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官手札(167)

作者:拜笑 阅读记录

如果曾祖父走了,那他怎么办?

谁来教他如何在朝堂之上立足?谁来告诉他该如何应对良王?谁来告诉他接下来要怎么走?

他深吸了一口气,鼻腔泛酸,嗓音颤抖:“是我在江南做得不好,让曾祖父失望了。”

他哽咽着,眼眶微微泛红,仿佛一个被责备的孩子。

李衡静静地看着他,目光温柔如旧,轻轻摇了摇头。

“不是。”

他的声音很轻,像是秋日的微风,拂过满庭枯叶。

“慧王……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慧王的眼泪差点夺眶而出。

李衡叹了口气,缓缓伸出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

“朝堂纷争,非你所长。”

惠王是大皇子,中宫所出,是他的孙女唯一的孩子,是李家的血脉,是他原本看不到未来的最后打算。

现下,皇帝有心改革,潜伏盘算谋划多年,细细看来真的是一位好帝王。

他辅佐过三代皇帝,谷炀帝贪图享乐荒诞奢靡的帝王,在位十年,民不聊生外族入侵,曾经导致大康国都一度迁至洛阳。

谷惠帝即位,这位皇帝生性好战,在位十五年,倒是把边疆收复回来了,但他迁至长安后却沉迷酒色,不问朝政听信宦官,在他后面的一番操作下,好不容易恢复起来的民生又变得糟糕不堪,后来还淹死在酒池里。

谷平帝匆匆即位,这位皇帝却是一个多病的主儿,体弱多病导致子嗣稀少,没两年平帝病危,仅有的三位皇子互相残杀的起来,一死一残一疯。

谷惠帝的时候他便是政事堂的一员,谷平帝时他已经掌握了朝政大权。当时的他准备建议平帝从宗室过继一位,没有想到这位皇帝在民间还有一个血脉——就是当今圣上。

庆安帝出自民间,性情顽劣,学术浅薄,还不愿意认祖归宗。后来他使了些手段,斩去了那位民间的留念,这才心甘情愿的回来。

他本就没有抱着庆安帝有多大智慧,只想着圣上不要同之前的皇帝一样就好,但就算一样也无大碍,毕竟现在整个大康朝堂,他有实力把握!

没有想到,这位皇帝竟然出乎他的意料,二十多年磨一剑,他也看到了这剑的锋利,他是时候可以放手了。

他这一生,运筹帷幄,翻云覆雨,扶持帝王,平定朝局,但他终究只是个臣子。

他的退场,不是因为失败,而是因为,他已经没有了继续留在朝堂的必要。

可是慧王不行。

他是李家的后人,是李衡最后的执念。

他比谁都清楚,慧王并不适合这场权力的棋局。

慧王的心颤了一下。

他忽然意识到,李衡并不是因为他江南一事失望,而是因为——

李衡已经看开了。

“慧王……”李衡最后看了他一眼,眸光深邃,缓缓道,“无论如何,记住,保持良善,衷心父君。”

慧王怔怔地看着他,半晌,缓缓点了点头。

日光透过厅堂的窗棂洒落,映在李衡微微佝偻的身影上,勾勒出一层淡淡的光晕。

***

出宫这日,天高气爽,天穹碧蓝如洗,落叶在青石板上滚动几圈,又被轻巧地带起,消失在街角。

关宁乘马车而出,车辙碾过石板路,发出沉稳而悠长的声响。

赵怀书与她同行,马车行至永兴坊。

永兴坊里人声鼎沸,街边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巷道里孩童嬉闹,远处炊烟夹杂着肉香和椒香飘散在街巷之间,四处透着温暖气息。

待马车停稳,他率先下去,目光停驻在高悬于宅门之上的牌匾——“瑶台居”。

三个字墨色沉稳,笔锋却带着温柔的曲折,如云烟浮动,像是一处远离尘世的静谧归处。

他怔了一瞬,随即笑了,幽长的铜铃撞柱声音从远处随着风飘来。

他想起佛经里曾言,风不动,幡不动,唯心动。

可今日,分明是风动,是心也动。

院门缓缓打开,屋内的老仆见到门外的人,眸光一滞,惊喜地脱口而出:“少爷——”

声音一落。

她陡然意识到失言,忙改口,“赵掌印,您来了?”

一句“少爷”险些脱口而出,终究改口,话音却微微发颤,眼底的欣喜压也压不住。

赵怀书一怔,目光缓缓落在那张刻满岁月痕迹的脸上,唇角的笑意带了点温润的意味,轻轻点头:“嗯,我送关大人回来。”

这些年老仆们已习惯换口,可仍有人在梦中惊醒,哽咽着唤他“少爷”。

仿佛这样,就能让时光倒流,回到往昔未碎的那一刻。

关宁走在他身前,二人进了院内。

她的目光从老仆的脸上掠过,带着温和的笑意问:“可有蔬菜和肉类?”

上一篇: 回春药铺 下一篇: 千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