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门锦绣(378)

作者: 小染 阅读记录

那他方麟哪怕极想拉郑蕴一把,也得先弄清是怎么回事不是么?

只不过方麟也清楚,那周家既然不但敢于私开马场,还替宁王私下守着金矿,也不会轻易相信郑蕴这种用金银便能收买之人就是了。

而这郑蕴既然将图交了出来,他又怎会在这图纸的来路上藏私?

等他听得方麟发问,也果然毫不保留的道明了这张图纸的来路,原来这正是他将肃宁伯等人捞出去那日,肃宁伯府摆宴答谢他,被他碰上的一个巧宗儿。

“那肃宁伯周玉成当日也是被……子玉兄弟你个吓了个魂飞魄散,全然想不到不过半日便能逃出生天,欣喜之下也就难免喝多了些。”

这之后周玉成就忍不住往净房多跑了几趟,醉醺醺之间也不知是哪次便将随身携带的图纸丢在了净房地上。

郑蕴那一日也没少喝,只是他的酒量本就极大,喝得再多也还算清醒;等他跟在周玉成之后也去了净房,便从那地上捡到了这个。

“我也怕这张图牵扯太深,若等那周玉成醒过酒来,再发现图纸不见了,难免查到我身上。”郑蕴苦笑。

他就寻了个借口说是酒多了,暂时告退了出去,随即就想方设法寻了个未烧尽的炭条,又撕了一块中衣的碎布、将那图纸描了个副本藏在身上。

而那图纸的原本便被他又重新叠成原样儿,回到酒席上便找个角落扔了过去,也就是离着周玉成不远的脚下。

这个叠成小方块的图纸不久后也就被周玉成的贴身小厮发现了,捡起来便悄悄交还给了周玉成。

郑蕴既是眼见着周玉成失而复得后的惊喜与惊吓,他又怎能不会愈发知道那张图纸的重要?

如今交给方麟的这张图,便是他从肃宁伯府归家后,又重新仔细临摹好的,也免得当初那个副本描得太仓促,炭条在布头上留下的痕迹也难以保存太久。

方麟难免为郑蕴这番描述又惊又笑,随即就很是真诚的伸出大拇指赞了一声道,郑兄真是有个好急智。

“……着实令我有些懊恼与你相交太晚呢。”

正文 第四百六十四章千金难买

这张图随后不久也便被方麟想方设法又悄无声息的传回了城里、传到了容程手上。

而容程既将清查肃宁伯府周家的差事让给了肖姑姑,这事儿也早在陛下跟前过了明路,他也不曾叫那张图在自己手中停留,就叫人给锦绣送了过去。

锦绣全然没想到,她不过是叫元庆给方麟送些药去,又叮嘱他务必盯死郑蕴,他便借着那些药丸从郑蕴手中掏出了这个。

她便难免托着那张图笑起来。

她就说么,那周家在大宁私养军马既是一定的,又为何始终查不到马场的踪迹。

敢情那位周大奶奶吴天娇不过是个泄愤的私自举动,从马厩放出马来惊了容府的车,便不但暴露了周家私养军马,还险些暴露了这个金矿。

那周家若不是个傻子,为了死死藏住金矿的秘密,又怎敢不将马场速速关了,再清理掉一切马场曾经存在的痕迹?

好在如今既是有了这张图,肖姑姑这个功劳哪怕还没立下、却眼见着越来越大了,想来等得大事办成后、肖姑姑的退隐心愿也是必能达成了吧?

被锦绣差人喊来的肖莹再从锦绣手里接过这张图后,亦是欣喜万分。

“我说那周家马场怎么那么难寻。”肖莹感慨万千道。

“若是换做我守着这么一座金山,为了叫此事不露馅儿,我也得忍痛关了马场,也免得从马场被人顺藤摸瓜呢。”

锦绣既是早有这个想法儿,闻言亦是笑着点头:“等得金子被挖出来后,那边又离着蒙古近,要多少好马不能拿着金子买呢。”

只是肖莹随后再听得连着这桩差事也归了她,她顿时便有些犹豫和迟疑,犹疑这金矿可不比一个不成气候的马场,她若还是将此功劳据为己有,这可太不公平了。

方麟与三爷得了图纸后是连片刻都不曾多留,锦绣也是才拿到它、便将它送到了她手中,显见着那两位也不曾太过在意这份功劳,只想能够玉成她肖莹就好。

可她怎能心安理得受了?

