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看了一圈,觉得没什么问题,出来后。暮雪瞧见旁边左右张望的民众,吩咐道:“让他们进去瞧瞧吧。本来就是为他们建的。”
守庄太监得了令,立刻通传蒋庄头。蒋庄头跑过去张罗:“行了,都过来瞧瞧吧,以后冬天你们待在这里的时间多着呢。”
“真是给我们建的啊!”王婶眼睛都瞪圆了。
“是是是,过来看看,外边这一块是胭脂地四村都可过来取暖的地方,要是人太多可能有点挤,里边的这一片是作为纺织之所,之后会招工……”
王婶伸手摸了摸墙壁,这可真厚实,寒风无法轻易透进来。
众人看过,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说着感激公主的话。最后杨二妞提议:“不然我们凑个百家布,给小格格做身百家衣,也算是一点心意。”
“这样好,就这样做。”
众人纷纷合计起来,将自家留着的质量好的布头都挑选出来,交于杨二妞王婶等熟悉裁缝的妇人。为小格格连夜赶制起百家衣。
第126章 宣传 这百家衣也不是那般好做的,捡布……
这百家衣也不是那般好做的, 捡布、洗布、熨烫、拼花色……最后按照两三岁小孩的身量一片一片缝好。
因是为公主的小格格所做,众妇人都极为用心,不敢有丝毫马虎。连拼花色都拼了好几日, 直到将各种颜色的碎布头排列出好看的图形,方才定下。
每日清晨, 杨二妞与王婶等人都将脑袋包的严严实实,穿过冻住的大地, 到公社去。一进到公社,暖意扑面而来, 已经有许多农人坐里面忙活了。纺线声、交谈声嗡嗡地在大屋里回荡,屋子角落的炉子中雪水慢慢融化, 冒出热气。
有时隔壁会传来学生们的读书声,每到这时候杨二妞就会放下手中针线活, 抬起头仔细听,分辨出女儿的声音时, 脸上泛起笑容,继续低头忙活。
忙碌了一整个冬日,其中因为年节略停了些时日, 等到二月,方才将这一件百家衣的马褂制好了。虽然比不上宫廷绣娘那般精细,但已经是尽可能的精致好看。
杨二妞与王婶作为代表, 将百家衣好好用布包好, 等到管庄太监来胭脂地柜上查看预备春耕的情况时,拦住他,托他给公主带去。
管庄太监将那件百家衣拿出来抖了抖:“瞧着还像这么回事,行,好歹是你们一番心意, 我回头带回去。”
他将春耕的事在柜上仔细问过,吩咐庄头们好生预备,若有需要借当农具的,快些在柜上处理,莫耽误了农时。
确认之后,他便骑马返回公主府。
等到了公主府,天色昏昏,正是公主府换防的时候,护院家丁正在换班。
管庄太监瞧见御赐侍卫黄忠正往府外走,立刻上前打招呼:“黄大人回去了?”
“嗯,换班了,你这是才从庄上回来?”
“是,是,去察看春耕准备之事。”
黄忠瞅了一眼管庄太监裤腿边沾染的泥巴,瞥见他手里还拿着一个靛蓝布包袱。
“这拿的什么?”
“这个呀,农人们感激公主之恩,为小格格做了一件百家衣,托我带来。”
“百家衣?这些人倒有点心思。”黄忠若有所思。
“那我先进府回事去了。”
“去吧。”
黄忠望着管庄太监往里走,倒不急着回去了,转身走到外院直房,拣了一张椅子坐下,等了一会儿。
但见那位管庄太监满脸欢喜出来。黄忠喊住他:“看你这模样,公主定然欢喜?”
“当然,公主很高兴,还赏了些布匹要我带去给胭脂地那些妇人。”管庄太监笑道,“这些人倒是有福了。”
寒暄了两句,各自走了。黄忠却惦记着这一回事,回到府右街自己的院子,匆匆同他的妻子吃完酒饭,回到书房琢磨。
他跟佟守禄,都是公主下降之时朝廷所赐的有品级的侍卫。可如今佟守禄反倒更受重用一点,驿道的镖局等训练巡逻之事乃是佟守禄负责,他则更多的是看守公主府这一块。
如何能压过佟守禄一头,更得到公主的重用呢?黄忠想了许久,现在倒朦朦胧胧有个想法。
歌功颂德、传扬美名,或许能使公主欢喜,连带着他这个带来喜讯的人也更得重用些。
第二日,黄忠带了些好酒好菜,去拜访副都统哈丰。他的那位靠山噶礼,可谓是个中翘楚。
几杯酒下肚,外加一大串奉承话,逗得哈丰哈哈笑。“噶礼大人确实深得帝心,之前有官参他,有什么事?什么事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