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早已将生死荣辱置之度外,他们的一切努力,只为他们心中的一线希望而已,为了他们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而已。
关宁突然感到,有些话,或许需要让这些人明白。
于是,她走到桌旁,缓缓地展开了书册,挥毫写下两个字:“爱国,这字,写得有骨气”。
关宁淡淡一笑,目光落向梅花枝头,语气平和:“一个人字写得有骨气,靠的是什么?是意志,是信念,更是无论境遇如何都不屈服于命运的勇气。”
关宁:“你们知道什么是爱国吗?。”
“你们觉得,何为爱国?”关宁没有抬头,目光落在纸上,声音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无从作答。
“爱国自然是忠于陛下。”有人试探着开口。
“守家卫国。”另有人补充道。
“报答朝廷恩德。”
关宁闻言微微一笑,依旧低头蘸墨,沉静的声音如泉水般缓缓流淌:“这些答案都没错,但却不够。”
她提笔继续在“爱国”二字下写下“忠信”两字,然后抬起头看着众人。
“爱国不单单说说而已,也不是单单忠于皇帝或朝廷。真正的爱国,是像赵大人那样,即使身处泥淖,也愿意为百姓谋生路,为社稷尽忠心,是让每一个人,尤其是最卑微的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有活路。真正的爱国,是让一个国家,不仅仅是皇室、官员的国家,而是每一个百姓的国家,有饭吃,有衣穿,有尊严地活着。”
“可是,掌记,咱们这些人不过是宫中小宫人,什么大义、守护,跟咱们有关系吗?”一个年轻宫人问道。
关宁轻轻将纸放下,语气依然温和:“有的人以命护疆土,有的人以智定民心,皆是爱国。但爱国并非只是高高在上的英雄之事。”
“没有田间劳苦耕作的农民,就没有现在的粮食;没有织工的日夜织布,就没有我们身着的布衣;你们每天扫地、煮饭、守门、写字,虽然平凡,同他们维持着这份秩序,这份尽责便是爱国。”
她转过身,声音柔和却不容置疑:“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忠职守,这才是一个国家繁荣稳定的根本。赵大人如此,我等亦是如此。”
宫人们面面相觑,似懂非懂,但其中几人显然若有所思。
年长的宫人轻轻叹道:“关掌记,您说得对。咱们小人物虽没本事做大事,但只要尽心尽力,也不算白白活一场。”
关宁的目光柔和了些,脸上浮现一丝笑意:“正是如此。”
寒风拂过院中,卷起地上的几片落叶。
关宁看着这些人,知道她的话未必能被完全理解,但这并不妨碍她将这些理念种下,或许总有一天,会在某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院外一个青色的身影悄悄离去。
关宁回望了一眼。
*
这一夜,皇帝久久未眠,他静坐于御案前,手指轻轻摩挲着奏折的边缘。
良久,他抬眼看向殿内悬挂的祖训,低声呢喃:“以身护国,以小见大……”
他微微闭上眼,似在回忆着什么,又似在下某种决心。
等再睁开时,眼底已是一片清明。
第30章 两只狐狸(2)
宫殿深处,一位衣着素雅的女子跪坐于佛像前主位,指间拨动着念珠,轻声念着佛经,语调平和悠长如同一曲和缓的梵音,恍若一幅悠然静谧的画卷。
殿内布置清雅,几盆兰花点缀其间,香炉内燃烧着的檀香幽幽散发出安神的气息,袅袅升起的白烟,将大殿内衬得如梦如幻,却隐约透着一股沉静肃穆的气息。
“娘娘,关宁昨日被皇上召去了宣政殿。”大宫女轻轻掀开帘子,弯腰走近,低声禀报。
女子目光微动,语调不紧不慢:“哦?为何召见?”
大宫女低声答道:“据说,她在贵妃的珠簪案中有些许功劳。”
女子的手微微一顿,念珠停留在指尖,随后轻轻放下,轻轻靠向身后的靠枕,嘴角泛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这倒是真是叫人意外。”
大宫女恭敬地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回道:“奴婢也听闻此人极为聪慧。此次破案之事,虽没有宣扬,但已悄悄传遍宫中。”
“聪慧么……”女子轻轻重复了一遍,似在细细品味这两个字,语调中听不出喜怒,她将念珠缓缓放回案台,垂下眼帘,抬手拨了拨燃烧的香炉,目光落在升腾的白烟中。
片刻后,她轻声道:“你去传话,叫她来见本宫。”
大宫女微微一怔,却不敢多问,连忙应声:“是,娘娘。”
女子手指微微敲打着扶手,目光深沉,似有千百种心思在心间翻涌,最终却化为了一声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