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妻慈母(重生)(114)

作者: 石上清泉 阅读记录

焉氏身为焉明玉的亲姑母,对自己侄女被关诏狱一事耿耿于怀,只觉得谢家人阴狠毒辣,这会儿看到周清,厌恶之色都未曾遮掩,恨恨道:

“谢夫人此言差矣,那陶丁氏杀人为真、陶文凤欲行不轨也为真,莱州知府颇有主见,并未受到幕僚的怂恿,屈打成招,逼迫陶丁氏认罪,反而仔细查探现场,找到了陶文凤带来的凶器,让陶丁氏免受五千杖刑,由此可见,心存仁善方为正道,那等下作的手段永远都不能拿上台前。”

听到这话,瑞王妃不由皱眉,还没等她开口,就被周清按住了胳膊。

“妙判一文小妇人也曾看过,本以为上面的五千杖是传抄之误,毕竟大周朝只有杖六十,没有杖五千的说法,没想到您竟然亲口承认了。”周清佯作不解,眼神不闪不避地迎了上去,将焉氏噎的说不出话来。

后宅女眷看的多是诗词歌赋,诵读过律文的人少之又少,她们便与本朝的儒生一样,对法令一窍不通,才会发现不了杖五千的疏漏。

柳贺年坐在案几前,俊逸清雅的面庞早已涨红如血。

月前文章将将完成,他便交给了父亲,请了无数文人传抄。等他发现错误时,妙判一文早已传遍京城,他再想改动,怕是难上加难。

柳贺年心如明镜,知道自己拒不认错,反而会丢尽柳家的颜面,还不如主动承认。毕竟他做这篇文章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让明仁帝顺从民心,将谢崇处斩,这些微不足道的瑕疵,也不必放在心上。

想到此,柳贺年缓缓站起身,冲着屏风略一拱手,歉声道,“谢夫人教训的是,有关杖刑,的确是柳某写错了,杖刑从六十至一百,并无五千之数,还请您莫要见怪。”

柳家本就势大,柳贺年又做足了虚心认错的姿态,厅堂中的宾客对他赞誉有加,连说此文瑕不掩瑜。

周清环视一周,杏眸定定注视着焉氏,继续发问,“柳公子曾经写过:妇女遭强.暴而杀死人者,杖五千,如凶器为男子者免杖,是不是?”

女人的声音十分清澈,如同山涧中涌动的甘泉,不带半点甜腻,显得干脆利落。但听在柳贺年耳中,不知为何,竟让他生出几分不妙之感。

“谢夫人说的没错,这话的确是柳某亲笔所写。”在座之人几乎都看过妙判一文,柳贺年根本无法否认。

见柳贺年已经坠入陷阱,周清双目越发莹亮,灿若繁星,“据小妇人所知,本朝的因奸杀死门并无这条律文,倒是前朝有相似的规定,难道柳公子抄录文章时,一时不察,竟将两朝的律令弄混了?

前朝皇室昏庸无能、横征暴敛,百姓民不聊生,这些法令如同枷锁,将他们牢牢压制住,本就不该存于世,柳公子竟以这种法令来夸赞莱州知府,不知是张大人判案时出了错,还是您刻意写成这般?”

此时此刻,柳贺年额角见汗,呼吸越发急促,双手颤抖地拿着帕子胡乱擦拭。

当时他被父亲逼着休了明玉,思绪如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他从山东送来的密信上看到了陶丁氏的案子,似拨云见日一般,认定了这是扳倒谢崇的好机会,随即做了文章,却没想到会产生这般大的影响。

看也不看满脸羞窘的焉氏半眼,周清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屏风处,让众人能将她的声音听得更清楚。

“大周律规定:妇女拒奸杀人之案,审有确据登时杀死者,无论所杀系强.奸调奸罪人均予勿论。女子活在世上本就不易,为保自身尊严与歹徒相斗,实乃胆识过人、勇气可嘉之举,本就无罪,莱州知府自无用刑之理,所谓天理昭昭,不外如是。但到了柳公子文章中,张大人是断案如神的青天大老爷,而遵循律法的锦衣卫却成了十恶不赦之徒。”

柳贺年紧咬牙关,目中隐隐流露出几分怒色,忍不住辩驳,“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镇抚司草菅人命,行事重上加重,难道在谢夫人眼中,堂堂大周竟是乱世?”

