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能力值得他们重新审视。
本来还在观望的平台,这会真动了打听米觅下部拍摄计划的心思了。
原本他们还担心,不拍女将类型,拍其他类型,会不会扑街,现在看来,古代类型的短剧,米导都能驾驭。
没错,现在不少人把米导能拍好女将剧,扩展为米导能拍好古代剧,进一步有了认知。
如果单是女将剧,还是太狭窄,但如果是古代剧,就宽泛多了。
米觅私人联系方式上,不少人旁敲侧击,她都没给出答复,唯独一艺笑而不语,没人知道他们早早确定了合作。
一艺高层更爽了,嘉奖着:“方总监不愧是方总监。”
早早把和米导的合作拿下了,赚了!
方莉笑笑不语,这不是她有多少本事,关键还是米导确实拍得很好,她拿下合作也不过是运气好,要是其他人先一步做她做的,她还真不一定能拿下这个合作,她不过是占了一个先字。
米导这边的关系,她要好好维持。
想着年关将近,方莉决定送点什麽,还得送到人心坎上才行。
米导还真没表现出什麽喜好,方莉沉思,什麽才能打动米导?让她高兴?
这时底下人汇报中:“总监,你之前让我查找的米导曾经影视剧合作方名单,这边找到了。”
方莉立马接受了名单,点开查看,都是些不出名的小平台。
调查人写出了,曾经和米导签约的平台方陆陆续续倒闭了,大多是经营不善,入不敷出,又有不少平台冲击,小平台根本没办法抵御,在一次次竞争中落败,旗下的作品,稍微有点名气的都打包出卖了,其余的都沉底了。
方莉也终于明白,为什麽米导的剧很多都没水花了,有些平台倒闭好几年了,没有新签约的平台方,自然不可能有曝光,也不可能有流量。
所以,米导的作品一直被搁置。
这种现象不能说不是平常。
如果运气不好,小导演经常会遇上这种事,所以大多数导演更希望和大平台、有名气的平台合作,这样更能够有保障一点。
可是,不是所有平台都愿意和小导演签合作合同的,大一点的平台有自己的考量,他们也更愿意和有名气一点的导演合作,因为有名气的导演作品质量更能保证。
可以说,一个导演打出了名气,合作是不用愁的。
有名气的导演可以拍舒适区作品,也可以拍非舒适区类型,哪怕扑了一部也不要紧,只要他(她)有东山再起的能力,平台方是很包容的。
平台不会因为某个导演扑了一部就不合作的,只要他们还有拍舒适区作品的能力,只要继续拍摄舒适区作品,平台就会和他们合作。
这就是有名气导演最大的底气。
平台方对小导演就没那麽包容了,他们没有试错成本,小导演也只能兢兢业业拍摄同类型作品,力求把名气和招牌打出去。
只要出名就好了……
这是无数小导演的梦想,也是无数加入这个行业新人的梦想。
优秀有名气的导演太多太多了,大一点的平台从不缺可以选择的对象。
可是对于小导演来说,每一个机会都无比珍贵。
米导作品好些年都没火,有一半平台倒台的缘故,也有她签不上大一点平台的缘故,如果她的短剧没有运气好火起来,也不会有人注意她从前的作品。
这个行业就是这样。
方莉有一点惋惜,也很能理解那些平台:“……还是要出名。”
只要出名了,有了热度,一切都好说了。
这就是现实。
更多小导演签小平台未必没有搏一搏的心思,因为小平台作品没有那麽多,可以为他们的作品投流炒作贡献热度,大平台不一定会重视,小平台却不一定。
不过,最后结果会怎麽样很不好说,不是没有从小平台爆起来的导演,但还是少,更多导演还是从大一点平台走出来的。
愿意选择大一点平台的导演和新人还是多,哪怕可能没有水花,他们也愿意赌。
赌赢了就是名利双收。
方莉完全能理解这种心理,米导按理来说,也不完全算是新人导演,但也属于是从小平台爆出来的一员。
这也会促使更多导演把目光方向那些不知名平台。
但,投入一方的作品不少,却没有一个能够像米导这样。
这未尝不是一种运气。
恰好一方重视了她,为她砸了钱,恰好她转战短剧后真的火起来了,虽然只是作品,可她的名字,在圈内绝不算无名之辈了。
也许圈外对她还是很陌生,可谁又能保证,她不会火起来了?
只要她能保证,以后拍摄的剧都保持热度和讨论度,哪怕不是大爆到现象级的程度,也足够让她打出名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