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官手札(71)

作者:拜笑 阅读记录

齐锐猛地站起,眼里火光乱窜:“徐焕?!徐家竟敢如此猖狂!我早就有所耳闻这狗贼的恶名传遍京中!朝廷竟无人能管他吗?”

刘峰低下头,眼中含泪:“我娘跑了数月告状,可谁敢接徐家的案子?如今,她走投无路,只能冒死递御状。”

“只是递了状纸,不知能不能查下去。”李长风轻声说道,语气带着几分忧虑,眉头微皱,“徐家乃世家大族,若朝廷无意追究,怕是难有结果。”

“律法是为天下人所设。”任子洲语气坚定,“若天下人无力求助,我们这群人便有罪了。”

“查不下去,那我们就帮着查!”齐锐冷冷地道,目光炯炯,像是要烧穿这世间的不平,“徐家简直是无法无天!”

齐锐愤然起身,来回踱步,眼中满是怒意,拳头砸在桌案上,低声怒吼:“徐焕!狗官害命,世家害女,他徐家真以为无人治得了他们?”

任子洲按住他的肩膀,沉声道:“长白兄稍安勿躁,徐家势大,此案无疑是刀山火海。眼下你我尚未殿试,发声时还需谨慎。”

李长风摇头:“徐家横行已久,寒门如我等之辈不过草芥,莫说谨慎,不发声便能保平安吗?”

任子洲沉吟片刻,声音却如他一贯般沉稳:“齐兄,虽说侠以武犯禁,但我等士子以文为刃,不妨从文章入手。若状纸无法触动朝廷,那就让天下人知道这件事。以笔锋对不公,方为正道。以舆论为刃,何尝不能撬动那些不能动的力量?”

齐锐一愣,随即点头:“任兄所言极是!既然朝堂无为,那就由我等士子奋笔疾书!只是这文章如何写,需得仔细斟酌。”

李长风叹了口气,摇头道:“文章固然能唤起共鸣,但若无朝廷支持,终究不过是虚空喊话。”

“所以,文章要写得有力,写得精妙,直击要害!”

任子洲说着,拿起笔,沉声道:“徐家之恶,不止关乎刘伯一家,更关乎天下苍生。其恶行的每一步,都是对法治的践踏,对寒门士子的打压。”

刘峰却只是摇头苦笑:“我一介粗人,读不懂诸位的文章。徐家太厉害,你们年轻,莫要惹麻烦。我妹妹泉下若知还有你们这样的人,也该瞑目了。”

他的语气沉重,带着些许疲惫与无奈。

李长风的眉头紧紧锁起,叹息道:“果然是世家横行,官场苟且。刘兄,你放心,我们虽手无寸铁,但文章总能刺人肺腑。你的事,我们不会袖手旁观!”

任子洲拍了拍刘峰的肩膀,郑重说道:“徐家作恶多端,今日你刘家遭此横祸,他日或许就是我等寒门士子的灭顶之灾。此事不单为刘伯,也是为天下人。”

三人商定后,各自开始撰文。

他们将自己对时事的思考、对法治的渴望融入其中,既言辞激烈,又逻辑清晰,将徐家案牵连到寒门士子的前途、天下百姓的安危,引发更大的共鸣。

三人的文章犹如三把刀,字字句句刺向徐焕和整个徐家横行霸道的罪行。

文章影响越发的大,知道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学子参与进来,坊间酒肆无一不在讨论这事。

*

夜色深沉,皇帝静静端坐书案前,手中翻动着这份控诉状。

状纸上的字迹带着血迹斑驳,诉说着茶摊妇人的绝望和悲愤。

她一人将子女拉扯到,本应是到了子孙承欢膝下的年岁,偏偏白发人送黑发人,世间之悲哀,莫过于此。

然徐焕这案子在此之前却一直未被查,显然是有人不想闹大暗自压下。

皇帝的神情未见波澜,但一旁侍立的赵怀书却从他微微抬起的眉梢中察觉到一丝深意。

赵怀书上前一步,小声说道:“陛下,司宫台已查明徐焕确实劣迹斑斑,但其家中势力盘根错节,恐动其一枝,牵连甚广。”

皇帝轻笑一声,将状纸放在桌案上,目光望向窗外的昏黄灯火:“朕要动的,岂止是一枝一叶。”

赵怀书躬身静候,未敢再言。

皇帝翻过几篇士子的文章,眼神略显欣慰:“这几篇文章倒写得有力,尤其这三篇,辞意锋锐,文章精妙,堪称翘楚。”

赵怀书接过细看,低声说道:“陛下,这三篇文章分别出自齐锐、任子洲与李长风三人,他们是今年春闱的贡士,这三人尚未殿试。以此文观之,皆为可塑之才。”

皇帝点点头。

皇帝沉思片刻,忽然下令:“寒门之声,难得响亮。让御史台明日早朝详弹徐焕罪行。”

赵怀书微微颔首,未再多言。

第二日早朝,御史台以猛烈的言辞弹劾徐勉,细数其恶行,将刘家案再次呈上,直言徐焕强掳民女、祸害乡邻,恶行罄竹难书。

上一篇: 回春药铺 下一篇: 千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