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农村奋斗妻(77)

作者: 紫云露 阅读记录

这个莫晓萱,自己与她好像合作上瘾了,才几天不见,还怪想她的。

不知道什么原因,要说她漂亮,可自己的女朋友长得也不错。

贺博远坐在办公室,看着文件,有点心神不定。

最近叶庆可也很恼怒,这几天班级的信箱里都放不下了,都是写信来与要与莫晓萱合作的。

她有什么本事?这些人真是的,没眼光。

“这又不是她的私人邮箱,真讨厌,害得我们的信都没地方放。”

这天叶庆可又去校门口信件收发处的那个小屋找自己的信件,班级邮箱里已经塞满,放不下的信件都堆在旁边的桌子上,叶庆可很是不满。

在那一堆信件里扒拉扒拉,竟然发现有一封信上面写的举报信,一时好奇心起,看看周围也没人,就拿着夹在自己的信件后面,回到宿舍,偷偷地拆开。

一看信件的内容,立刻就兴奋了,竟然是与莫晓萱有关的,说她高中时就谈恋爱,脚踏几只船,作风不正,勾搭上城里男人,给她开点心店。说莫晓萱这样的人不应该被大学录取,应该立刻被开除。

叶庆可激动地心都要跳出来,难怪她一个乡下丫头,怎么会做这些精致的点心,原来是这回事啊!

她要是被退学才好呢,谁让她得瑟的,一进大学就那么不安分。

叶庆可打算把信再送回去,可是信件已经被自己撕开了。

于是她就悄悄地又去买了一个信封,把这封信塞进去,然后偷偷送到原来的地方。

又想着这样不成,这么多信件,有的查无此人,信息不详的,都会被处理了扔进垃圾箱,还不如亲手交给校领导,这样就万无一失,不愁她不名誉扫地了。

叶庆可暗暗为自己的认知叫好,于是拿着那封信走进了学生处:“老师,现在学校的邮箱都放不下了,这些信都掉到地上我看着上面写的是举报信,怕延误重要事情,就捡起来送到这里。”

“先放着吧。”学生处的老师接了过去,看看上面也未写收件人,“这谁这么没常识?连收件人都没有,我们也不敢擅自拆啊。”

“这不写了理工学院学生处吗?”叶庆可就担心他们不把这封信不当回事,已经走了出去,听到老师说这句话,又返回来提醒。

“知道了,我们会处理。”学生处的老师挥挥手。

几天过去了,一直在留意着事件发展的叶庆可坐立不安了,怎么还没有一点动静?好像也没有人找莫晓萱谈话,这莫晓萱还一天到晚神气活现,忙死了的样子。

学校大概为了声誉,好不容易有这样一个典型,舍不得失去吧?

不行,要是学校再没有行动的话,自己一定要把这件事捅出去,否则太便宜她了。

第97章 悄悄行动

莫晓萱的初衷,就是希望贺博远提供资金支持,然后自己比照着县城的模式,在魔都再建一个类似的点心加工坊,统一配送之类的。

大多数员工都从大学学生中间招聘,给经济条件差一点的同学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贺博远的想法也差不多,所以就在郊外租了个旧厂房。

这个旧厂房原来是一个国有制的服装厂,现在倒闭了,许多郊区的居民都进城打工,这个厂房也就废弃了,当地有关部门见到有人来租,自然是相当乐意,甚至希望贺博远买下来最好。

莫晓萱与贺博远一样,都喜欢低调做人。

无奈这次从一开始就有电视台参与,所以加工坊的每一点进展,都在电视台和校广播台的追踪之下。

办租赁手续的时候,东郊当地的部门趁机再一次建议:“看你们也是做事业的料,何不干脆把这个服装厂买下来?另外这个厂房背面,还有一个废弃的小学,我们可以给你们最低的价格,你们一并买下来,打扫打扫,都不需要装潢,就可以当员工宿舍。”

