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每首歌一个故事(12)

作者: 西西弗斯。 阅读记录

我说没有。她便接着说:“我哥也没有,但他要结婚了。”

“和一个中国女孩,一方面为了利益,我想另一方面是因为你。”

我怔怔地看着屏幕上的这句话,哑口无言。

不久我就收到了Sean的短信,还有寄来的婚纱,正是我们曾驻足惊叹的那一件。

我打开来,里面有一封婚礼邀请函,端正地写着他和一个陌生女孩的名字。邀请函里夹着一张信纸,工整的只有三个字:对不起。

我穿着婚纱在房间里呆坐一天,直到夜幕降临,痛哭失声。

我知道成都离利物浦有多远,七八千公里在我们之间,途中的高原、山脉、平原、盆地,都悄无声息地瓦解着我们度过的每一年。

我也知道距离一场婚礼有多远,二十几公里,开车要一个小时,只是里面的人远得我拥有不得。我只能坐在亲友席里,为他们鼓掌、微笑、祝福。

我做不到。

10.

“舒里,我们分手吧。”

“里妹儿,等我有能力养你的时候,一定回来娶你。”

“我拿婚纱当聘礼,你嫁吗?”

“你妈妈喜欢吃什么味道的?”

“不是怕你花钱,是想早点给你个像样的家。”

“别哭啊,这么多人呢。”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咱俩敬个礼吧。”

“很高兴认识你,我是外文社的Sean。”

他的声音在脑海此起彼伏地响起,最后停留在那句“最好的不应该是我在身边吗”。

我要你在我身边,我的新郎。

我没有勇气参加他的婚礼,看着他跟一个陌生人步入新的人生。我却有勇气穿上他寄给我的婚纱,撕掉写着“对不起”的信纸,开车到他的婚礼现场。

“肖恩先生,你愿意……”

“Sean!”我大声喊他的名字,打断神父的讲话。

我们隔着一段距离对望,他仍旧那样俊朗,只是精神看起来不如从前。他的眼窝深陷,眼圈浓重,手指上还未摘下订婚戒指。

和我手上的一模一样。

我朝他飞奔过去,头纱和裙摆飞舞起来,宛如乘着风,踩着朝阳。

我闯进绿草如茵的婚礼现场,踏过绵延到他脚下的红毯,穿过南锣鼓巷的欢笑,穿过春熙路的相依,穿过第一次拥抱的淅淅沥沥的雨天,穿过第一次牵手的星辰漫天的夜,穿过第一次亲吻的小雪飘舞的冬日,来到他面前。

亲爱的Sean,你愿意娶我吗?

我笑着朝他伸出手:“小孩儿,跟我走。”

(THE END)

作者有话要说:《致橡树》 舒婷

我一直很喜欢舒婷,这首诗写于1977年3月27日。

我写这个故事就是希望所有女孩都能像《致橡树》里一样,真正找到所爱,也找到真正的自我。

你要是嫁,一定要嫁给爱情。

☆、夕阳山外山

引子

我收到了一本书,叫做《致生命》,作者是已封笔五年的晚风。

内容十分详细,日期、地点、照片和他的思念。书里的所有内容来自他的邮件,本来应该接收到这些邮件的人把它们整理好,称这是晚风最后的作品。

“晚风,我可以爱你吗?”

“晚风,你告诉我,要怎样才能拥有你?”

我轻轻摩挲着书皮,封面是一片大海,海边有一棵菩提树,不真切地开着花结着果,苍翠中鲜红点点。

看到这些,我想象着当年的女孩是如何哭着挽留自己的爱人。也是她告诉我:“要离开的,就算你拼尽全力,也留不住。”

我关上了收音机,什么时候有了和宁梦寒那个念旧的人一样的毛病,一首歌能单曲循环到听得头疼。

翻开这本书,我想了想,还是打开了音乐。旋律顺着时光缓缓流淌,将我一瞬间带入回忆。

1.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她在7年之后再回到故土时,山间的村落已经变样了。随故乡不再如初的,还有那个永不再见的故人。

“请帮我在募捐人的那一栏填:许晚风。”面前的女人温婉美丽,

“好的,“我抬头将她打量了一番,问道,“您是……宁梦寒?”

