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在长江之南,一方在黄河之北。
徐徐展开的天幕,正成了这道对谁而言都暂时难以越过的鸿沟。
王神爱仰头而望,听见那天幕接续着当日中断的话说了下去。
……
【德舆,洛阳的百姓还会梦见王师北定中原吗?】
【不只是洛阳,位于四战之地的子民还会相信王师吗,还有那黄河以北土地上的百姓,还会相信,有朝一日王师能够抵达他们的面前吗?】
【这是一个对当时来说,极难回答的问题,因为距离晋朝的迁都,已过去了将近百年。】
【对于生育年龄几乎都在十几岁的古代人来说,这都是五代、甚至六代人了。汉人的血统与胡人混在一起,甚至可能都分辨不出来了。】
【但作为未来的大应之主,永安给出了一个坚定的答案——】
【我想回应他们的期许。】
第41章 决战类人生物之巅
【这个应字啊,是这浑浊的世道之中,民声无应,自我倾听。】
【大应未来的国号,也是自此而来。】
对上了,全对上了!
天幕之下,大应朝臣望向天幕的眼神,有多少道是如释重负,惊喜万分地亮了起来,便有多少 道是忽然暗沉了下去。
先前王神爱毫不停歇,在弑君篡位后选择不再等待天幕所说,就已议定国号,即刻登基,在一些仍不愿相信王朝更叠的朝臣看来,简直是在自取灭亡。
倘若她今日决定的国号与天幕所说的不同,哪怕先前已被报出了名字,又怎知不会折损威望。话说的好听,实际上能不能真如她想的那样发展,就真不好说了。
她毕竟是一位根基浅薄的帝王!
可今日……今日天幕刚刚重启,便已将这个国号宣读了出来,作为对天幕之下立国定号之人的回应,仿佛是一记重重的巴掌,扇在了这些意图看热闹的人脸上。
比如此刻正在为司马道子“守灵”的谢重,就两眼发直地朝着天幕看去。
他因答卷表现不当而被褫夺官职、送离建康的时候,心中仍有一线微弱的希冀,希望王神爱的激烈冒进会给她带来麻烦,那麽他们这些人也就有了聚集起来反抗的机会。可现在……
“怎麽会这样呢?”他失神地喃喃,像是照镜子一般,从周围的人脸上看到了与自己此刻相同的神色。
全完了……全完了!
有这句天幕上下呼应在,永安本就攥取在手的民心将会更为稳固。
更可怕的是,她那句“朕愿四野之声,皆有所应”,原本也只是传入建康百姓的耳中,传到原本隶属于晋朝的领土上,现在因天幕投照,便能越过眼前的长江,越过更远处的黄河,抵达北方的疆土。
人力的声音所不能抵达的距离,就这样被一种超自然的方式拉近了。
那些人相不相信不要紧,起码他们听到了。
就连站在拓跋圭身后的崔浩,都有刹那的恍神。只是想到那位永安大帝对于世家的打压,才渐渐找回了神思镇定下来,唯余黄河之前的一声叹息。
……
【其实,如果永安将这句话早说一些,可能完全没有这样的效果。但对于收到这个问题的刘裕来说,正是合适的时候。他已经看到了,这位本该位居深宫的皇后,先是以一种匪夷所思的发展当上了太后,而后在京口做出了这一系列脚踏实地的建设大事。】
【那麽这句展望,就是出自一位将“人”放在心口、忧国忧民之人的嘴里。】
【洛阳的百姓还会梦见王师北定中原吗?】
【若不在此时做出回应,会不会等到再想打回去的时候,别人就已再不相信了呢……】
【刘德舆,未来的刘大将军刘裕给出了答案——】
【若您有征伐天下之心,臣愿为您先给北方送去一个答案。】
【姚兴趁着拓跋圭纠缠于北方战事无暇顾及,出兵向西进发,弘农告急,洛阳有变,当皇帝的司马德文与权臣桓玄都没空管那头的情况,或者是懒得去管这鸡肋一般的地方,那就由我们来管!】
【刘穆之看出了永安的野心,刘裕也不例外,而正因这句表态的话,这位至关重要的武将选择了效忠。】
刘裕抓握缰绳的手都险些因此一抖。
天幕的轨迹和现在的发展看似不同,却又微妙地重合在了一起,竟让人在这错位而一致中,感觉到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心潮澎湃。
但一想到他距离那个往北方打去的刘大将军还有莫大的距离,刘裕当即心神一定,朝着前方指挥道:“动作快一些,别耽误了陛下的要事。”
在他的面前,一众本该身着华服的人因一封突如其来的诏令,被捆缚了起来,被迫向着北方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