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代雄豪(107)

作者: 赤水三株树 阅读记录

太子留沈靖宣在身边,既是因沈家与萧氏势不两立,也是要借沈氏稳固自己在其他世家中的声威。

沈靖宣侍奉东宫不会另存二心,也不会不尽力,他明白自身与东宫太子同利同损,眼界和思虑的方向却落在家族的得失上,所以才会对元棠说这些话。

元棠也不是没想过,太子地位看起来不那么稳固,如果有一天太子果真不敌萧氏,袁家也会受牵连,可除了太子袁氏在京中找不到更好的依仗,受萧氏一再打压,袁氏实在难以出头,元棠只能先进一步。

元棠说:“我都明白的,三哥放心。”

沈靖宣见元棠有自己的谋算,也不再多说,他也看得出,元棠从北晟回来后思虑行事成熟许多,从前也顾家上进,但人微言轻无法施展,现在比从前更有想法。

元棠举荐族人归附或许让太子看到了诚意,此后太子比之前更信任元棠,与幕僚讨论朝中政事和东宫秘事时也不总让元棠避开。

领了差事元棠时常来往于东宫和袁宅,有时甚至要宿在东宫当值,有一日他从东宫骑马回家,望着天边暮色,恍然想起自己已经整整十天没见过封淙了。

打发走了随从,元棠自己骑马往齐王府去。

御赐齐王府气派得很,前面屋宇连绵宽阔,后头引一弯溪水注入人工湖,湖边碧树环绕,临水建凉亭馆台和大大小小的屋舍。

封淙坐在湖边垂钓,身着灰布短衣,脚踩木屐,身边还放了个竹编的鱼篓,极其闲适随意。

元棠走过去,封淙抬起头说:“袁大将军光临寒舍,有失远迎啊。”

元棠是心虚的,嘴上却不让半分,客气道:“打扰大王兴致了。”说完朝封淙眨眨眼。

封淙露出一抹笑容,挥退临水台边随侍的仆从,向元棠伸手道:“来。”

元棠乖乖走过去,被封淙拉在身旁坐下,只剩他们两人,元棠主动道:“最近都宿在东宫里许久不到你这来了,实在是不得空闲。”

水面的浮标动了动,封淙右手一翻,钓上来一条大鱼。封淙把鱼放到鱼篓里,说:“听说你向太子举荐你族兄进京?”

元棠从不瞒他,承认道:“我想袁家在京中无人,东宫也没人可用,我长兄在辉州已经历练足够,此次若能靠太子的关系进京,于我也是一大助力。”

封淙说:“只怕东宫要调人也没那么容易,兵部不放,袁析也离不开辉州。”萧携之握着中枢之权,太子要人也得经过他。

元棠说:“反正太子已经答应我了,如何把人要来是他的事。”

封淙有些好笑:“你还真是……不过既是举荐了,不如多向太子推荐几人,你在齐州时黑虎他们几人都信服你,他们是你的手下,若能让他们进京对你才是大大有利。”

“我想过,”元棠说:“只是我族兄都未必能进京,而且我在太子跟前也不是那么说得上话。”元棠也看得出太子是个小心谨慎的人,对他不见得多信任,只是现在必须要用而已。

“你想岔了,”封淙说:“兵部若要阻你,人多人少有甚么分别。宫中恐怕更愿意沐州和齐州的人进京。”

倒也是,皇帝不正想从外诸州引入势力制衡萧氏,太子若是提议把辉州和齐州的人调入京中,或许还能在皇帝心中多增加些分量,只要皇帝能坚持,执掌中枢的萧携之也不能不退步。

元棠在心头思量一番,抬眼见封淙又将鱼竿一甩,对自己说:“晚上让厨房给你烧鱼吃。”

先前元棠要去东宫,封淙不太赞同,但是元棠真去了,封淙确也是用心为他考虑,元棠靠到封淙身边,说:“那我可要多叨扰大王了。”

封淙百无聊赖叹道:“你不得闲,我却闲得很。”

元棠心有愧疚,也有点心疼封淙。皇帝让封淙进京,分明想利用封淙牵制萧氏,但封淙真的进京了,不知皇帝是否又因对文熙太子的嫉妒和心虚作祟,迟迟不任用封淙,将他晾在王府,连宫宴等一些宗族聚会的场合也不曾召封淙入宫,齐王府内外又都是皇帝派来的人,封淙虽有王位,却还和从前被软禁没什么区别。

