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了半夜,两人心情起伏不定,燕回无意安抚徒弟,再勾起她的伤心事,便打发阿程回去歇息,独自一人在灯下琢磨了一会,确认今日的事情不会给他们师徒带来麻烦,才放心睡下。
智圆赶回镇国公府,镇国公父子依旧在书房内等着他,听他说起燕回的疑惑和提醒,都不觉点头赞许。
正如燕回所说,这对父子长期浸淫于朝堂,看事情往往一针见血,淮阳事件后面的巧合太过明显,若没有前期窥探到太子可能抢夺了还魂草的事情,他们可能不会疑心,可有了那事情,一切就显得太刻意了。
镇国公感叹道:“那位燕掌柜确实是个有成算的,或许是旁观者清,有些事情比我们看得还透彻。”
兰鑫苦笑道:“他们可不是旁观者,你看前后多少事情都牵扯上他们了,父亲可别忘了,汪盛就是被他们师徒救下来的,他们知道的事情不比我们少。”
镇国公连道难得。
智圆见这父子俩神情,问道:“你们也确定那个孩子是旁人假冒的?”
兰鑫道:“不能确定,但八九不离十。”
智圆愤愤道:“我要去趟淮阳,汪盛当初答应得好好的,绝不离开那个庄子,这怎么就突然失踪了呢?若是那孩子去找过他,他离开庄子安置那个孩子去了,这一切就说得通了。别人或许会认错,他一定不会认错。”
汪盛确实需要快点找到,智圆能去淮阳是眼下最好的办法,镇国公父子当然不会反对。
可他这心中愤愤缘何而来,父子二人又岂会不知,兰鑫无奈叹气,镇国公劝道:
“圆兄,你着相了。程德芳那个幼女若是还活着,我又岂会束手旁观,让天下人再寒心一次。
“可那孩子五年多来杳无音讯,这个关键时刻突然冒出来,实在太过蹊跷了。你此次前去淮阳,只要秘密寻找汪盛即可,万万不要明目张胆寻找那两个人。
“这次的事情皇上必定会震怒,他一方面会派人大张旗鼓追查刺客,暗地里却可能会把暗卫调往淮阳。那些暗卫一定会暗中盯紧程德芳那些生前好友,你可千万要谨慎些,不能让人起了疑心。”
智圆性子急躁,急公好义,却也不是个傻的,深知自己对那朝堂上的阴谋算计远不如眼前的好友及徒弟。
镇国公一番恳切劝诫,倒让他有些汗颜,连忙保证定会千万小心,绝不会引火烧身。
见他想通了利害关系,镇国公父子倒是放下心来,智圆常年浪迹江湖,在外行走比他们经验丰富得多。
第114章 罗霄山庄(一)
第二天,兰鑫秘密去见了皇帝,将淮阳的事情如实禀报。
皇帝果然大怒,将吴峥和刘启林同时宣进了御书房。
两人听说原淮阳知府的孤女可能就是刺杀承恩侯、且在京城犯下几次偷盗案的疑犯时,皆大惊失色。
吴峥半日没回过神,那程德芳居然还有后人?
若说是那孩子杀了承恩侯,他倒是觉得理所当然,可他们进自己的府里去又是图的什么?
程德芳死的时候他还远在边关,淮阳赈灾的事情可和自己毫无关系啊。
现在皇上有了定论,他前几日还在朝堂上信誓旦旦地说刺杀和偷盗是两伙人干的,这么快就被打脸,实在让他无言以对。
刘启林就不一样了,表面装作大吃一惊,心里却是喜翻了天,这段时间的惊恐瞬间消散。
他立即又换上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主动请缨亲自前往淮阳去追拿刺客。
一旁的兰鑫冷眼旁观,几乎被刘启林的一番作态恶心得想吐,更加断定此事就是他和太子在后面作祟。
兰鑫不觉暗自心寒,这样的储君何以担当天下?
兰鑫知道此去淮阳必定无功而返,自是不会去主动揽上这样的差事,何况他现在还是无官无职的身份呢。
吴峥一早便想跳出那泥潭,更不会主动再跳进去了,此时连声请罪,都怪自己无能险些误了大事。
刘启林最是清楚真相,表面义愤填膺表忠心,实际上也恨不得躲得远远地,哪里是真想去淮阳。
皇帝一看,眼前三人两个被他罢了官,这出门就算钦差,确实不适合明目张胆地派出去。
吴峥一兵部尚书,也不适合做这样的差事。于是略一思索,大手一挥,点了刑部右侍郎方承恩前往淮阳追凶。
兰鑫心底暗自为方大人掬了一把同情泪,这恐怕又是一个要被罢官的人。
京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又发生了许多变化,戒备森严的禁军悄然撤离了许多,各坊间也不像以前那样时时盯着陌生人进出。
一切好像回到了以前的模样,京城逐渐恢复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