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厨娘与俏郎君(102)

作者: 阿萨满 阅读记录

眼下,除了调兵支援,同为重要的,是再任命一位新知县。

选谁呢?

这不是一件易事。

万一下一位知县又被贼人谋害,一而再,再经过不三,朝廷命官说杀就杀,更何况百姓的命乎?只怕不用再有什么谣言,根基不稳的广安城也会渐渐变成一座空城。

上一位知县已殒命黄泉,广安城俨然已成火坑,谁愿意自告奋勇丧命去?背这个锅去?

朝堂上,百官们你推荐我我举荐你,日日打太极,直打得皇上脸都黑了。还是孔阁老提议,不若先让云麾将军镇守广安城,等散馆之试后,朝廷又多了一批新鲜人,再做决定不迟。

众位官员才想起,哦,离散馆之试只还有半月不到。

二十七位即将注入朝廷的新鲜血液,刨去散馆考中的,刨去家底不错的,剩下的十几人中总会有想表现自己的愣头青,哦不,是总会有有胆有谋英勇无双的青年俊杰!

杨瑾正在这样的青年俊杰之列。

或者说,是被要求站进这一列。

太子问他:“杨瑾,你是想坐在朝中慢慢熬上去,还是一鸣惊人冲上去?这个机会是很冒险,但仅此一个,你好好想想,你有没有这个胆量抓住它。”

散馆之试结束,杨瑾以第四名落榜,后在太子暗保下,被朝廷任命为广安城新一任知县,由精兵百人护送前往广安城。

圣旨下达的日子,杨瑾让知夏知秋早早向医馆与武馆请了假,带他们等在家中。

当皇帝御赐的绸缎绫罗、金银珠宝一盘盘端到冯知春等人的面前,杨瑾亲自从宣旨的公公手中接过官服,叩谢圣恩,所有人才恍然得知:他们要离开京城了。

来京城三年,如今又将离去。

冯知夏很冷静,道了声“要去与医馆师父们拜别,再准备些路上可能会用到的药材。”便兀自忙去了。

冯知秋很雀跃,因为到了广安城,他就能见到崇拜已久的云麾将军!说不定还能见到士兵操练,亲自跟着云麾将军学习武艺呢!与知夏相比,他仍像个孩子,兴冲冲跑去武馆向师兄弟吹牛去了。

冯知春牵着杨瑾的手,两人一同回到寝屋。

瞧杨瑾欲言又止,冯知春先灭了他的念头,“我是不会留下来的。知夏知秋大了,我管不了他们,不过他们的决定,你也看见了。”

说罢,她伸手揉开杨瑾眉间的沟壑,又道:“我说过:夫妻,该是同甘共苦,无论生老病死贫穷富贵,都能一生相携。家人,更该劲往一处使,力向一点发。这点辛苦我们都吃不了,往后你大富大贵,我们还怎么跟你吃香的喝辣的?”

杨瑾被她逗笑,终于松开紧皱的眉宇,亲亲抚上她的脸颊,叹道:“那边气候不好,还要多买些润肤的膏脂才是。”

“行行行,多买些,你这张脸我还没看腻呢,不能早早糟蹋了。”

两人拌了会嘴,冯知春拉拉杨瑾,说道:“你今后也有俸禄了,我想不如把手里的几亩地卖了,添些钱,再换个小庄子。”

“依你,不过看庄子的人选……”杨瑾看向她,“你心里有打算了?”

冯知春点点头,道:“对,其实……咳,你没瞧出来?赵丰和楚云两人……”她伸出两只手指靠在一起,“不如我俩替他们做主,成了他们的喜事。你又不是一去不回来,京城不得留人打点?但我们都走了,马老爷这处院子谁也不好赖住,不如就留他们看庄子吧,说不定往后收成好了,还能置办间小院之类。只是赵丰在你身边待了这么多年,你可舍得?”