不,或许也有点区别,现在元棠在封淙身边,而封淙手上还有在沐州的粟安族兵力,并且有沐州和齐州的支持。

元棠见过封淙在马上驰骋,在战场上厮杀,实在看不得他这样如飞鸟入笼。

元棠说:“等下回休沐我们到城外转转。”

封淙捏着元棠的耳朵,刚要说话,家丁从湖边走廊上经过,元棠立刻坐直身子,那家丁来报,说宫里要封淙即刻进宫。

封淙站起来伸了个懒腰,说:“看来你今天没口福。”

元棠担心起来:“宫里怎么忽然传话。”

家丁收走鱼篓和鱼竿,封淙安慰他说:“不用着急,进宫就知道了,你先回府休息,要不就在我这里先睡一觉,等你睡醒我就回来了。”

后半句封淙暧昧地眨了眨眼,元棠忍不住捶他,说:“我陪你去。”

皇帝只要见封淙,元棠陪也只能陪到宫门口,封淙一个人进宫去,元棠在宫门的班房里等他,没过多久天就黑了,小黄门跑来告诉元棠,封淙被皇帝留下赐宴,说让元棠先回去。

可真是稀奇,皇帝总是一副恨不得封淙不存在的样子,居然还会留封淙在宫中赐宴,封淙知道元棠在外面一定会担心,使了钱让小黄门给元棠传消息,小黄门说:“萧将军在前线失利,陛下要派齐王前往助战呢。”小黄门也不敢多说,留下这么一句就溜了。

元棠心想,该来的还是会来。

元棠回王府,直等到月上中天封淙才从宫中出来。皇帝令封淙即日出城到大营准备出发,一刻都慢不得,王府仆从燃着烛火为封淙收拾行李。

封淙拉元棠到屋里,解了锦绸刺绣的外袍,用力抱了抱元棠,说:“你从来就极有自己的主意,时间不多,我也不嘱咐什么。你只要记得一点,万万护好自己。”

元棠说:“我知道的,你放心就是。陛下这回让你带多少人去支援?”襄京禁卫兵力统共也就两万不到三万,护卫京城绰绰有余,若要外调,京城防卫必定吃紧。

封淙露出一抹略带冷意的笑容,转身丢开外袍拆下赤金发冠,找出武服套上。

元棠心里忍不住暗骂,皇帝根本没有派兵的打算。前线军权尽在萧擅之手上,说好听是派封淙去支援,说不好听就派他去给萧擅之提醒,至于封淙的死活,根本不在皇帝考虑范围之内。

封淙说:“你不用担心,陛下让我到大营点一百随从前往,也允许我带护卫。而且沈靖宣也会与我一起赴前线。”

“沈三哥也去?”

“是,”封淙系了衣带,拢着元棠的肩膀说:“你一个人留在京中,更要小心。”

元棠的心沉稳下来,深吸口气说:“我明白。”

第二日封淙和沈靖宣离开襄京。

他们出发以后,襄京开始刮起北风。太子封弘绍本来不同意放沈靖宣前去,奈何沈靖宣一再请求,他才在皇帝面前为沈靖宣请命,沈靖宣走后,封弘绍时常派人传报消息,对前线战况十分挂念。

这一年南夏的气候反复无常,至初冬时依然断断续续下着雨,河水水势不减,许多人期盼秋冬水寇随河水回落退去,愿望只能落空。

作乱的水寇一部分是海岛上常年占岛的匪类,一部分从前是东部沿海流离的平民,由于萧擅之战场失利,部分水寇侵入蓬吴,许多大家族收拾行李拖家带口转迁襄京避难,襄京城门被成队的马车和童仆挤得水泄不通,城防守卫既要疏导进京的人群又要排查人群中是否混入水寇和流民,压力巨增。

太子提出以东宫卫支援禁卫城防,被萧携之驳回了几次,直到一天傍晚,襄京城外一批逃难的流民因城门必须按时关闭不得不在城外过夜,他们不满守城士兵跋扈驱赶的态度,与士兵起争执,最后演变成流民破门涌入京城。

上一篇:这个颜控一身谜团 下一篇:心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