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宁的喉咙有些发紧。
战乱毁了一切。
她心中涌起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这大康.……还能坚持多久?
这一路上,关宁不断看到残破的村庄和逃荒的流民,他们拖家带口拄着拐杖,一步步挪向京城。
京城的繁华吸引了他们,仿佛那座城池是所有苦难的尽头,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然而,这些人到了京城,真的会好起来吗?
她问出这个问题后,自己却沉默了。
她闭上眼,长长地吸了一口气。
***
山忆舒从军营出来,顺道从秦婆那处接关宁回家。
“娘,胡越他们为什么要打云州?”
山忆舒微微一愣,随即低声答道:“因为他们那儿贫穷,没有大康物产丰富。自己没有,邻居很多,自然就会有一些心思了。”
关宁皱了皱眉:“他们会不会打到宁州?”
山忆舒拍了拍她的头:“哪儿那么容易,咱们宁州可有重兵驻守呢。”
尽管她语气轻松,但关宁还是感受到了一丝不安。
回到家中,晚饭已经准备妥当,关父坐在桌前,一边斟酒一边和关凌冬讨论用兵之道。
关宁坐在桌边,终于忍不住开口问了同样的问题。
关父笑着说:“小丫头知道得不少啊,街上听来的吧?”
“嗯,大家都在说。”关宁点点头,满脸认真地看着父亲,“他们想要什么?”
“胡越啊,想要的是我们这片好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可惜他们不知道,云州是打不下来的。”
“打不下来是因为云州有莫大将军吗?”
关父哈哈一笑:“对啊!”
莫将军朝廷的名将,兵法谋略无人能及。早年以以少胜多闻名,是个厉害人物,都说有他镇守在云州,胡越蛮子再多也讨不到半点便宜。
关凌冬也跟着点头:“爹说得对,宁宁你就放心吧,胡越想占我们地盘,还得问问莫大将军的刀答不答应。”
关宁却没有放松。
关父抬手揉了揉女儿的头:“阿宁,别担心。有爹,有你兄长,还有无数像莫大将军那样的将士守护着大康朝的疆土。我们练武、从军,就是为了让你们不用这些事。”
关父的语气透着几分坚定,仿佛要让这个问题在孩子心中彻底打消。
晚饭后,关宁溜到院中,看到关父正在擦拭佩刀,月光映在刀锋上,寒芒逼人。
“爹……”关宁悄悄走到父亲身后,“你是不是也要去云州?”
关父放下佩刀:“爹现在还不用去。云州有莫大将军,爹留在这里守护宁州。”
“那如果云州守不住呢?”关宁问。
关父沉默片刻,低声道:“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爹和所有将士都会尽全力守住下一座城,守到胡越无力再战。”
关宁低头想了想,终于露出笑容:“那我也要和你们一样,守护千千万万个家。”
“好啊。”关父哈哈大笑。
关宁伴随着马车的颠簸从梦中醒来,眼角微微湿润,她撑着身体坐起。
秦婆在外面听到了声音,打着帘儿往里看了眼,瞅到关宁醒来,她神色终于松了不少。
关宁自十岁开始就跟着她习武练体,边疆三城沦陷。身负恩人所托,要将关宁送至长安。
北上长安,一路艰难,自打从离开宁州,关宁这一路就没怎么说过话,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活泼的孩子变成这样。
秦婆揉揉眼角,放下帘子,安慰道:“姑娘,再行个五日便可到长安了。”
到了长安,有了亲族,便会好一些吧。
秦婆是这样认为的。
第3章 前路(2)
关宁掀起帘子一角,目光没有实处地落向外面。
庆安十五年胡越攻打云州之举,不过数日后,云州传来捷报,莫大将军以三千铁骑击退胡越,保住了云州城池。
宁州城中人心大振,街头巷尾重新热闹起来,说书人绘声绘色地讲述莫大将军的奇谋妙计,茶楼里的百姓纷纷议论“云州有莫大将,天下无忧”。
再后来呢?
关宁看着倒退的官道,想到的是,不过三年,城破家亡。
“胡越又来了。”
庆安十六年,这样的消息再次传遍了宁州的大街小巷,与去年不同,这一次,传言里不再是小股试探,而是大规模的兵马。
街边众人低声议论,云州那边粮草供不上,城中还有几万老百姓,胡越人数比往年多得多,西南道那边也没有回应。
关父告诉她不用担心,这天下,不是孤城独守,而是各地联手御敌。
既然胡越知道云州不是孤城,为什么他们还要打过来?
明知道打不赢……大康就这么令他们垂涎吗?
至此,她突然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