“姑姑既知道方麟受了伤,他短期内肯定什么差事都不能办了,首要的便是先将伤养好。”锦绣轻声说服肖莹。

“而我父亲那里更别提,什么事情也大不过江南案,等得庄总督南下剿匪归来,还指不定有多少犯官要日夜审理、好尽早掰开他们的嘴呢。”

“因此上他们将大宁之事全交给姑姑去办,这也是合理分工。”

“不知姑姑听没听过这么一句民间俚语,叫做狗揽八泡屎,泡泡舔不尽。”

“这话虽是糙了些,甚至难以入耳,可是道理却也讲得清楚,姑姑肯定也听得懂。”

“再说不管是江南案,还是大宁的马场与金矿,每一件都是给朝廷、给陛下办差,我父亲和方麟又怎能瞧着这边功劳也挺大,便全都据为己有,又因着着实忙不过来、再将差事耽误了呢?”

何况肖莹既连出个如何押送郭、蒋二人归京的主意都不曾居功,反而在陛下跟前回禀得明明白白的,将这功劳全给了她容锦绣,这样的性格还真能将金矿之功独吞不成!

“因此上姑姑也别推脱了,只当替我父亲他们分担一些,毕竟他们谁也没有分身之术,随后姑姑要人要物尽管跟我父亲开口,早一日将差事办得了也早一日踏实。”

肖莹这才点头笑道,你说的有理:“既是如此,这差事我便接下了。”

说起来她既是陛下亲领的暗谍,多年以来的差事都以打探消息为主,说白了便是陛下安插在民间的眼线罢了,这身份与三爷、与方大人还不同,手下本也没什么人可用,跟三爷借人使唤是一定的。

那么哪怕这个差事归了她办,她也就是负责拿个大主意,以及上下联络,也免得三爷他们还要分心过来、继而忙得焦头烂额。

而三爷等人若是频繁进宫、也容易令人看出端倪,继而走漏锦衣卫必是接了大案要案的风声,换成她入宫便少了很多令人百般揣摩的根由。

要知道她往日里入宫可都是打了这位娘娘、那位妃嫔召她说话儿的名头,何况她原来也是个宫女,不但大家都是女人,后宫也不能干政。

那么就算有人暗下里嘀咕她是否入宫太过频繁,顶多也是嫉羡她不做宫女后依然颇受娘娘们喜爱器重罢了,还能真猜疑到源头不成?

……锦绣既是越发无事一身轻,随后的几日便差人缓缓将她娘的行装打点起来。

只因她父亲回来后,她娘虽与她二伯父立刻又回了青果胡同,这两人也是早就得了陛下默许、允他们就此归隐。

这也预示着她娘与容秩二人离京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锦绣虽是个做女儿的,却也难免有了种要嫁女的心情,日日只嫌她能给她娘准备的东西不够多,生怕她娘跟着容秩到了乡下后,桩桩件件都不够凑手。

说起来锦绣自打回了容府后,手中倒也攒了些银子。

一来她的月例本就不少,二来容程隔三差五也会私下贴补她,每次还都不是小数,说是贴补倒不如是帮她积攒私房钱。

这就更别说华贞总给她添置东西,譬如各色首饰钗环,各种皮毛绸缎,还别算那些日常用的小零碎儿,多得甚至三五年内也不用她动用银两去购置。

这几日锦绣也便将自己能拿出的银钱算了算,早早就给她娘备下了两千五百两银票。

而她那位二伯父既是还活着,虽说二房还有嗣子洪哥儿在,看似这容府即便要分家,二房那一份儿也是洪哥儿的,她父亲也早就另有安排,绝不会叫她二伯父吃了亏就是。

可她娘与容秩既叫归隐,那就不是深山老林里也不差多少了。

那么哪怕锦绣再能替她娘备些银两傍身,那穷乡僻壤里哪有什么集市,集市上的东西又哪里会琳琅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