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郑老夫人吩咐身边的嬷嬷:“去请老太爷过来。”
晏姝知道,这是对侯府和自己的重视,也是对粮种的重视。
郑丞相一直都在前院书房里跟三个儿子议事,朝廷现如今不过是表面平静,武元侯府的前车之鉴,太子殿下赈灾险象环生,二皇子虽说在外立了皇子府,但并不曾封王,但凡没有封王的皇子,都有角逐东宫的机会。
最让郑丞相痛心的承武帝,他一意孤行想要收回兵权,他虽为丞相也不能劝说半句,眼看着朝廷要乱,他必须要寻个机会稳定大局。
而粮种的出现,郑丞相都暗暗叫好,不管武元侯府是怎么得来的粮种,这一步棋,确实高明!
郑丞相来到康寿堂。
晏姝行礼后落座。
郑丞相问:“世子夫人,这粮种要如何拿出来,请明说吧。”
“要您登门求。”晏姝抬眸看着郑丞相,满头华发的郑丞相,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老了很多,可见为国事操劳,费尽心机了。
郑丞相笑着点头:“好,好好,那老夫就要等门,倚老卖老一回了。”
第150章 乱葬岗,挖坟开棺
从丞相府回来后,晏姝便去了四海食府,放榜还需要一段日子,四海食府正是最忙的时候,有了开市那天岳秩闹腾的小插曲,进京赶考的这些举人们对四海食府的印象格外深刻,再者科举之路多意气风发,也多惆怅,文人雅士最愿意的莫过于相邀志趣相投之三五好友,或把酒言欢,或纵情山水。
这个季节的京城,无冬日白雪为景,少芳菲四月之雅趣,四海食府能吃到家乡的味道,所以这里每天都热闹的很。
傅玉英是个有心人,她深知这些举人们虽外表洒脱,可内里都在为前途担忧,所以亲自去找了长兄,配了一道最降火的茶饮,但凡来客,都赠一壶,撤火安神的茶饮让这些心里惶惶然的举人们在不知情的时候,竟能安眠到天亮,举人中不乏懂药理的人,观察过后对四海食府赞不绝口,什么叫有心人?这便是!
明明只是个食府,但有人情味儿!
如此,食府名头那是在整个京城都响当当的!
晏姝来的时候,傅玉英正在整理账目,眼看着二月要到月底了,她现如今最关心的就是进账多少,开买卖就是为了赚银子,她从第一天决定做买卖的时候就发狠了,一定要为家里赚来金山银山,让嫂嫂能轻松点儿。
“嫂嫂。”傅玉英见晏姝进门,立刻起身过来:“我还想着这两日回去一趟呢。”
晏姝笑了:“知道你这里忙,我闲下来就过来看看,回头咱们去庄子上一趟。”
“是要春耕了。”傅玉英说。
晏姝坐下来:“最近得了一些江南过来的菜种,咱们去庄子上试一试,前些日子让福伯安排人去外面各处走一走,如果能买回来一些各地的菜种子,就都试试,回头给食府这边开一片暖棚菜地。”
“还是嫂嫂想得周到。”傅玉英亲自给晏姝斟茶:“嫂嫂,咱们食府开市一个月零三天,账本可以直接带回府里去。”
晏姝抿了口茶:“这些日子有何感想?”
“赚钱了。”傅玉英忍不住笑弯了眼:“净利足有三千多两呢。”
晏姝点头:“确实不少,去年的年成不好,往来的南北客商还没有什么动静,往后日进斗金都不是问题,这些读书人会让四海食府真正名扬四海的。”
在晏姝和傅玉英说话的时候,玉红袖来到了云皂铺子这边。
沈老夫人一眼认出来了玉红袖带着的钗是沈家的陪嫁之物,心就咯噔一下,若非多年养气功夫好,哪里能沉得住气。
“这位是?”玉红袖看沈云娘。
沈云娘说:“这位是世子夫人的外祖母,也是我的母亲,缙云沈氏的沈老夫人。”
玉红袖听到这话,直接给沈老夫人跪下了:“老夫人在上,玉红袖给您磕头了。”
“快起身吧,坐下好好说话。”沈老夫人不动声色的说。
沈云娘扶着玉红袖起身。
玉红袖没坐下,而是拔下了头上的金钗,双手送到沈老夫人面前:“这是大小姐赏给红袖的,大小姐还说给红袖用沈姓,让晏景之明媒正娶我过门。”
这是个聪明人,沈老夫人自己是关心则乱,险些乱了方寸,还以为是晏景之拿着女儿的陪嫁之物讨好外室,原来是姝儿的安排,这孩子做事思虑周全缜密啊。
“你知道当年的真相?”沈老夫人问。
玉红袖便把自己知道的说了一遍,包括桃郎的事也说了,那是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沈老夫人听完,气得脸色铁青。
更后悔当年没有坚决的把孩子们接去沈家养大,其实当年就知道晏景之不让接走这些孩子是不想归还嫁妆,幸好姝儿争气,嫁妆没便宜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