“可是我们现在资金有限,可不可以分期付款?”莫晓萱知道,这里没几年,就要进行大开发,到那时就是寸土寸金了,所以还真是舍不得放弃,只是确实资金不足,贺博远的公司也在扩张中,能说服他拿出启动资金已经不错了,怎么好意思再要求他买厂房呢。

不过,有着县城的成功经验在那里,莫晓萱也很有信心,等这里的加工坊开始正常运营的时候,每个月的利润一定足以承受分期付款。

“也可以。不过要签订合同,每个月还款的时间和方式还有数量,在合同中要有详细的说明。”

“这没问题。”莫晓萱笑了,本就应该这样签订合同的啊。

两个星期不到,加工坊就基本改制完成。

莫晓萱也在个高校周边贴出了招聘广告,好多学校,还有一些远离市区的单位都发来愿意合作的信函。

“这里不比县城,从学校赶到这里太费时间了,你平时要上课,也不可能天天过来。我看还是从县城抽调几个负责人和老师傅过来为好。”周末的时候贺博远跟莫晓萱商量说。

“确实是我考虑不周。”莫晓萱看着这个新加工点,原来的服装厂和小学之间的围墙已经拆除,四周统一粉刷了,看起来有县城那个加工点的好几倍大,不由有点忐忑,这个步伐是不是跨得太大了?

这么大的一个摊子,必须好好运营起来,靠自己一时心血来潮,在学校聘用几个学生,那绝对是不行的。

从县城抽调管理人员和老师傅的事,进展得也不顺利。

贺博远第一个电话打过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答应。

莫晓萱想起店里有一个毛师傅,他女儿也考上了这里的一所大学,然后立刻决定,从他那里着手,给他描绘一个美丽蓝图:将来你女儿毕业了,肯定不会回老家的,你可以带着你老婆过来,我们这里提供宿舍,你女儿寒暑假还可以在我们这里打工,平时也可以,将来一家人都可以在这个大都市生活在一起了,何况做同样的事,这里的薪水远比在老家高,你何不试试呢?

说通了第一个,接下来就有人开始心动了:既然做同样的事,为什么不去拿高薪水的呢?只不过离家远一点而已,不过也就是几小时车程而已。

于是又有了五六个也答应过来了。

有这么多老师傅和管理人员也就够了,毕竟还可以在这里招聘一些,还有大批的学生主力军呢。

不到一个月,所有的运作就正常了,学生党的作用还是在各大网点的销售上,因为这样不会影响学习,只是周末才会安排一批学生去加工坊帮忙。

杨冰凌眼看自己送到理工学院的那封举报信又没有泛起半点涟漪,莫晓萱依然与贺博远打成一片,忙于新的加工坊的运作。

本来以为开学后他们就会分开,没想到现在变本加厉了,又光明正大地一起,这次的合作规模还更大。

杨冰凌决定再去一次理工学院,这次干脆不写举报信了,还不如趁人不备,贴个大字报,这下学校不能帮她掩盖了吧?

绞尽脑汁总算写好了,杨冰凌看了半天,越看越觉得自己的这个大字报内容太小儿科,即使她高中谈恋爱,即使她脚踏几只船,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只能说明莫晓萱太有吸引力了。

不行,不能这么写。

叶庆可天天等,夜夜盼,一天天过去,眼看莫晓萱的那个什么合作项目越来越上轨道,学校里也没有半点要处罚她的动静。

现在学校里,她像个女神一样,许多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找她套近乎,想参加她这个勤工俭学项目。

叶庆可越来越看不惯她了。

宿舍里,本来只有林玲玲和冯淑华跟在她后面,现在那个陈思慧也开始动摇了。

叶庆可回忆着上次看到的那封信上的内容,一边写,一边凭自己的想象又添油加醋,打算写了贴在信件收发室的门外,那个地方人流量最大,每个班都不会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