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宁一愣,随即笑了笑:“没事。”
小春抿了抿唇,什么也没说,转身便往外走。关宁疑惑地看着她。
片刻后,屋外隐隐传来几声低语,像是小春在与宫人们交涉,又从袖里掏出几粒银白色的碎子。
过了一会儿,小春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鸡汤回来,轻轻放在桌上,笑道:“厨房的嬷嬷看在您的面子上,借了我一口锅。”
宫里的人比谁都精,她刚刚担重任回来,后续一切未知,谁敢这个时候凑上来。
这哪是她的面子,这是看在银子的面子。
关宁看着那碗鸡汤,眼底浮起一丝暖意。她捧起碗,喝了一口。
鸡汤鲜香,温热的汤顺着喉咙流入胃里,仿佛驱散了连日来的疲惫。
小春在一旁看着,笑道:“姐姐做的事都是有意义的。”
关宁心中微微泛起一丝满足。
她看着小春,忽然想起一事,便问道:“你之前拿去的千字文,可有在学?”
小春连连点头,脸上带着自豪:“学呢!每日都在学!”
关宁点了点头,心中微微松快些。
小春虽是宫人,但她想让她能多识几个字,哪怕将来仍留在宫里,也能少些被欺辱的可能。
烛火微微摇晃,映照着屋内两人的身影。
而此时,赵怀书躺在床上,心里仍想着白日的事。
她今日见了皇上之后仍是抽空来寻他,说明她到底还是放在心上的。
只可惜……他拒绝了她的来访。
他闭了闭眼,唇角微微勾起,却带着些笑意。
***
天色未明,宫中的长廊上洒满幽微的灯火,映照出青砖上模糊的影子。
清晨的微风裹挟着未散的夜色,穿堂过殿,在檐角掀起一丝微弱的颤动。
关宁一身端肃,步履稳稳地穿过长廊,小太监提着书箱,轻手轻脚地跟在她身后,仿佛生怕扰了这沉静的气氛。
她在殿内一侧坐下,将书箱置于身旁,手指轻轻抚过木盒上的纹路,打开后,将记录用具一一铺好。
烛火跳跃,映得她神色沉静,仿佛此刻并非身处权谋漩涡,而只是在处理一桩寻常政事。
五更天到了,早朝将启。
大殿之外,百官依次入内,靴履落地的声音整齐而有序,衣袂摩挲间,沉重而肃然的氛围弥漫开来。
关宁听着动静,微微抬眸,看着一道道身影依次走进,眼神深沉,不露丝毫情绪。
左相李衡走在前列率先入殿,看到殿侧端坐的那人,心中微微一紧。
昨日才回京,今日关宁竟就在此?
第72章 左拾遗(3)
李衡心中微微思索,想到昨日之事,眸色更深。两州刺史此刻还关在大理寺,圣上未发话,谁都不敢擅自开口,但他知道,圣上对松吴江的事恐怕远不止表面那么简单。
他目光沉沉,看似不经意地扫过那边的身影,却在瞬间收回,眼底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右相徐勉跟在其后则是露出一个满意的笑。
他半垂着眼,目光从关宁的身上轻轻掠过,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
好戏就要开场了。
他微微调整了袖口,目光平和地落在殿前,摆出一副袖手旁观的姿态。
李博看到关宁,低声冷哼了一声。
他敛袖立在一旁,眼中掠过一丝轻蔑。松吴江之事,纵然她查出了什么,但又如何?李家所辖之地向来尽职尽责,证据再多,也绝不可能将李家牵连进去。她关宁翻不出什么浪花。
这点,他比谁都清楚。
他唇角微微勾起,眼神不屑地掠过她的侧影,仿佛在看一只自以为能翻盘的棋子。
赵怀书立在殿中一侧,垂眸忍着隐隐作痛的伤口。
他站得笔直,袖下的手却微微收紧。杖伤虽不算严重,但这般长时间站立,仍旧让他有些不适。可这点疼痛,他自是不放在心上的。他早已习惯隐忍,习惯将所有不堪埋在最深处,不让任何人窥见。
可他仍是忍不住,悄悄地朝含元殿的另一侧看了一眼。
只是下意识的动作,他甚至未曾意识到自己为何要看。可当视线落在那道端坐的身影上时,他的心神微微一震,随即猛然收回目光。
他在做什么?
他忍不住在心底自嘲一笑,压下那一瞬间的悸动,重新垂下眼,专注于眼前的大殿,不容自己再有丝毫分神。
可是,即便如此,他的指尖仍旧隐隐发紧,像是想要抓住什么,却又无法伸出手去。
含元殿内,百官肃立,沉默之中,暗流涌动。
关宁的手轻轻搁在书案上,指尖缓缓摩挲着纸张,眼睫微垂,似在思索。她能察觉到殿内的种种目光,或沉重,或轻蔑,或揣度,她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