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宠书香(43)

赵琳被她一盯,忙转开目光,将绿豆糕放在桌上。

“阿宁,你尝尝这糕吧。”

“我早饭用的多,这会儿有点积食,这会儿要吃了东西,午饭又吃不下了。先放这里,等下午看书饿了再吃。”

“那样也好。”赵琳站起身,裹紧了身上的斗篷,“你这儿有这么多功课要做,我就不耽搁你了。等你空了,再来找我玩。”

“好。”元宁淡淡的道。

看着赵琳走出去,既没有送她,也没有吩咐丫鬟送她。

“姑娘,你没事吧?”细叶见元宁脸色不佳,急忙上前扶住她的手。

“我没事……”元宁的目光瞥向桌上的绿豆糕。

春风见状,便道:“我扔了这东西去!”说完,就找了个篓子把绿豆糕带锦盒一股脑的装进去。

“慢着!”

眼看着春风要把东西拿出去,元宁又开了口。

春风与细叶对望了一眼,猜不出自家姑娘的意思,只好又把东西端回去。

元宁仔仔细细地盯着那些葡萄笺看了一遍,的确是赵琰最喜欢的折法。

她轻轻闭了闭眼睛。

“扔掉吧,别让人看见。”

“是。”

元宁静静坐在那里,始终猜不透想不明。

为什么赵琳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送葡萄笺到她眼前,为什么天底下那么多糕点她不做,偏偏要做绿豆糕?

想到赵琳先前那审视的目光,分明是在试探自己?

她为什么要用自己上一世的经历试探自己?

难道她也是重生的?

不,就算赵琳也是重生的,她也没理由来试探自己……前世赵琳跟自己的交集并不多,自己嫁过去的没多久赵琳也出嫁了。

更何况,就算赵琳知道葡萄笺的事,她也不可能知道绿豆糕。

那么……

元宁的心里忽然出现了一个可怕而大胆的想法……

“姑娘,正院派人来请你过去用午膳。”细叶和春风让元宁一个人在屋里发了许久的呆,这会儿正院派人来喊了,她们只好进来叫元宁。

“告诉母亲,我正读书呢?就在蓁蓁院吃饭,晚上过去。”

细叶道:“刘嬷嬷说这是老爷的意思,还说今儿有事请要通知大家呢!”

爹有事要通知?难道是回朝复任的事有眉目了?

元宁沉重的心中划过一抹明亮。

“更衣,去正院吧。”

……

元宁算去得晚的。

走进厅里的时候,饭桌上已经坐了满满当当的人。

盛敏中和龙氏坐在上首自不必说,不只是元祯、元慈、元柔和元淳,正院的柳姨娘和元惠也在。除了离家的盛元康,盛府一家人都齐活了。

“爹,娘。”元宁脱下斗篷,走到元慈和元淳中间坐下。

盛敏中微微颔首,环视了一下在座众人:“既然人都到齐了,我就说几件事。”

所有的人都看着他。

“第一桩便是元康的事,我已经托我在江南熟识的朋友打听他的下落,但已经两个月了,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我想着他们毕竟是外人,又有公务在身,可能无法竭尽全力。等开了春,若是再没消息,元祯,你就去一次江南,即使找不到人,也尽量打探些消息。”

“是,爹。”元祯应允。

“第二便是我的事,往后我会一直留在京城,至少近几年不会离家。”

这话一出,二房的几个人都是面露惊喜。

盛敏中把众人的神情看在眼中,深感自己这次做了正确的决定。

“第三,我今日收到了大哥的来信。”

元柔和大房的人顿时眼睛一亮。

盛敏中却微微低了头:“大哥今年要带着家眷回京过年。”

“家眷?”元柔奇道。

盛敏中看着她,心有不忍:“大哥在信中说,今年四月,他迎娶了一位继室夫人,这次回京,就是要让嫂子记入族谱。”

