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厨娘与俏郎君(122)

作者: 阿萨满 阅读记录

第109章 威胁

冯知春不懂官场,不懂权术。只是她的第六感带来隐隐不安,为驱赶这种情绪,她把时间花在刺绣上,做了一个平安香囊让杨瑾带着,等杨瑾离家,她又为腹中胎儿做起了新生儿的小衣。

日子一天天过去,杨瑾的信没有间断过。他虽未说查案的进度,但若他寥寥数语,想必那时正是忙碌,反之则说明进展顺利,才能忙里偷闲。以此为律,倒也能窥得一二。

查案进展缓慢,其中牵扯关系、人数庞大。此时的京城似乎比往年时要冷清一些,自上而下都带着股暗暗流动的惶惶不安。

在这样的日子里,纪青蓉倒时常邀请她喝茶看戏等等——因着吏部派出的两人之一便是孔承明,这一层面,两人也算有些关联——抱着多探听一些关于案件消息的目的,冯知春都未回绝,只是纪青蓉与她谈诗论画,对案件只字不提,好似并不关心。

这日,杨宅久违有客登门。

那是位陌生人,身穿朝服,看图式官职应在杨瑾之上。

本来冯知春并不便接待他,但对方执拗不走,只说事与杨侍郎有关,这一下冯知春也不得不见了。她留了个心眼,明日冯知秋休沐,便叫仆从去校场找冯知秋,看他能否先行归家。

这厢冯知春在一众簇拥下去迎来客,那位官员举止态度都很有礼数,确确实实只是前来告知朝中关于杨瑾的近况。

几句闲语之后,他直奔重点——“夫人可知,杨侍郎险些被刺杀。”

“什么?!”坐于隔帐内的冯知春惊呼出声。

那官员摇摇头,哀愁面容隐隐透过隔帐,“杨侍郎果然没有书信此事。不过夫人且放心,杨侍郎福大,只是被刺伤手臂,并未大碍。”

这并不能安慰冯知春,她难以置信道:“我家夫君领圣命调查此案,这些人竟真敢这般大胆,行刺朝廷命官?”

官员答道:“天高皇帝远,圣颜再怒,也救不了远火。”

冯知春一愣,从担忧的情绪中拨出一点理智来,直觉这位官员话中套话,透着股怪异。

许是隔帐阻挡,官员并未察觉冯知春情绪上的变动。他接着道:“并非那群人大胆,而是此案牵扯太深,不得不为之。要说这朝堂,行得正坐得端是一码事,结交益友又是另一码事。一步走错,便是步步错,夫人你说,这对不对?”

冯知春沉默,那官员也停了话。会客堂内顿时生出一丝凉寒来。

也许是冯知春沉默太久了,那官员沉不住气,又开口道:“夫人难道不想杨侍郎快些回京吗?”

冯知春反问:“自然是想的,大人有何妙计?”

官员笑答:“妙计却谈不上,只是让杨侍郎回京,也不是全无法子。”

“哦?这是案破有望?”

“非也。只是要寻人替位,换杨侍郎也不是不可。”

“大人与我夫君朝朝共事,还不知我夫君的臭脾气?钻进案中不掘出谜底不肯罢休呐。”

那官员的声调往下沉了沉,“江南多危险,夫人怕还没有感觉吧。既如此,杨郎君还会发生何事,便不是我能预估的了。”

这是在威胁了?

冯知春捏紧帕子,意识到来者不善。或许来者觉得她一介妇人愚笨,才把话说的如此直接。又觉得她无依无靠,才这般有恃无恐。

正在这时,有仆从外面奔进来,“夫人,大公子回来了。”

“长姐!”冯知秋随后几步进屋来,“哦,这位大人是?”

那官员换回温和有礼的音调,照之前的说辞自我介绍一番,便告辞走了。

晚些时候,知夏夫妻也来了,原来是知秋又找人往张府递了口信。冯知春把他好生骂了一顿,知夏月份大了又是头胎,挺着大肚子,哪经得起情绪的起伏和奔波。

知夏劝道:“我也想见长姐啊,倒不先忙着说这些,我们还是快说说姐夫的事吧!”