两人隔着屏风,当堂对峙,没有人在乎今日是不是焉氏的寿辰,毕竟比起柳家的名声,寿宴委实算不得什么。

“大周自然不是乱世,陛下垂拱而治,从未有压榨百姓之举,国家的税赋比前朝削减数倍,但法不可废、刑亦不可废。

柳公子生在高门,自不知寒门百姓苦。有人只为了几钱银子,便能做出鬻儿卖女的恶事,更别提还有不少贪官污吏,无穷无尽地搜刮民脂民膏,若无刑律,依柳公子看,该如何遏制于他们的恶念?以德感化?以礼服之?若您真能做到,再来驳斥镇抚司也不迟。”

柳贺年张了张口,竟不知该如何作答,他浑身僵硬犹如石雕,只觉得浑身衣裳都被扒的一干二净,让他万分羞耻,恨不得找条地缝儿钻进去。

许久没听到他的声音,周清低垂眼帘,语气逐渐平缓下来,“小妇人虽没读过几年书,却也清楚‘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道理,但更多的百姓连最基本的温饱都做不到,谈礼仪教化又有什么用?不过是纸上谈兵,不堪大用!还不如齐之以刑,就算民免而无耻,也能使大周长久的繁盛康泰。”

周清坐回原位,瑞王妃笑盈盈将茶盏送到她面前,笑道,“清儿还说自己没读过几年书,你说的那些道理,怕是许多人都不懂呢,快喝点水润润喉。”

“多谢王妃。”

手里端着茶盏,周清余光落在焉氏身上,见她面色忽青忽白,十分难看,心底暗暗发笑。

就算柳贺年高中状元又如何?从他立身不正、想用妙判一文煽动百姓开始,就已经跟谢家结下死仇,若真让他得逞,谢崇怕是性命难保。

他做初一,别人大可以做十五。

今日她给柳贺年扣了一顶纸上谈兵的帽子,再加上明仁帝对柳家万分忌惮,想必状元郎的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

越想越觉得畅快,但周清却没有得意忘形,只坐在原处,时不时与瑞王妃交谈几句,直到宴席结束,焉氏神情依旧不太自然,看着她的眼神好似淬了毒的刀子,显然恨得发狂。

坐着马车离开柳家,等到达府门前,她掀开帘子,便看到了一张万分熟悉的面孔,不是谢崇还能有谁?

“指挥使怎么在门外等着?若有百姓认出你的身份,肯定得唾上几口才痛快。”

面对爱妻的调侃,谢崇低低发笑,与清儿十指交握,另一手扶着她的腰腹,将人带下马车。

“听谢一说,刚才清儿在柳府大显神威,直将柳贺年骂的抬不起头来,当真给为夫出了一口恶气。”

两人并肩往卧房走去,周清压低声音问,“在妾身眼中,指挥使乃是顶天立地的伟丈夫,怎会任由柳贺年胡闹?”

“齐王与柳家生怕廖氏招供,近段时日派出了三批刺客,只可惜已经晚了。”

“晚了?什么晚了?”

“众人在柳府贺寿之际,廖氏已经招供,将齐贵妃给瑞王下毒一事交待的无比清楚,甚至还有齐家谋朝篡位的证据,这一回就算是神仙来了,齐王也翻不了身。”谢崇道。

第108章 倾颓

身为齐贵妃的大宫女,廖氏心里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阴私, 每当想起自己曾经做过的恶事, 她夜里都无法安寝, 觉得那些枉死之人会从地狱中爬出来, 找她复仇。

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 廖氏恨不得让那些秘密彻底烂在肚子里, 但天不遂人愿, 她被谢崇抓到了诏狱中,严刑拷打、威逼利诱,这样的日子过了不到一个月, 她就再也忍不了了,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尽数吐露。

谢崇把证据整理抄录一番, 亲自送到了御书房。

这么多年了, 明仁帝早已察觉端倪, 对自己的儿子也有几分了解,看到这份奏折,他面上没有半点惊色,只摆了摆手, 吩咐谢崇先回府,他要好好考虑该如何处置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