第37章 见面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巷子里,几个穿着新棉袄的总角小童一边点鞭炮一边唱歌谣。

今儿是腊月二十四,盛府的下人们天还未亮就已经起来开始打扫。盛府的主子们同样起得早,因着今天是盛府的大老爷盛文中带着夫人回府的日子。

守在城外的小厮一跑回来报信说进了城, 盛敏中便领着全家人一齐到门口迎接。

盛文中任职的地方靠近西凉, 距离京城路途遥远,他总是隔一年才回来一次。

“来了,来了。”管家指着前面三辆灰色的马车。

“是老爷的马车。”柳姨娘顺着管家指的方向望过去, 声音略微有些颤抖。

这个即将到来的继室夫人, 威胁最大的就是柳姨娘。元柔是原配嫡女, 又长在二房,她心里虽不高兴,但也无甚利害关系。但柳姨娘就不同了, 她这个姨娘, 在上头没有夫人的时候,算半个主子,如今真正的主子来了, 她就是彻头彻尾的奴婢。

等到马车在盛府门前停稳当了,便看见盛文中掀开车帘走了出来。

“大哥。”盛敏中迎上前。

盛文中跳下马车,微微一笑:“二弟,好久不见了。”

盛文中比盛敏中大两岁,但因常年呆在边关,受风霜浸染,显得比盛敏中苍老许多。

“大哥一路奔波劳累了,”盛敏中朝后面望了一眼,“大嫂呢?”

“同女儿一起,在后面。”

听到女儿二字,在场的人都是一惊。

不是年初才迎娶的吗?怎么就有女儿了?

第三辆马车里跳出来个婆子,跑到第二辆马车打开帘子,便见一个妇人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下了马车。

那夫人看着约摸三十来岁,看起来十分精明,模样倒也不差,只是有些黑,想来那地方风吹日晒的,人都是这样。她手边的小女孩看着与元宁差不多,但衣着打扮却次了许多。一走过来,便一直盯着元宁看。

“这就是我的夫人韩氏和女儿吟秋。”

“我叫夏吟秋。”那小女孩昂着头,着重强调了一下“夏”字。

既然姓夏,那就不是大伯的女儿了。也不知这韩氏是寡妇还是和离了。

大约是寡妇,若是和离,夫家应当不会让她带走女儿。

元宁朝盛元柔那边望去,原本以为能看出点什么,谁知盛元柔一直面不改色带着微笑。

真厉害!

大伯被那夏吟秋一顶撞,也不生气,继续介绍道:“这是我二弟敏中和弟妹龙氏。”

“二弟,弟妹。”韩氏倒也很得体,落落大方的打了招呼。

盛敏中和龙氏齐齐喊了声:“大嫂。”

见巷子里渐渐有了围观的人群,盛敏中道:“大哥,不如先进府,再让孩子们拜见大嫂。”

“也好。”

于是一家人便依着大小辈分往里走,只有夏吟秋一直紧紧跟在韩氏身旁。

等到了正厅,四位长辈落了座,众人便依次上前行礼。

先是柳姨娘规规矩矩的跪在韩氏跟前磕头敬茶:“夫人。”

“起来吧,夫君跟我说过你,这么多年你照顾着家里也是不易,往后也可不必劳累了。”

这韩氏倒也厉害,一进门就让柳姨娘多歇着。

柳姨娘自然是恭恭敬敬地磕头谢过。

接着便是大房的子女,该盛元惠和盛元柔一起磕头叫她母亲。

两个人一齐站在韩氏面前,盛元惠脸上的表情不情不愿,盛元柔脸上的表情依旧十分平静。

柳姨娘在一旁急的不得了,拼命朝盛元惠使眼色,盛元惠这才不耐烦地跪下了。

谁知盛元柔却没跪。

屋子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她的身上。

当然,除了元宁,其他人看向她的目光都有许多的心疼和不忍。突然从天而降这么一个韩氏,还要她磕头喊母亲,换了别人谁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