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官手札(84)

作者:拜笑 阅读记录

本就有不少积压多年未分配的候补进士,这一届的又扎堆而来,根本没有那么多职务可分。

按惯例,剔除那些世家出身子弟的去处后,才是剩下的寒门子弟。

分配不到官身的世家子弟对于官职倒也是不是很在意,凭着祖辈的余荫必然会落个一官半职,而寒门学子就不一样了,若无官身,便无俸禄,养家糊口便成了难事。

然而就在此时,皇帝的御旨下来了,“今夏择吏部外放候补进士五十六人......”,这一下子倒是解吏部的苦恼。

外放的大多数是寒门学子,这一外放倒是给吏部的候补进士清空了不少,吏部尚书可是笑了好几天。

齐锐、李长风、任子洲三人约在一家茶楼小聚。

窗外柳絮轻飞,初夏的暖风吹进厅中,带来一阵幽香。

桌上的菜已摆满,但三人皆未动筷,反而举杯相对,眉宇间透着几分豪气与洒脱。

“周县。”齐锐啜了一口酒,神情自若,“这地方虽小,却不简单。渭河改道,我看良王这次是打定主意要做点文章了。”

任子洲瞥了他一眼,语气玩笑却带着几分认真:“长白兄性子硬得像铁石,怕是良王的算盘才打响,你就要掀桌子了。”

李长风忍不住笑道:“良王若是知道长白兄的性格,怕是气得摔茶盏吧。”

齐锐闻言嗤笑一声:“我倒想看看他要怎么改道!怎么给周县的百姓一个好交代。”

任子洲举杯向他示意,半真半假地道:“说得好听,依我看,你根本是存了给良王添堵的心思。”

齐锐一口将杯中酒饮尽,朗声道:“怎么,莫非子洲兄怕了?若真如此,咱们今日这酒也算白喝了。”

“怕?”任子洲放下酒杯,语气一沉,“我入刑部,日后少不得与权贵打交道,若怕得罪人,干脆回家种地得了。”

李长风摇头失笑:“你二人,一个比一个倔。”他抬起酒杯,目光坦然,“郎溪虽说地处江南腹地,却也不是风平浪静的地方。左相的眼线遍布,我这一去,怕是要步步为营。”

齐锐闻言,眼中带着几分钦佩:“长风,你为人圆润,最善周旋,这江南一带的局势,非你莫属。”

任子洲也附和道:“你若能在郎溪立足,将来大有可为。”

李长风听了,微微一笑:“说起来,我们三人中,只有长白最是痛快,不必藏锋守拙。反倒是我和子洲,一路要多些顾忌。”

齐锐放下杯子,正色道:“理想不在于藏锋或显锋,而在于最终能否有所成就。你们在各自的路上走好,我齐锐,便安心了。”

三人对视,皆举杯一饮而尽,酒盏相碰,既为离别感叹,也为将来振奋。

*

司记司正厅,关宁低头翻阅御册,眉头轻挑,抬眼看向赵怀书:“齐锐任周县县令,李长风去郎溪,倒也有趣。”

赵怀书:“如何个有趣法?”

关宁合上御册,将它放回桌案,语气中多了几分深意:“周县虽不大,却地处渭河一带,二皇子意取渭河改道运送边疆粮草,而周县的位置必受牵连,朝廷应会拨款。但真正用在百姓身上的能有几何,且往后每年边境粮草的水路运输还未有定论。”

赵怀书微微颔首:“你认为齐锐能应对得了?”

“齐锐刚正不阿,不畏强权,他去周县,良王的计划未必能轻松实施。”关宁缓缓道,“这位二皇子素来擅长隐忍布局,不是良善之辈,但齐锐是个硬骨头,是个会替百姓谋福的人。他们二人针尖对麦芒,估计谁都不会轻易退让。”

赵怀书笑道:“看来,你对齐锐的性情很是了解。”

关宁扬了扬眉:“殿试答卷能看出一个人的志向,但真正让人信服的,是他在徐焕案写的那篇文章,不因权势动摇。陛下将他外放周县,是用人之长。”

赵怀书点头:“确实如此。那么李长风呢?郎溪虽是江南小县,却也不简单。”

“江南一向是惠王的大本营。”关宁笑了笑,“李长风虽为寒门,但为人圆润,善于周旋,同时又有一身不小的抱负。他去郎溪,不止是为地方事务,也能和那位善谋的江南‘地主’周旋。”

赵怀书接话:“左相眼中只有世家利益,江南赈灾怕是表面文章居多。李长风这样的人,和他碰面,倒像两只狐狸在打太极。”

关宁看着窗外,缓缓道,“他的锋芒藏在圆滑下,郎溪是块跳板,也是试探。若他能在江南站住脚,将来未必不能入中枢。”

赵怀书闻言一笑:“看来,陛下这一道御旨,是将两人都推上了各自的善任之处了,成败全看他们的手段了。”

上一篇: 回春药铺 下一篇: 千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