杨瑾摇摇头,“有什么舍得舍不得的。”

他想到的,又是另一重。

此行一去,天高京城远,又充满危险,太子欲在他身旁安放两个助手,。一是护他安全;二是为他出谋划策,助他一臂之力;三……他也知道,命悬一线见真人,这也是太子用来监督他的棋子。

赵丰留在这也好,如此他便有理由将这两个助手安置在身边,作为新添的侍从。

于是,冯知春找楚云相谈此事,楚云羞红了脸,“可我……毕竟……毕竟不是……”她顾忌着她那段难启的噩梦。岂料下一瞬,屋门就被人自外撞开,赵丰急匆匆闯进来,大胆握住楚云的双手,大声道:“我不在乎这些!”

冯知春回首看门外站着的杨瑾,两人相视一笑,替这对有情人合上门——就让他们互相解开心结吧。

赵丰和楚云的婚事就在这间小院子里,简单的操办了。

太子得知冯知春不准备带婢女,便又加拨了两个婢女,让杨瑾一同带回去。

新侍从是一对双生子,十六七的年纪。而两个婢女,一个年纪稍长,一个年纪稍小。四人随杨瑾回家,向各位主子一一行礼,离京前,由赵丰、楚云教导伺候上的细节。

杨瑾,在翰林院学习期间,也颇有人缘,今日这个请客,明日与那个喝酒,应酬竟应接不暇。而冯知春,按照所计划的,出售田地,置换庄子。等忙完这些,离京的日子也近在眼前。

暑夏过后,将启程。

等杨瑾一行坐马车驶出城门,在外等候的百名精兵就会随行而上。

这日,杨瑾、冯知春等起得早早的,东方微亮,他们就整装待发了。

推开门,却见外头除了等候的马车,还有不少人影微动。人影们一见院门打开,各种声色的“杨兄”纷纷响起——是杨瑾的朋友们结伴来送行!

杨瑾愣住,是难得的惊喜。

他抬手做礼,向来送别的友人一一道谢,目光移到其中一位时,他唇边的笑意微顿,提高了些声音道:“明华兄,你也来了。”

冯知春躲在门口面,听着外头闹哄哄一片正发着呆,突然被杨瑾有意提醒的“明华兄”三个字震回了神。

咦?明华?孔承明?

呃,他居然来了?

难道自己猫了这么久,结果在最后一刻破功?!

冯知春只好祈祷这群才子友人们送别到门口为止,等会就速速各自散去吧!

也不知是哪个,兴致高昂的拔高嗓门道:“杨兄,此行一别,又不知何年再相见。京城虽没有深千尺的潭水,但有千百步的青砖道。你也快快启程,莫过吉时,我们随行送你出城。”

第90章 途中

冯知春转头向年纪稍长的婢女映月道:“去看看,可找的出面纱。”

映月应了声,步履匆匆去翻行李。

外头的杨瑾道:“诸位,还请先移步。”随后马蹄嘚嘚,渐远去了。

不一会,映月回来,手中拿着一顶帷帽,“夫人,未找到面纱,这是二小姐采药时用的,可行?”

“行。”冯知春接过戴上,走出院门。

那群送别的友人行出五十步外等候,这让冯知春松了口气,她先站在马车前,看着侍从把行李一一搬上。来京三年,却没增加什么行李,多还是那些老物件,倒是知夏准备的药材,以及知秋同窗赠送的各种武器护甲等,占了许多空间。

“长姐。”知夏走过来,在她腰际别上一小捆双指粗细的植物,一股淡淡草药味顺而上来,“这是防蚊虫的,等药味散了,再换新的。”

冯知春笑道:“有你在我身边,还需要这个?”

知夏常日浸在药材之中,身上微苦的草药味浑然天成。

一共三辆马车。两辆供人乘坐,一辆装载行李。

冯知春他们所乘的马车是第一辆,她与知夏手挽着手,准备绕过第二辆马车,到第一辆上车。

却不知怎么的,第二辆马车的马儿头调转过来,嘴巴张开,兴奋的径直朝她俩伸过头来,

“诶!当心!”冯知春卡了知夏一把,自己因为惯性反往前迈了一步,那马头就这样兴冲冲地伸到面前,吓得她身子赶紧又往后一仰,帷帽被马头掀飞了。

这发生的太突然,车夫反应过来,忙拉住躁动的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