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是刚刚她介绍给关宁的牡丹,陆天巧有些惊讶:“大人这些都要吗?”
“你的眼光既然这么准,我自是放心。”关宁淡淡道,“再者,这花铺是你在管,想来不会坑我。”
陆天巧听她言语中的调侃,忍不住笑了,低头熟练地打包牡丹。
她忍不住看了关宁一眼,眼神里透着几分钦佩,“其实我早听闻大人的事迹,今日得见,才知传言所言不虚。”
“哦?”关宁挑眉。
陆天巧笑道:“女子能入朝为官,本就是前无古人的事,朝堂风云莫测,大人立身其中,定然经历不少风雨。寻常人只听闻外头的议论,可我今日一见,才知大人举止气度,想必大人定是经历了不少坎坷才能行至此处,世道不允许女人做官,但是大人做到了…现下长安城里有不少京中小姐都以大人为榜,要入朝当官呢!”
她话语坦率,并非奉承,而是发自肺腑的敬意。
关宁听着,她本身对外界的议论向来不甚在意,可这番话,却让她心中生出波澜。
年幼时,在宁州,她本就无意争锋的人,阿爹阿娘也只是希望她快快乐乐地长大。
后来三城沦陷,她被迫上京,长安三年为了自己不被安排选择入宫,入宫之后为了自保不做替罪羊的小鬼慢慢走上这条路。
再后来她发现救自己很容易,但是救小人物难,她开始主动走上那盘棋,去推行她所坚信的理念,为此,她不知经历了多少阻碍、多少流言蜚语。
可如今,当她站在这人声鼎沸的市井之中,有人对她投以这样的目光时,告诉她成了大康很多女子的榜样和敬佩之人,她才意识到——
或许,她已经在改变些什么了。
她并非只是在孤身前行。
她垂眸,伸手轻轻拨开一株牡丹的叶片,指腹摩挲过枝叶上的脉络,想到了深宫之中的那几位,轻声道:“并非我一人之力。”
陆天巧微微一怔,似是没想到她会如此回答。
可下一瞬,她便笑了:“大人谦逊。”
片刻后,她将打包好的花苗递给关宁,又叮嘱几句养护之法。
关宁接过,轻轻颔首。
这一刻,她觉得自己竟生出几分期待——期待院中那位花娘看到这些牡丹时的惊喜神色,期待那些枯萎的地方被新的花苗填补,期待着,那座院子会开出她未曾见过的春色。
待到交付银钱时,她看着关宁手中的花苗,心中忽然生出一丝感慨。
关宁看着她,突然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股沉静的力量:“女子以我入仕为榜样,实则是看到了人生不一样的出来,但每个独立为自己生活而奋斗的女子,都是真正的榜样。”
这话一出,陆天巧彻底怔住。
她低头轻笑了一声,随即正色拱手:“大人这番话,我受教了。”
她知道,有些人,即便身处风雨,依旧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回应世间的温情。
关宁淡淡一笑,抱起花苗,转身走出花铺。
夕阳斜洒,映得她的身影修长沉静。
陆天巧站在门口,看着她的背影,心底陡然升起一个念头——
这大康,怕真的是要变了。
第82章 六部(5)
盛夏六月,天光明晃。
大殿之中,列位大臣身着朝服,肃立两侧。高座上的天子神色淡淡,指尖缓缓翻阅着案前的奏折。
关宁站在殿中,目光平静,袖中的手却微微收紧。
今日的朝会,便是新法正式推行的最后一步。
一纸奏折,所有条例、实施细则皆已列明,就等皇帝最后的裁定。
殿内寂静无声,唯有奏折翻动的沙沙声回荡耳畔。每个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那道最终的旨意。
终于,皇帝将奏折搁下,视线在众人之间缓缓掠过。
“此法已定。”他的声音沉稳不容置疑,“户部、刑部务必全力配合。”
这一句话落下,殿中气流似乎微微一滞。
户部尚书与刑部尚书立刻俯身走到大殿前面,立于关宁身侧领命:“臣遵旨!”
众臣齐声应和,关宁亦拱手低头,心底微微松了一口气。
新法,终于落地了。
可此刻,在朝堂之上,却有几人,心思各异。
三人归列,兵部尚书奏报边疆事宜,从去年至现在,南单一直小范围试探骚扰剑南道安南附近,众人都担心南单成为下一个胡越。
大康丢失的云州、永州、宁州至今还未收复。
大康名将不少,但也不是很多,边疆三城就损失了大半将领,尤其是莫家,莫家一代将领众多,但随着三城沦陷皆死的死,残的残。
莫家这一支就剩一个体弱的幼子在朝为官,一个年迈的莫老将军在家修养,和一个在深宫的贤妃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