扭回正题,张逸和把自己所知也全部道出,后分析道:“应是杨大人握住他们的把柄,他们才想到来利诱威胁夫人。这次没有成功,他们定还会寻机会,只怕狠了心,会对夫人不利。”

冯知春已比之前冷静许多,“你们姐夫着紧案情,我不能成为他的拖累。”她想起杨瑾临走时对她说的“小心为上计”,上计——走为上计,只怕杨瑾早已算到今日。“我不能离家,出去躲避只会让他们觉得我害怕了。若有歹人添油加醋传到杨瑾那边,于他不利。天子脚下,他们若欲对我有所动作,也得考量考量——事情巧合,皇上会不会起疑心。”

冯知夏与夫君张逸和对视一眼,道:“好,正好我也有许多不懂之处要问长姐,与逸和在家住几日陪陪你。”

知秋也道:“我、我也……”

知春&知夏:“你不许逃操练!”

知秋:“……”

张逸和:“我去打声招呼,允你这段时间晚上归家。”

知秋:“好!好极!多谢二姐夫。”

……

夜露渐浓,屋外的虫鸣也停了下来。屋内的灯盏仍亮着,在浓浓夜色中晕开一圈暖光。

杨瑾坐在桌前,桌面上是摊开的信纸。

信纸上已起了头,只是杨瑾搁笔,并未往下写。他的右手缠着绷带,前些日子被刺中的伤口还未愈合,用左手写出的字迹实在不同,为免冯知春收到信后疑虑,他才搁笔。

对杨瑾而言,受伤或许是因祸得福,让他终于从沉甸甸的泥潭里抽身喘息片刻。盯着空白信面发呆好一阵,他又把目光转向一旁的写满小楷的纸条——那是书墨方才递上来的,来自太子殿下的“奖励”。

江南买卖官职一案,所有人从开始就知道这不是一件好差事。杨瑾之所以会来,跟太子的授意不无关系,更深层的原因是,此案说不定与冯家贪污一案有关联——这是太子抛给他的饵。

但真的到了这里,面对虎视眈眈的一众势力,形势竟比他预想的还更糟。层层摸索下,根据太子给予的线索,让他触摸到这个王朝萧瑟的深处。

他拿起纸条,纸条上的字句都已铭记于心,他抽开油灯的罩子,用火点燃纸条的一角。火舌一下卷没整张纸条,须臾间烧成灰烬。

翌日。

杨瑾起的很早,忧心忡忡令他无法长眠。因着他的手伤和收到的围着,他被以养伤的名目限制了行动,已有多日了。

他在案前坐到天边泛白,“咚咚咚”的叩门声响起。

孔承明提着食盒,来给他送早膳。

“我何时能出府?”杨瑾照例问了句。

孔承明并未给出一样的回答,而是道:“快了。”

杨瑾看向他,心中升起不大好的预感。果然,孔承明坐下道:“来江南几月,再不回京,便赶不上新年了。”

回京了还会回来吗?当然不会,回京意味着此案结束,要交差了,而顶罪的不过是整条锁链中的小蚂蚱而已。

杨瑾愤怒不已:“你们当皇上糊涂吗?”

孔承明垂下眼,悠悠道:“早些吃饭,伤能好的快一些。别耽搁了回京的时间。”

“我的伤早不碍事。”杨瑾看着香气袅袅的饭菜,并无胃口,“让我出府。”

“杨瑾,我很欣赏你。可偏在这种事上你怎就一根筋?”

“这种事?”杨瑾难得的,怒火已是外显,“孔承明你入朝为官,难道只是为了氏族?”

孔承明没有回答,但他的眼神仿佛在看一个傻子。

……

许是张逸和夫妇陪同,自那之后再也无人登门。信使也传回“买卖官职一案已结,不日将回京”的消息。

张逸和把消息带回杨家。大家都很高兴,这之余,又有些担心——因为杨瑾的信已经很久没有收到过了。

正是这段时候,许久未联络过的纪青蓉差人送来帖子,说案子结了,要与冯知春好生庆祝一番,不然等夫君们回来了,又要忙忙碌碌没个闲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