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Maurice/莫里斯(1)

作者: Edward Morgan Forster/翻译:文洁若 阅读记录

《莫里斯》作者: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翻译:文洁若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 ,1879~1970)是 本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其作品包括六部小说,两集短篇小说集,几部传记和一些评论文章。他的长篇小说几乎都是反映英国中上层阶级的精神贫困,在每部作品中主人公都试图通过挣脱社会与习俗的约束来求得个人解放。福斯特的作品语风清新淡雅,虽然人物的个性很容易被把握,但命运安排往往令人不可预测却又铺叙自然。八十年代以来《印度之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天使不敢驻足的地方》、《莫里斯》和《霍华德庄园》都被成功地搬上银幕,使福斯特的作品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流传。① 虽然这些作品反映的都是二十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状况,但其间表达的自由、平等与人道的精神对正在走入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仍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福斯特出身于伦敦的一位建筑师家庭,父亲早亡。少年时就读肯特郡唐布利奇学校的不尽愉快的经历促成了他对英国中上层社会的反感。1897 年福斯特入学剑桥大学,加入了门徒社(The Apostle ),结识了后来成为经济学家的约翰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和著名学者列顿 〃斯特拉奇(Lytton Strachey )等人。门徒社成员推崇哲学家托马斯 〃莫尔(Thomas Moore )的关于摈弃旧体制、创立新伦理的思想。福斯特的关于个性自由的人文理念开始形成。在此期间,他爱上了同班同学 H. O. Meredith 。Meredith 后来成为小说《莫利斯》(Maurice ,又译《墨利斯的情人》)的主人公之一克莱夫的原形。门徒社的成员毕业后大多活跃在知识界,并组成了 “布鲁斯布里集团” (The Bloomsbury Group),代表着当时英国思想界的进步力量。

福斯特大学毕业后去意大利和希腊旅行,陶醉于那里的异族文化,更加深了他对英国僵硬的社会秩序的不满。1905 年他发表了第一部 小说《天使不敢驻足的地方》(Where Angels Fear toTread),描写一位英国贵妇与一位意大利平民结合后两家对此的不同感受。略解福斯特心境的读者不难看出作者的影子。小说的主人公菲利普向往自由,但被现实所约束。当阿伯特小姐问他为什么在感情问题上优柔寡断时,菲利普说:

“阿伯特小姐,你不用为我担心。有些人生来就不是做事的。如果我说出以前有过的经历,你也许会大吃一惊。昨天与你一起去歌剧院,现在能这么自如地跟你交谈,我真想不出还有其它什么事可更令我高兴了。我注定不会跟这个世道抗争,也不会想法去改变它── 当然我也没法说明这种命里的注定是好或是坏── 我不会堕入情网。其他人或许会死亡,或许会堕入情网,但这一切似乎都是当我不在场的时才发生。……”

1907 年福斯特发表了《最漫长的旅程》(The Longest Journey ),描写一位世家子弟与一位出身卑微的乡村青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在后者的帮助下挣脱了毫无感情维系的婚姻,最后为拯救乡村青年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小说点明的男性友谊间接地反映了作者的心境。1908 年福斯特发表了《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 ,又译《窗外有蓝天》),描写一位英国贵族少女在意大利与一位年轻男子邂逅相遇,社会习俗的约束使她不敢

