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绝代有佳人(34)+番外

作者: 琼兮 阅读记录

夜幕降临,那人带着柳父偷偷摸摸地走了半天又绕回崇仁坊的地界,从一所大宅子的小门处溜了进去,柳父跟在后面满头雾水,他觉得这里的摆设看着有些熟悉,就是一时想不起来这到底是谁家。

这时那人引着柳父来到一处偏僻院落外,站在紧闭的门口前对柳父说:“我家主人就在里头,柳尚书,请吧。”

突然微风刮过,带来一股微不可闻的铁锈味。柳父心里有些忐忑,最终还是救儿子的念头占了上风,他坚定地推开门走了进去。

不料没走两步,后面传来什么声响,随着他的后脑勺一阵剧痛,柳父晕倒在了地上。闭眼前,他隐约看见院子里的地下躺了一个满身血迹的人,他突然想起来:这是徐家!

等柳父昏昏沉沉地睁开眼,却发现自己已深陷囹圄。望着昏暗的牢里唯一的一点日光,从狭小的天窗里折射进来,柳父更确定这是一次刻意针对他们的阴谋。只是不知道背后主使是谁?他们又有何目的?还有燕宛和桢儿,他们又怎么样了呢?

无论柳父如何担忧焦急,苦思冥想,身陷牢狱的他早已无转圜之力。

隔日恰逢六月十五,正值每月两次的朔望朝参之际,太极殿上设黼扆、蹑席、熏炉、香案,依时陈列仪仗。在御史大夫的带领下,文武百官按品级分为两列,秩序井然地走进殿庭就位。静待稍许时间后,銮仪卫官往前迈出一步,高喊:“鸣鞭!”于是就有侍人用黄丝编织而成、鞭梢涂蜡的“净鞭”在地上甩了三下。三声洪亮的鞭响过后,文武百官皆肃穆而立。随后,皇帝元祀身穿明黄冕服,金饰制式,头戴翼善冠缓步而出,于御座上就位。百官在典仪唱赞下行再拜之礼,山呼万岁。

旁边的高成安面容肃穆,一甩拂尘,高声喊道:“上朝――众卿家启奏!”下面站着的文武百官们静默片刻,依顺序开始禀报各部各司重要事务。

先有工部尚书回禀治理潦河水患一事,言明哪几处隐患酿成大祸,工部已加紧人手,责令修理堤坝。等了片刻,工部尚书见皇帝高坐上首翻阅奏疏,平静如斯,暗自松了口气,退回自己的位置上。

接着吏部尚书出列,将本次潦河决堤的几个涉事官员汇报天听,并初步予以撤职处理,余下判刑交由刑部处置。

刑部尚书紧接着起奏,将对涉事官员玩忽职守的定罪结果汇报给皇帝,皇帝向来惜字如金,只说了个“准”字。接着刑部尚书继续阐述全国重大案件的审查结果,每说一件总要看皇帝是否表态才接着说下一件,然后说到了柳家父子一事:“起奏陛下,礼部尚书柳祁国与其子柳玉桢一前一后杀害两位徐家郎君一事,刑部业已查明,属私人恩怨,且有杀人灭口之意,罪证确凿,无可辩驳。”

刑部与大理寺关系紧密,向来共掌全国刑法。一般大理寺卿会紧跟着上呈大理寺对案件的审核结果。这次大理寺卿果然也站出来说道:“按照本朝律法,杀害有官位在身的贵族士子,当处以死刑,七日后执行。”

皇帝拿起高成安手里关于柳家父子一案的奏疏,翻阅之后就合起来放在案上,不说话。

在皇帝手下多年,官员们都知道他动作的含义。刚想揭过不提,中书令程岳蓬却拱手询问皇帝,此事当如何处理。

皇帝淡淡扫了他一眼,又将奏疏递给高成安,微微颔首。高成安立即下去将奏疏还给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两人都知道这是应允了的意思,皆躬身退下。

☆、祸水东引

余下礼部主事缺失,最近也无仪式大典,故礼部无人奏事。

于是就由户部尚书出列,向皇帝请示后,将修筑潦河堤坝和赈济灾民的拨款公示给文武百官:“经过三日常参朝会商议,户部司元、司度、司珍、司庾四司共同预算核定,国库拨款八百万两白银用于赈济灾民,首期拨款四百万两用于抢修加固决口堤坝,所定数目银两已于昨日交由陛下圣裁后,如实划拨往各部、各地。”

