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红袖点头:“景郎,若是不认也无妨,泽盛并不曾吃过苦,我把他照顾的很好,尽管不能相认,但他只要过的好,我便知足了。”
说着,玉红袖看了眼知意。
知意取过来匣子放在桌子上,退出去了。
“今日邀景郎前来,一是为了让景郎知道还有个儿子,他以后入仕还需要人扶持,二是这些年我就住在京中,景郎如今日子周转艰难,我于心不忍,赠一些银两给景郎,只愿景郎少受为难。”玉红袖还把装着银票的匣子推到晏景之面前,目光温柔,丝毫看不出任何别的心计,仿若是真真切切的只是不希望情郎受苦的女子。
晏景之一把年纪,却也受不了女人如此的恩惠,低下头落下泪来,倾诉自己这些年的委屈,仕途上的不甘,还有对玉红袖的亏欠。
玉红袖静静地听着,给他送上热茶。
“我要迎娶红袖进门。”晏景之说的那叫一个果决。
玉红袖笑着摇了摇头:“景郎,我不屑于和周明珠那等人共在一个屋檐下,也并不想泽盛受到任何影响,我这一辈子只需要默默地守着你们两个,看你们过的好,就知足了,早些回去吧,天晚了。”
晏景之哪里肯?过来抱着玉红袖,尽诉衷肠。
可玉红袖却只觉得心里冷,因为晏景之绝口不提沈良缘,更不提周明珠对几个孩子的管教有问题,甚至还会埋怨晏姝不顾娘家死活,这个男人啊,竟满心满眼都是他自己,真真是可笑至极!
“回吧,若是有合适的机会,我会让你们父子相见的。”玉红袖到底是没留晏景之。
晏景之也没带走银票,这个时候他太明白自己的处境了,虽说希望被接济,可脸还是得要的!
玉红袖把知意叫到跟前:“知意,我倦了。”
“夫人,知意多嘴了,武元侯府的世子夫人能找到夫人,目的可不是让您和晏大人重修旧好的,您若还对晏大人有余情,只怕最后会自伤。”知意叹了口气:“可咱们公子长大了,需要谋前程了,您苦心铺垫这么多年,要白费了吗?”
玉红袖看着知意,凄凄惨惨的笑了:“这边是报应吧,我若没有价值,只怕那位世子夫人动一动嘴皮子,泽盛就完了,妇人心,海底针,罢了,罢了,我为她去报仇就是了。”
第92章 晏欢点拨晏修泽
玉红袖是个拎得清的人。
从怀上晏景之的孩子便退隐,到如今走出来,足以证明这一点。
她见了太多痴男怨女,早就对什么伉俪情深没兴趣了,即便是再见晏景之,那也是为儿子谋算长远,为晏姝报仇是为儿子铺路,武元侯府能作靠山,儿子的仕途必定是有人帮扶的,尽管满京城都在传武元侯府已遭帝王憎恶,可憎恶又如何?在玉红袖眼里,武元侯府未必会败,只不过以下攻上,需要时间罢了。
翌日,晏景之刚到衙门,就收到了一个匣子,匣子里放着三千两银票。
他颤抖着手,捧着匣子,笃定这边是玉红袖的情意,心里欢喜,犹如得到了救赎一般,毕竟晏家的穷,太让他抬不起头了。
而这一日,京城家家户户都在送灶神上天。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神对每家每户都十分重要。
晏姝一大早就来到了厨房。
这里早就设了香案,摆好了贡品,五颜六色的糖瓜摆了好几碟子,秦夫人带领侯府上下准备祭拜灶神,家庙那边的婆子悄悄的过来了,李嬷嬷走过去问:“写完了?”
“可说呢,到现在才停笔,奴婢过来问问少夫人,要放出来吗?”婆子问。
李嬷嬷过来低声跟晏姝说。
晏姝点了点头,叫来了傅玉敏:“曹姨娘受了罚,抄够了经,你去把人接过来,别耽误了拜灶神,李嬷嬷随你同去,把那些抄好的经文送到我书房去。”
傅玉敏又惊又喜,给晏姝行礼:“是,谢嫂嫂开恩。”
晏姝拍了拍傅玉敏的手臂没言语。
等李嬷嬷陪着傅玉敏离开后,晏姝到了秦夫人跟前。
秦夫人看着香案:“放出来,必定惹人心烦。”
“母亲放心吧,不碍事。”晏姝可不在意曹姨娘,一个姨娘能有多大的能耐?
曹姨娘重新梳洗过,来到了厨房的院子,看到站在秦夫人身边的晏姝,牙齿咬得咯嘣响,她是姨娘,站在府里正经主子的最后面,祭拜了灶神后,一家人便各自去忙了。
“曹姨娘,夫人让你过椿萱堂去。”李嬷嬷拦住了要走的曹姨娘。
曹姨娘低着头,恭敬地应是,跟在李嬷嬷身后往椿萱堂去。
晏姝回到迎晖苑,韩嬷嬷便把曹姨娘抄的那些经送过来了,晏姝看都没看一眼:“收起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