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最后终于冲破樊篱,挣脱包办婚姻,走向自由。

虽然福斯特在那时已颇受评论界与读者的好评,但奠定他文学大师地位的是 1910 年发表的《霍华德庄园》(Howards End ,又译《此情可问天》)。该小说描写来自不同社会层次的三个家庭之间的关系与纠葛,表现了英国当时的阶级斗争状况。作品人物繁多,结构复杂,但不管是主要人物细致入微的心理叙述,还是次要人物的寥寥几笔,福斯特生动地刻划了各色人物在当时社会状况下的心态。来自上层社会的威尔克斯家庭充满了冷酷与虚伪;来自下层的巴斯特家庭为生计而奔波,无法追求自己的理想;来自中产阶级的斯来吉尔姐妹虽然养尊处优,但受当时民主与自由思潮的影响较深,其中年长的玛格丽特希望理解与宽容能使周围各个阶层的人走在一起,而她的妹妹海伦则对下层平民充满了同情,并且毫不掩饰对上流社会的鄙视。海伦与列昂纳德 〃巴斯特发生了关系,这对来自不同阶层但同样为上流社会所不齿的男女所孕育的孩子继承了霍华德庄园,代表着英国的新生力量。在《霍华德庄园》里,主人公玛格丽特反映了福斯特的社会理想:“但求沟通……”

虽然福斯特的小说提倡个性自由与沟通,但此时的沟通还是基于妥协与和解,但是他 1914 年完成的同性恋小说《莫利斯》则第一次表明沟通与自由往往通过决裂来取得。

1913 年,福斯特访问了英国诗人兼同性恋运动先锋爱德华.卡宾特的住舍。作家是这样描述《莫利斯》的创作过程的:

“肯定是我第二次或第三次去访问那座神舍时,点燃了我创作的火花。他(指卡宾特)和他的同志恋人乔治〃梅里尔一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激发了我的灵感。乔治摸了一下我的后背── 就在臀部上面轻轻地碰了我一下。我相信他对很多人也是这样,但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如此异常,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就好像牙齿掉落后留下的空处给人的感觉。心理的感受与体格的兴奋一样强烈,而我背部那一小块的感觉似乎未经思维就进入了我的脑子。当时发生的一切一定是受了卡宾特瑜迦般的神秘所配合,我也就在那一刻感觉到了表达的冲动。”

“我回到我母亲养病的哈罗加特后,马上动笔写《莫利斯》。以前从来没有一本书是这样写成的。小说大体上为三个人物,并以其中两个人的团圆告终。这一切都自然地涌出笔端,思路毫无障碍。小说于 1914 年完成后,我给几位小心挑选的朋友(有男有女)看了一下,他(她)们都很喜欢。”

《莫利斯》以主人公莫利斯的少年时代开始,描写他如何在剑桥大学与同学克莱夫偶遇并相爱 。克莱夫后来抛弃了莫利斯,与一位门当户对但毫无生气的女子结婚,走上了仕途。莫利斯被推向了痛苦的深渊,而宗教也并没能给他任何启示。他各处求医,希望能成为 “正常”人,但这一切只加深了他的痛苦。克莱夫家庄园的守猎人艾列克爱上了莫利斯,在一个寂静之夜爬入了莫利斯的房间。最后两人放弃了各自的前程,奔向绿林,永不分离。

小说的结尾显然是卡宾特与他的情人梅里尔的写照。当时 D. H. 劳伦斯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被禁,加上离奥斯卡 〃王尔德的审判不久,所以《莫利斯》公开出版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相似的人物与故事情节使《莫利斯》被称为同性恋版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无独有偶,福斯特与 D. H.劳伦斯不仅是文坛知己,私交也很好。

福斯特在《莫利斯》的手稿上写了这样的批语:“能发表,但值得吗?” 虽然作者几易其稿,该作品也曾在小范围的朋友圈内传阅,但福斯特生怕别人因此误解他的其他作品,言明《莫利斯》只能在他死后发表。1969 年英国取消了对同性恋的刑事处罚,1970 年福斯特去世,《莫利斯》于 1971 年出版。福斯特几十年来 陆续创作但从未发表的同性恋短篇小说集《生命来临》(The Life to Come)也随后发行。《莫利斯》与《生命来临》的发表使一些保守的评论家跌破了眼镜,因为福斯特倡导的自由、平等与人道的思想是令人无以鞭驳的,但作者对通过同性恋的正面描写来表现同样的思想时,对世俗的陈见提出了严厉的挑战,使一些人无以适从。除了把《莫利斯》归为失败之作以外,也有一些评论家索性不提这部福斯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上一篇:非典型性营业 下一篇:观生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