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云深处有为家(621)

同年正月十六日,宪宗皇帝诏命保国公朱永为平虏将军,充总兵官,王越监军,提督军务前往讨亦思马因。

正月里的热闹,一直延续到二月二,龙抬头过后,便要正常生活了。

二月,大军至延绥,王越侦知亦思马因无犯延绥意,但是却西迁不知去向(今内蒙正黄旗察哈尔南),欲以侦缉,并未决定攻打,乃决定请朱永率大军由南路进,自己率轻骑顺塞垣而西,到榆林会合。

如无意外,汇合之后,便会回转,毕竟人没在自己地盘上。

行至大同,才得知敌帐在威宁海子,主要是他们抢劫了一队大明的商队,人虽然放了回来,但是货物却丟失了。

因为大明日渐强盛,他们不敢伤害大明的人,但是抢劫货物却可以。

抢劫的还是大明的玻璃器皿,那可是东厂的买卖!

于是尽选京营及大同、宣府两镇精兵两万一千人,出孤店(今山西大同东北),分数道进,值大风,风雪晦冥,潜行至威宁海子,亦思马部落尚未得知明军动向,大军忽然而至,攻其不备,大获全胜。

达延汗巴图蒙克(也算是蒙古的一位小王子)仅以身逃,达延汗的妻子满都海或于此时战死。

此役,明军生擒幼男妇女一百七十余一人,斩首四百三十七级,获马驼牛羊六千,榆林亦有军中将士掩杀过去。

这是明军又一次击败蒙古鞑靼军的一次奔袭战,史称“威宁海之战”,关外的部落一个个噤若寒蝉。

因为达延汗巴图蒙克不止一次说过,想去大明边境“打草谷”。

这是蒙古部落的术语,意思就是缺吃少穿了,去大明那里走一圈,抢劫一些吃用的东西或者女人和奴隶回来,在他们草原上,就叫“打草谷”。

大明的玻璃器皿在蒙古可是很受追捧的,一个玻璃器皿就能换一头牛或者三头羊。

达延汗巴图蒙克抢劫成功后还沾沾自喜了一下,这可发财了呀!

结果......就成了光杆司令回来了,连媳妇儿都没了。

这种结果,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但是大明却来了个开门红,新年第一场仗,就大获全胜。

“殿下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吴有为在思想品德课上,这么问皇太子。

“其实我大明边贸繁荣的结果,必定会有人眼红,那些鞑子都是凶狠之徒,又穷的要死,正所谓“穷凶极恶“,说的就是他们。”

小太子对外族的人一点好感都没有:“该打就打,该杀就杀!”

吴有为愣了愣,小太子这样子,才像是一国储君,杀伐果断......。

不过随后小太子又道:“但是这么一来,也起到了震慑作用,以后再有人敢跟我大明呲牙,就按照亦思马因部落的结局参照。”

他倒是口气不小,吴有为笑道:“哪儿那么容易。”

他们俩聊天,朝上却因为战事有了不少的说辞,草原各部也各有看法,但是一些蠢蠢欲动的部落,却立刻消停了。

三月戊子,本来历史上的今天,是“以岁歉减光禄寺供用物”的,但是现在大明并不缺少钱粮,便不没有减少光禄寺的用度。

光禄寺就是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修其储谨其出纳之政,少卿备而为之贰,丞参领之。

说白了就是个礼仪单位。

只是现在换成了远征军大捷。

因为日本那边的大名小名们的确很不尊重他们的国主,但是他们在汪直的眼中,就是叛将!

对于这种不忠不义之徒,他一概是灭杀没商量。

所以虽然是远征军,但是在日本岛国上却是个杀神,那些大名小名们有的投降了,但是也没得到宽恕,有的人投降却不交出兵权,也没有好结果。

如今他们正在缓慢推进,占领了一半日本国土,另一半则是各地混战的小名大名们的聚集地。

另外传回消息,日本国主病入膏肓,恐不日驾鹤西去,已经写好了遗诏,传位给胜仁太子......。

听到这个消息,吴有为愣了愣:“不是吧?据说胜仁太子三十几岁登基的......因为财政困难,这位登基后被称为“后柏原天皇“的胜仁太子,于五十八岁高龄,登基的第二十二年终于举办了即位典礼,十分让人惊叹。可能是因为生活的不随心,这位后柏原天皇十分迷信,他曾经皈依佛教,擅长书法,在流行疱疮时,更是分赠般若心经于各个寺庙,也曾在伊势神宫祈福过。”

说白了,人力无所能及的时候,他便求助于虚无缥缈的“神力”。

“这还不好?”万通小声道:“听说胜仁太子现在还没成亲......也没后嗣......如果他跟占城那位王储一样......。”

意思不言而喻,日本国也会像占城那样,被“送”给大明......。

“这样也行?”吴有为瞬间就怀疑,日本国主真的是病了吗?真不是汪直给下了药?

然后他就给汪直写了封长信,让万通帮忙寄过去了。

日本那边的情况陆陆续续的传回来,那些小名们要么投降,后来发现投降不是一个出路,便被各地大名吞并,然后大名再被明君所灭。

实践课的时候,吴有为带小太子去了杏园。

三四月份,正是杏花盛开的时候。

“今年是成化朝十六年,明年便有会试,但是有远道而来的举子,提前一年便到了京中,京中房价有所上涨,不过有很多考生是寄居在寺庙和道观里的,书院也有一些。”吴有为一边走,一边跟小太子道:“过了三月份,就该有别人给你上课了。”

小太子已经十岁了。

按照他跟李东阳他们的规定,李东阳、谢迁、刘大夏等人都要轮流给他上课了。

“是啊!”小太子看着满眼的杏花,嗅着充满花香的空气,有点忐忑的道:“希望他们都能跟先生一样。”

那他的课业可就精彩了。

“会的,他们平时也在我这陶文书院教导学生。”吴有为多年教导自己的学生,他们也跟着教,教学方式基本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绝对跟以前大不相同。

因为陶文书院给了学生们很多的自由。

杏园深处便是杏林医学院,如今杏林医学院有不少人都毕业了,被安排进军中,增加军中军医的数量。

“杏林医学院?”小太子远远地看到牌匾就笑了:“听说这也是先生开的?”

“不错,殿下可知,边军一万人,才配几个军医?”吴有为问他。

小太子犹豫了一下:“十个?”

说实话,他从来没注意过,因为宫中不缺太医,皇太后、皇上、皇后和皇太子用的都是御医,比太医还高一级,东宫有四位常驻御医,八位常驻太医。

如今连皇贵妃万贞儿都配了两位御医,四位太医伺候了。

宫中根本不缺大夫好么!

再加上京中医馆、药铺林立,也不缺草泽名医,根本没大夫紧张的时候。

所以小太子对此并不了解。

“十万人,才有两个军医。”这是吴有为曾经了解了过的情况:“您想一下,如果大战在即,伤亡肯定会有,两个大夫,算上他们的要童也才几个人?边境大军何止十万之数?众人只看到了战功,却忽略了流血,很多人当时并没有死,却因为缺医少药,而在战后死亡了。”

小太子呼吸沉重:“真的?为何朝中......。”

“殿下,朝中的大人们,或许注意到了,却无能为力;或许是根本没想到那里,因为他们不是边境的士兵,无法体会到战场上的需要。”吴有为道:“兵部已经尽量拨给边境士兵给养了。”

“可是先生你想到了。”小太子板着脸道:“先生也没有上过战场,却能想到这一点,朝廷之中,那些酒嚢饭袋还能干什么?”

都不如先生一个文弱书生!

他还记得,先生在上海县,也有军功的,守城的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