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官手札(185)

作者:拜笑 阅读记录

有人低声议论:“左相乞骸骨,这到底是真心求退,还是另有所图?”

“是啊,左相一向精明,这般时候突然请辞,难不成是以退为进?”

众人讨论许久,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纷纷看向厅堂上方的徐勉。

右相徐勉负手而立,目光落在窗外那株枝桠横生的老梅树上。

他眉宇微蹙,似乎仍在思索。

左相李衡,与他明争暗斗数十余载,朝堂上的每一次交锋,都像是一场博弈。

然而这一次,李衡竟主动求退……

徐勉缓缓摇头,语气低沉:“李衡此举……本相也未曾看透。”

这话一出,厅内顿时安静下来。

若是连右相都看不明白,这背后的意味,便更值得深思了。

有人迟疑道:“难不成,左相是真的累了,想告老还乡?”

徐勉没有回答,目光依旧落在那株老梅上,许久才轻轻一叹。

他不信。

权臣一旦立于庙堂之上,便再无退路。

李衡何等人物,怎会真的以为自己能全身而退?

他,到底谋划了什么?

***

左相府。

厅堂之内,气氛沉闷。

李府的幕僚、门生齐聚,神色各异。

有的人面带忧虑,有的人神情茫然,而更多的人,是惶恐不安。

而在众人之中,唯一显得格格不入的,便是李博。

他愤怒地来回踱步,眼神满是不解。

“爹!”他终于忍不住开口,语气里带着隐隐的质问,“为什么?您一直谋划至今,好不容易稳住了朝局,为什么突然要辞官?!”

他心里不解,也不甘。

左相一派一直以来根深蒂固,李衡更是身居庙堂多年,李家在朝中举足轻重。

可如今,李衡竟主动放弃这一切。

李博不明白,也不愿接受。

“爹,我们一切都好好的!为什么您……”

“够了。”

李衡打断了他的怒言。

厅堂内骤然安静,众人皆不敢再出声。

李衡坐在主位上,眉头微皱,眼神带着些许疲惫,却依旧平静。

他缓缓扫视众人,声音低沉:“从今日起,诸位便不必再来李府了。”

此言一出,众人脸色骤变。

李博的眼睛瞪得更大,语气激动:“爹!”

李衡却未理会,神色沉凝,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我意已决。”

厅内众人对视一眼,渐渐有人反应过来,神色从惊愕变得凝重。

李衡这次的乞骸骨,或许……是真的。

可若是他走了,他们呢?

这些年,他们跟随李衡,李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今李衡退出朝堂,他们的处境又会如何?

有人低声道:“左相……您真的打算全身而退吗?”

李衡看了他一眼,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意味深长。

“退,未必是坏事。”

他目光沉沉,看向窗外的风雪,仿佛已洞察一切。

而此时,风雪愈发凛冽,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做序曲。

***

腊月二十四的大雪下得格外尽兴。

整个长安都被一层厚厚的白雪覆盖,宫墙上的金瓦闪着冷冽的光,街巷里积雪压得枝头咯吱作响,家家户户屋檐下都挂着晶莹的冰凌。

政事堂的大臣们踏着积雪走进宣政殿殿,呼出的热气在冷风中升腾,很快便消散无形。

今日是年终账簿核对的最后一日,户部尚书拿着拟好的账册,上前一步站在殿中,拱手朗声道:“陛下,今年的账目已全部核对完毕,并无丝毫差错。”

他身后的一众政事堂官员纷纷低首,神色添喜。

要知道,往年这个时候,总有一批人愁眉不展,担心年终清查时,账簿出现种种问题,可今年竟然没有半分异样,甚至比往年还要顺利。

这是为何?

殿中众臣纷纷交换眼色,目光隐隐想到左拾遗推荐的那人——陆天巧。

她是今年户部的异数,一个年近半百的妇人,陛下亲自任命她为仓部司书吏之时,朝野哗然,连户部尚书自己都不太信任她。

可短短数月,她不仅将仓部司的账目整理得井井有条,还梳理出许多旧账上的漏洞,让户部尚书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赵怀书侍奉在皇帝之下,垂眸观察着政事堂的这些大臣,他对这一切并不意外。

陆天巧的能力,他比谁都清楚。

应该说是,他对关宁的信任比谁都要深。

年终清账的顺利,使得官员们的心情都轻松不少,连皇帝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这几年推行新法,阻力重重,好在一步步走到今日,国库不再亏空,官员们的俸禄也有所提升,就连这腊月,陛下也赏赐了各衙门官员一旦米、几十斤蔬菜和几斤肉。

上一篇: 回春药铺 下一篇: 千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