户部尚书等了一会儿,见皇帝与官员皆无异议,方才退回原地。

六部只剩下兵部尚书还未发言,这时周将军却从武官列出席,先行请示皇帝:“臣镇国将军叩拜吾皇万岁,近日臣有一事不明。”

周将军看了眼面容严肃,分不清任何情绪的皇帝,跪地说道:“臣闻骊山行宫附近地界有大量军队驻扎,方圆百里之内遍布岗哨,戒备森严,臣恐有人居心叵测,擅自调动兵权,欲对陛下不利,请陛下明察!”

御座之上,皇帝面容瞧不真切,只在提到骊山行宫时,他的眼睛才缓慢地眨了一下,这细微的动作唯有跟在他身边三十多年的高安察觉到了。想到骊山行宫里住着的那位美人,高成安心中了然。

此时皇帝将眼神投向了兵部尚书这个主管兵事的人,周将军和兵部尚书也看不出来,皇帝到底知不知道这件事情。

兵部尚书心想,我也不知道这事儿啊!无奈皇帝都将眼神投向他了,他只能把手中的奏疏呈上去,说了自己本想上禀的内容:“回禀陛下,自月前与坻戎的战事短暂平息以后,坻戎仍有小规模骚扰边境地带的情况出现。目前南方水灾造成黎明百姓流离失所,竟有部分百姓反叛我朝,归入坻戎境内……”

兵部尚书长篇赘述下来,边上的周将军等的有些不耐烦了,反问道:“这与骊山行宫处的驻军有何干系?”

兵部尚书也不理他,又继续就襄朝与坻戎之间剑拔弩张的局势进行分析,听的一干武将情激昂,一片文臣昏昏欲睡。最后才话头一转,躬身面圣请求:“如今战事将发,武器军备均不可少,边境尚有二十万军队未撤离,士兵嗷嗷待哺,恳请陛下垂怜,追加军事拨款。”

众人听了才明白,原来兵部尚书不是来解决周将军疑问的,而是来哭穷的。

众官员心头火热,都想借机向国库多申请些财政支援,不过不敢贸然进言,还想先看看皇帝心意再说。

皇帝岂会不知这些大臣的心思,他三两句就打消了他们的想法:“兵者,国之大事,理当重视。着户部四司详细核算后,再将预算金额呈上来。”

户部尚书恭敬应唯。众人一听还要从户部那几个死抠的官员那儿过关,顿时偃旗息鼓。

然而有人仍揪着骊山行宫军队一事不放,中书令程岳蓬启奏出列,恭敬地询问皇帝:“骊山行宫附近有大量军队集结,不知陛下是否知晓?”

元祀早知他会过问,干脆点头称诺,说已知此事。然后站在武官首位,总领中央十六卫军的正二品大将军王朝南站了出来,接着向皇帝陈述:“右相大人此问可否由下官解答之?两个月前兵部与都城六军共同商议,定下了左右神武军、左右龙武军共四军联合对抗操练已近尾声,初步可见成效斐然,只等陛下移驾骊山行宫检阅。”

皇帝“唔”了一声,也不明确答复是否检阅,只表示朕知道了的意思。

既然骊山行宫驻军一事已有答复,不管听者心中是否相信,都不宜继续纠缠下去。王大将军与中书令程岳蓬相继退回原地,唯有兵部尚书仍有本呈奏:“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也。古有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而今太子殿下地位尊崇,乃及帝位之右,若长期身处边境军队,恐有敌寇误伤之嫌。是否能将太子殿下掉回大兴,正位东宫?”

兵部尚书说完,立即双膝跪地,叩头请罪不起。文武百官皆不敢出声多言,更不敢抬头看皇帝的表情,只低头细瞧官袍上绣着的飞禽走兽。

堂上静默,良久,才听到皇帝的声音。

“皇太子乃国之储君,岂能不体察战事民情?如今不过在军中呆了大半年,对本朝军制法度尚无透彻了解,不宜召回东宫。”

兵部尚书听了,低声应唯,缓步退下。

上一篇:大人私心不可议 下一篇:盛宠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