,用最为粗陋的攻击手段,挡住了汹汹来袭的魏军。现在,河北的土地上,永安一呼百应,又怎知这样的队伍聚集在一起时,不能发挥出奇效呢?

但这个质问,非但没有让崔浩退缩,反而让他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

“因为,归属和信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创建起来的东西。”

文化的隔阂,就是一道天堑。

……

“所以,他对魏国的归属,也算不上有多少。”魏王后冷声评价。

“那您还敢让他带走七成的兵力,按照他说的,前去进攻应军?”随从惊道。

刘夫人的脸上浮现出了一缕苦笑:“可到了这个时候,我除了相信他的判断,还能相信谁呢?大王都说,崔浩心性坚韧,确是可造之材,之前没能被败仗给打倒,也就意味着他会以更稳健的心态评判局势。”

“从我选择接任王后开始,我就在赌,我选择发兵邺城,还是在赌,而现在,我也只能赌一把!”

但愿,崔浩别让她失望。

明明魏军才是在天幕播出后先打向河北,在此地覆灭燕国大半宗室的“胜利者”,现在居然只能寄希望于,应军吃不下这万众归心的兵力。

“走,我们按崔先生所说,向东撤离一段。”

应军的旗号打出后,他们一旦因遇袭而落败,撤离的方向一定是南方。魏国剩下的三成精锐,直接阻挡在别人求生的路上,拦不住背水一战的逃兵,但一定能半渡而击,吞掉溃败的残部。

刘夫人冷着一张脸,指挥着剩下的兵力向东退入曲梁城中,随后派出了哨探,向着崔浩进军的方向刺探军情。

做完这一切,天色终于彻底黑沉了下来。

但有城墙的庇护,也并不代表着她能得到安寝,而是站在城头向远方眺望,仿佛这样的目光传递,就能让主动前往关中的拓跋圭早日归来,来到此地主持大局,真正调动起魏军的反击之势。

而对于赶路中的崔浩来说,今夜也注定是一个无眠之夜。

因兵马阵仗摆在这里,周遭的野兽都绝不敢靠近此地,为免遭到夜袭,崔浩还选择了一片视野空旷的地带,并无流水林木隔阂,也就意味着,此地本不该有多少声音。

可他总觉得自己的鼓膜轰鸣作响,像是在这黑夜之中,有着无数蛰伏的呐喊与脚步声,混杂成了一种奔涌流动、又令人不安的声音。

他强行捂着自己的耳朵,迫使自己睡过去,可当醒来的时候,天边连一点泛白的痕迹都不见,只有心脏声咚咚作响。

“……出行前王后铸金人得成,卜卦大吉。”

崔浩用打湿的巾帕擦去了额上的冷汗,又对着自己说了一次:“卜卦,大吉。”

这是鲜卑的习俗,他如今入乡随俗,也该接受这个信号暗示。

可也就是在此时,他好像忽然听到了大地撕裂的响动。

“发生了何事!”

几乎就是在崔浩步出军帐的那一刻,一声激烈的号角吹响在了远处。

他的脸色顿时一变,只因他知道,这是他向斥候告知,若是来不及折返报信,就想尽一切办法发出的声音。

他会让沿途之间的斥候听到响动,就吹响同样的号角,起码也要给军中留出足够的应变时间。

可他怎麽也没想到,在号角到达的同时,敌军的声音也一并到了!

却不是寻常的敌军。

当他匆匆披上外衣,踉跄着登上巢车时,惊恐地看到,在远处的地平上,在本不是太阳升起的方向,燃烧起了一线不容忽视的烈火。

直到那一道赤红烧向了近前,他才终于看到,那是一群拖拽着火焰的奔马。

“砰”的一声巨响。先头的马匹被拖拽着的布条烈焰刺激下,已不顾疼痛地撞开了营外的蒺藜,悍然冲入了最近的军营。营中的士卒还未来得及撤出,就已被拖拽向前。

布条因这碰撞勾缠被留在了营帐内,士卒挂在马后的牵拉,却仍让这匹烈马处在狂躁之中。

与此同时,后方的马群也已冲入了营中。

“拦住——”

不,这怎麽拦得住呢。火光迸溅,迅速撕破了黑夜,马蹄声则更是毫不留情地踏向了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