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赠你一夜星空(88)

李泽文摇了摇头,现在的他显得特别谦逊:“我是顾问,也是外行,对建筑规划也并不了解,只能给出建议。实际上,追求节能和环保的确会造成成本上升,是否采纳还是要看预算是否合适,经济账也要算一下。”

封庆国极客气地问:“那你的意思呢?”

“如果不超过预算的30%,我觉得可以考虑。”李泽文道。

“这也是一大笔钱了,总公司未必会批准。”

李泽文不置可否,只道:“华耀这样的集团,应该有一些服务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

封国庆连连点头:“这点我们有注意。”

周翼笑道:“你提问的时候,我觉得省院那边是吓了一跳的,他们应该没想到。”

“他们的确是很专业的设计师,园区的整体规划做得相当好,细节考虑得非常周详,对成本的控制也很到位,按照现有的方案当然也不会出现问题,除了更耗能一些,”李泽文说,“但省院的问题也很明显。他们和大部分国企一样,创新性和进取心不太足,墨守陈规,对新知识和未来趋势不够了解。”

封庆国叹了口气:“是啊,这就是老国企的一个问题。但拿给其他建筑设计院设计,方案很可能比现在这个还差。我和潘所打过多次交道了,他做事让人放心。”

李泽文看他:“封总,你和潘所很熟悉?”

“我才到华耀工作的时候就认识他了,足足十几年了,”封庆国说,“他做事非常认真。一般来说,做到总工的人,每天早九晚五不知道多规律,有什么项目,给下面的建筑师一个概念就全给扔给他们,充其量最后过目一下。他不一样,每个环节都要过问,还要出图的。”

“怎么,他亲自还画图吗?”周翼也没想到。

“是啊,今天我们看的最大的那张效果图,就是出自他手里,”封庆国说,“只要是他的项目,开工后他会尽量每周到施工现场,爬上爬下亲自检查,他年纪也不小了。在这样的领导带动下,一所的专业水平相当不错。”

李泽文说:“我看资料的时候,说潘所长是一级结构师、一级建筑师,对规划也颇有研究。”

“是的,业内还有一个段子,说他就是‘什么都能做’,”封庆国回答:“又能做设计又能计算。有一次,他设计了个挺复杂的建筑,就是现在市中心那个金融楼,下面的一群结构工程师说结构难度太高,算不出来,他把下面人骂了一顿,自己花了几天就算出来了。”

“结构师需要极其深厚的数学力学功底,”李泽文说,“依照常理,年轻人的计算能力应该更高才对,他们的知识应该更丰富,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比较快,使用软件也更熟练。”

“有利有弊。很多年轻人就是太依靠软件了,知识不扎实,基础力学都没学好,”封庆国说,“潘所对手下的工程师要求挺高,进设计院后还要再次上课培训。”

李泽文道:“那他岂不是天天加班?”

“算是吧,加班怎么都是常态了。”

在有意的引导下,封庆国滔滔不绝说起和潘昱民有关的八卦,还提到了十几年前潘越坠楼事件——大约这也是出于封庆国的私心,他和潘昱民关系不错,因此也希望“中央来人”对这次项目的总工留下一个好印象。在封庆国的叙述中,儿子去世后,潘昱民受打击很大,但他的责任心促使他再次振作起来,回到工作岗位上。

周翼问:“他年龄也不小了,也没必要这么拼吧?太着急事业的话,这样就不太照顾家里了。”

“他老婆很贤惠,把家庭照顾得很好,所以没后顾之忧。”

“原来如此。”

说到底,这不过是顿工作餐,一行人边吃边聊,闲聊时间也结束了。

封庆国本来还想邀请李泽文参观一下华耀,被他以“我还有事”为由拒绝了,而周翼则代表李泽文留了下来,就这个项目和分公司进行进一步的沟通。

第69章

郗羽之前完全没什么发言的机会,和李泽文坐到车内,她才发表了感想:“教授,我以为今天只是去见一见潘越的父亲,没想到你还在会上提出问题……”

李泽文在导航里输入了地址,把车开出车库:“我对这个项目并不了解,今早才拿到项目资料,原本没有提问的计划。”

“可是你还是提问了。”

“因为设计上的确存在问题,并借此看一看潘昱民对质疑的反应。”

郗羽一点都不奇怪——李大教授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仅仅只有一个目的。如果是这样,那他也太失败了。

“教授,那你看出什么问题了?”

李泽文道:“大体上可以认为,他做的事情符合他的身份。”

郗羽思索了一分钟李泽文的话,无奈地提出问题:“这句话什么意思?”

李泽文说:“你看到了他的办公室,有什么感想?”

郗羽拿出手机翻了翻照片——这是参观设计院的时候,李泽文叫她照的——如果拿来做比较的话,照片的这间办公室宛如小学生作文一样毫无亮点。

她述说着对办公室的感受,“和我在美国看到的教授办公室区别很大。他的办公室没有照片,靠墙的书架上除了书别无他物,墙壁上没有悬挂各种充当装饰的画作,整个房间除了办公物品别无他物,甚至连个奖状奖杯都没有……总体而言,他的办公室看不到他自己,彻底的公事公办。不过,这是我的一己之见,我没看到过几个领导的办公室。”

“有进步。”李泽文略略颔首。

“因为我是带着问题去看的,”得到了表扬,郗羽精神有点振奋,“我知道你不会无缘无故参观他的办公室。”

李泽文“呵”一记轻笑:“这间办公室和你当年对他的印象相比,有变化吗?”

“是一致的。”郗羽说,“当年潘越的妈妈发脾气的时候,他显得冷静理智。现在面对你的质疑时,他的态度很……怎么说呢,‘恰好到处’吧,特别稳地回答了你的疑问。”

在郗羽看来,潘昱民的态度是比较难得的。作为总工程师,他算一方权威了,不能说他们刚愎自用,但身为权威,数十年的成功经历会让他们树立起强烈的信心,若是换了别人,从一个比自己小了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或许还是个外行)嘴里听到否定全套自己设计方案的话,估计态度很难这么镇定,就算对方是甲方也一样。以郗羽在MIT遇到的许多五六十岁的老教授为例,他们可没那么好脾气,怼起人来厉害得很。

“……不过,这或许是因为你的提问很专业,建议也很恰当,他的态度才这样平和吧……”

李泽文道:“和我关系不大。当了十几年总工程师的人,职场上的应对水平不会差。”

“也是。话说回来,教授,我好歹也去过几处超算中心,但完全没想到超级计算机和冷链物流仓库的关系,”郗羽想了想,又道,“难怪你爸爸让你当公司顾问了。”

李泽文眉梢一挑,“我什么时候告诉你是我父亲让我当顾问这件事?”

“啊?不是吗?”郗羽仔细想了想,李泽文好像真的没提过这一点,“……我就下意识这么觉得……”

李泽文却没放过她:“你为什么会这样‘下意识觉得’?”

“呃,”郗羽理了理自己的思绪,慢慢道,“我是觉得,你在美国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很繁忙了,国内的职务和担子也很重,就算是暑假也忙着京大的政策学院的事情。而你给我的感觉,似乎不太想当这个顾问,如果不是因为你亲人的要求,我觉得你可能不会给自己找这些麻烦的事情做。”

“你说得没错。”李泽文在红绿灯面前停了车,侧目看了一眼郗羽,嘴角上弯露出一个很少见的微妙的笑容,“这个顾问的确是因为我父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