我面前的这位小姐,一次性向慈善机构捐赠了百万人民币。在如今发个慈善微博都希望被关注赞扬的年代,她却要在募捐人处写上别人的名字。

她给的详细资料里,只填了名字许晚风以及一串电话号码。两个月后我来到她所在的小村庄,用她捐赠的资金为当地的儿童建造图书馆。

那首单曲循环已久的《送别》从她的办公桌上老旧的录音机里传来,声音轻缓柔和,却听得我耳朵生疼。

“宁老师,我们想对你做一个采访。”

宁梦寒被众高校公认才气过人,在教学界颇有建树。年年周转过后,她却选择回到这里任教,这个贫瘠的小山村,一个孩子们买不起书的地方。

她放下手中的三角板,坐在我面前,轻声说“好”。

“听说您回来任教是因为这是您的家乡?”

她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不。因为我只有在这里,才觉得自己真切地活着。”

湿润的东南季风迎面吹来,咸湿的海风像一个男人的眼泪。她想起书页中那株立于海边苍翠碧绿的菩提树,也随着一望无际的海水悲伤起来。

如果叶不曾展,花不曾开,果不曾落,曾留于砂砾间的旧菩提子是否会跟随着7年的时光一同沉沦,隐没于天地之间?

可是,绿叶在盛夏无限繁茂,红花缀枝,艳如枕边旗袍,菩提子被她一颗一颗地收藏起来,放在精美的盒中,覆上了细细软软的海边的沙。

2.

2002年,宁梦寒的父母走出了深山外出打工,将她托付给邻居。那一年宁梦寒14岁,邻居家有一个与她年龄相仿的男生,她就是这样与许晚风相处起来的。她总是沉静,不怎么说话,也不爱笑。她几乎忘了难过的感受,然而在看见从前那个空荡荡的家,想起邻居男孩平淡冰冷的目光,不知为何觉得心里空空的。

梦寒每天要在五点多沿着山间的公路上学,冬季五点多时公路无比黑暗,她也不点灯,依靠繁星点点与嵌在空中的一轮弯月的暧昧光芒静静走着。

她走过一段山路,海风从背后吹来,凉入背脊。黑暗中有细微的声音,梦寒顿了顿脚步,四周环顾一番,依旧黑。她继续走,心中有一丝不安。

突然黑暗中冲出两个人影,从背后勒住她的脖颈,干燥的毛巾捂住她的口鼻。宁梦寒用力挣脱,双手却被人用力绑在身后,两人细语着,她呼吸越来越困难,心里已无限接近绝望。

村中发生过人贩子绑架的事,在那几年尤为常见。梦寒想,要是她真的不幸被绑架,就直接自杀算了,在这里她没什么亲人,没有人会救她。她瞥见歹徒手里的匕首,盘算着如何才能抢过来。

邻居家的男生就是那时突然出现的,他用力推开两人,刀刃从他手臂划过,狭长的伤口溢出血来。他拉着梦寒向前快步跑。过了一段时间,他回头看,停了下来:“没有追上来了。”

梦寒大口喘着气,渐渐缓过来。她看着他仍在流血的伤口,皱了皱眉,握住他的手腕:“我们快去医院。”男生静默着抽出手,轻声说:“没事,以后小心。”

她看着他的背影,在星辰漫天的时刻,他仿佛比任何一颗都要耀眼,跟着他走,就不会彷徨,不会有危险。

“许晚风!”她鼓起勇气大声喊他的名字。

男生转过头来,平静地看着她。

“谢谢你。”

宁梦寒的声音清澈而动听,她看到对面的少年,轻轻缓缓地,漾开了一丝笑容。

3.

因为凌晨的风险,宁梦寒度过了魂不守舍的一天。她在学校狭窄的医务室里买药,用掉了一个月的积蓄。她把药悄悄塞在他的桌洞里。他们的课桌只相隔三排,却好似隔着永远够不着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