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张邸报吧,”暮雪道,“你来负责这事,就叫归化报好了。”
物尽其用,宣传这事,还是自己掌握在手上稳妥。
这时候京城里的邸报已经流行,样式简单,由朝廷管辖,会刊登一些圣谕、官吏升迁任命等消息。黄忠从前在京城时,瞧过份邸报,时值科举,邸报上题名进士的名录。
他满口答应下来,盘算着如何制作这份邸报。要有纸、有墨、可印刷。器物方便可以解决,大盛魁生意渠道广,弄来活字印刷机、油墨等,这倒不难。也不用怕不做邸报时空闲,归化有许多庙,庙里要印有六字真言的旗幅、经文之类的,总归能用到。
“请公主放心,奴才一定好好筹备,将这份报做得跟京城中的邸报一样。”
暮雪提点道:“但这报和京城的邸报略有不同。首先你板式得给我定好,标题何处,日期何处,都想好列明白。发报日期的话,大概一个月一次,有特别的加一刊。三语都要有。”
现在识字的人不多,能瞧懂的除了官吏,大概就是些资深掌柜以及她学堂里的人。
想到这里暮雪又补充道:“另外写作的方式,尽可能简短易读。你似乎对茶楼挺熟的,那么报纸出来后,你组织人在茶馆说书一样的讲讲故事,让他们都能听懂。还有些细节,你跟秘书们商量吧。”
第127章 青报 报纸的事,黄忠牵头费了牛鼻子劲……
报纸的事, 黄忠牵头费了牛鼻子劲,各种搜罗器具人才,在府右街设了一个报房, 专心办报。黄忠不当值的时候,就泡在报房里。真在三个月内弄出来个雏形。
依照公主的意思, 这份报纸在传播新闻的同时,要做到可靠广告赚取经费——她并不打算把这报纸办成纯粹自己拨款的公益报, 预备加些商业元素。报房来回改了几道,终于定了样子, 呈送至公主府请公主定夺。
暮雪将那份样刊打开来,微微点了点头。这是一大张纸折叠而成, 有点现代报纸的感觉,而不是如今的京报那样如同薄薄一本书一样。报纸有区域划分, 版一是时政要闻,刊登些朝廷的大事比如皇帝太后万寿节之类的。版二是重头戏, 包含牲畜价、茶砖价等物价信息,本地商人多商贸往来频繁,这些行情货价总归是能引得商人注意, 并且愿意购买的。版三预留给故事,农人牧民商人的经历啦、或者简短小说话本之类的,版四则是专设的广告部分, 这部分是收钱的。
“倒有点报纸的意思了。”她盯着头版上的报纸名, 归化报,念了两遍,觉得不大顺口。想到本地亦有青城之称,便道:“叫青报吧,好念好记。”
黄忠念了两遍, 赞道:“青报,青报,真是个好名字。”
他微微弓着背说:“奴才斗胆,向主子讨个恩典,请一副您的墨宝,作为报纸的刊名。”
“这倒也不难。”
侍从准备笔墨,暮雪在书案前沉吟片刻,挥墨写下“青报”两个大字。
报纸有了,如何发售,是一个问题。一份新式样的报纸,如何吸引人愿意花钱买?
黄忠联合报房的人想了许久,觉得可以依仗人际关系向大盛魁、范氏商行以及官吏们推荐,这是小钱,看在公主府的面子上,他们总归会支持。其余的,则用糖之类的雇几个小孩子,在买卖街、茶馆等人多的地方售卖。
暮雪听了他们的谋划,有些无奈。
靠这些属下的支持,使报纸有个基础订量,这当然没错。可是光是如此,那她这报纸不是又成了自娱自乐的玩意儿了,这可不成。
“你们也该把眼界放大些,如今这虽然是一份小小的报纸,可是说不定日后就能在整个草原上大放异彩。乃至连临近的山西等省也会有发行。光想着靠大盛魁,靠范记,靠都统府的那些官吏。他们一个人是能给你订一百份报不成?总归是要让这些寻常商户,乃至于平头百姓都有兴趣来买这事儿方才做成了。”
她皱着眉头思索一番,把公主府长史穆森唤过来,说了青报发刊的事:“既然是首刊,免不了要有些牵引人心,让人不得不买的东西。我记得库伦以北的买卖城似乎要放一些新的票照,使申领的商户可以北上贸易,无论是到整个漠北甚至是与沙俄交易。”
穆森点头:“确实有这事。有些人拐弯抹角通关系,甚至找了奴才这里想要打听一些内幕消息。”
“那看来找到公主府的倒不止你这一条门路。”暮雪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