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官手札(192)

作者:拜笑 阅读记录

一句话,惊雷炸响。

皇帝原本半倚龙榻,倏然坐直,眸光微动:“你说什么?”

“臣妾替父出征。”

殿内沉寂,烛火映照着金漆龙纹,跳跃不定。

莫云华跪在殿中央,身影单薄,背脊却挺得笔直。

皇帝负手而立,神色如沉冰,良久不语。

他低头看她,一双眼幽沉如深井,仿佛要将她的魂魄也看透:“你知道你是谁吗?”

莫云华抬头,眼神坚定无波:“臣妾当然知道。”

“你是朕的妃。”皇帝语气无波,“是后宫之人。”

“是。”她垂眸应下,忽而语锋一转,“可在为后妃之前,云华也是莫嶷之女,更是大康的百姓。”

“若无大康,何来莫氏荣光?若无百姓安居,后宫富丽有何意义?”

“江山崩塌之时,后宫再无安稳;山河破碎之际,妃嫔亦是亡国之人。”

她跪伏于地,语声却如金石,回响殿内。

“云华自小在将门长大,父兄教我忠义为先;入宫之后,陛下又教我敬国、安邦。今日大敌犯境,我莫氏一门本就以马革裹尸为志,臣女岂能独善其身,苟安后宫?”

皇帝眉头轻动,面色如霜雪渐消。他注视着她,似乎在重新打量这位“贤妃”。

莫云华的语气无波,却带着一种凛然之势:“臣妾自幼习武,兵书六略皆熟于心。镇国大将军年老多病,此去安南路途遥远,艰辛不易,不知道镇国将军到了边境可还有力气打仗,打不仗谁替陛下守得这片山河?”

“臣妾虽是女子,却不比他人逊色。”

皇帝未语,只定定看着她。良久,他才开口:“你是贵妃,六宫之主。你若出征,我又如何向天下交代?”

“陛下如何不可向天下交代,莫云华本是莫家忠烈之后,父能战,兄能战,女亦能战,死而无悔。”

她说这话时,脊背挺得笔直,竟无一丝惧色。

皇帝不语,似在权衡。

“我自幼学武,兵法、布阵、军纪,皆不输我大哥,家父当年也曾说,若我为男儿,必为良将。”

皇帝沉吟,终道:“你是女子。”

“那又如何?”她忽然抬头,眼神锐利得如出鞘之刃,“大康奠基之战,岂非女子开疆拓土?”

“当年大康未立,是女帝亲率五千轻骑,从东南突袭南贼,才换得大康胜利的基石。女帝照样身披铠甲,不输男儿。”

“若陛下能信关宁为官,允陆天巧掌册,何以不能信臣妾一战?”

“臣女不才,却也曾随父巡视西关,审军粮、核兵备,调兵遣将,非纸上谈兵。请陛下试问,臣女何处不能?”

皇帝的眼中,第一次看她,不是以女子、妃嫔,而是将帅之姿。

“陛下若真信女治,岂可在此刻退让?”

这一番话,既有情,也有理,既提古人之例,又引朝堂之风,言辞之中,处处是请命,处处是不容推拒。

她忽然笑了,苦笑,却带着一种悖逆命数的倔强:“陛下今日若允我出征,满朝群臣虽有异议,却再无人敢言‘女子不能主军’。自此,女可将兵,亦可立言。”

“若我战死,请葬于我父棺旁,莫家父女,共守南疆。”

她终于再次伏地不起,声音低沉,却如誓言般一字一句砸入人心:“请陛下成全。”

殿中寂静了很久。

皇帝看着她,心中百转千回。

莫嶷,确实已老。

贤妃之才,他并非不知。

她十四岁便能解兵书,十七岁入宫,若非女子,恐怕如今也为朝堂大员。

可正因她是女子,是他的妃,才无人敢启此口。

而她,今日偏偏站在这里,不再以妃子自居,而是以“莫氏之后”,请命出征。

许久之后,皇帝终于低声道:

“朕……再思虑。”

皇帝语气不重,却带着天子威严。

莫云华咬了咬牙,终究低头一拜:“云华领旨。”

她退出宣政殿,风雪扑面而来,宫门外一如她来时的冷寂。

却在那殿阶之下,立着一道熟悉的身影——

是关宁。

她穿着绣有百禽鸟纹的深青官服,静静地站在廊下。

两人视线交汇的那一瞬,风仿佛也静了。

关宁微一欠身,行了个规矩的宫礼。

莫云华没说话,只是略略颔首,然后拾步而去。

无言,但两人都看懂了彼此眼里的东西。

那是一种觉悟,也是一种诀别。

***

宣政殿内,案前已铺好最新的军务调令和边境战报。

皇帝手执狼毫,却迟迟未落笔。

小太监入殿:“启禀陛下,关大人求见。”

“宣。”

不多时,关宁行至殿中,稳稳一拜:“臣参见陛下。”

上一篇: 回春药铺 下一篇: 千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