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霹雳+天之痕]今天给笔友写信了吗(58)+番外

作者: 九月雪六月霜 阅读记录

上官震远被他气得不轻,只是他不及杨硕善辩,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该如何辩驳,只能恼火地瞪着杨硕,因这无处发泄的憋闷越发恼火了。偏偏这时,刚刚到来的斛律安恰巧听见了杨硕的最后一番话,哈哈大笑道:“硕小子说得不错,的确应当如此。上官老弟,你也不要那么斤斤计较、多管闲事了嘛,就让硕小子耍耍看呗,我们也能看个热闹。”上官震远只觉一口真气要从喉间喷出,声嘶力竭地冲着这傻大个喊道:“军营里是看热闹的地方吗?!”

“我也觉得杨硕说得不错。”

上官震远一个猛回头看向说话人的方向正想要教训一番却顿时矮了下来,原来那话竟是不知何时已到的韩腾说的,他虽然已经是六十岁的白发老人了,但依旧是虎背熊腰的威风模样,英勇不减当年。他大步飒沓地走近,一下子搭上了杨硕的肩膀,亲切地说道,“不如老夫亲自来见识一下杨硕小将军的枪法吧。”杨硕暗叫一声不好,干笑着正想找理由拒绝,却发现韩腾面上的亲切笑容一收,露出了如同夜叉一般恐怖的神情:“还是说,杨硕小将军看不起我这个老头子吗?”

“不,不敢。”

“那便好……”韩腾拍着杨硕的肩膀哈哈大笑道,“来来来,我们去那里的空地。”

阿药看着两人远去,忍不住笑了一下,她看向同韩腾一道来的杨拓,在看清他面上的担忧和不赞同后才微微收敛了笑意,摸了摸鼻子解释道:“我原本不想掺和进战事里来的,这次来洛阳也只是为了对付一只蛟精,没想到正好撞见杨玄感攻打洛阳城。”

“既然如此,你便应该早点到大兴去。”杨拓说道。

“大兴城会比师兄身边更安全吗?”阿药反问道,“如果连师兄的身后也不安全,那这世上也就没有安全的地方了。”

“即便是这样,你能保证你一直乖乖地呆在我身后吗?”杨拓犀利地问道。

阿药低下头去玩自己的衣角,她并非不擅长说谎的人,但对杨拓说谎总是太过困难,还不如暂时服软,先争取留下来然后再徐徐图之。

杨拓如何不知她打算,叹息道:“你平日里总不喜欢和独孤郡主打交道,这些伎俩却是学得炉火纯青。”

“我才没同她学。”阿药回道,话一出口便觉得太过刺耳,她在心里暗骂了一句土神门,心想都是他的错,害得如今她说话也带着刺儿。她暗自反悔,又不知道怎么补救,或者说她就是不愿意说半句那个总是费尽心机缠着杨拓的郡主的好话,只好闷声不吭。

杨拓又是一声叹息,身侧原本在瞧热闹的上官震远和斛律安两人也随便找了个借口退下,杨拓示意阿药跟着她进入帐内,看着她说道:“我知道你不喜欢她,但她终究是皇亲国戚,你还需忍让一二。我知你不愿折腰,我又何尝甘愿,只是你我既然没有像义兄一样揭竿而起的心思,便需要努力留在朝堂之中,不然所谓的昌平盛世、所谓的安邦定国真的就只是闲来无事时闲咏的空话了啊。”

阿药没听清他说了些什么,只是听他还叫杨玄感“义兄”就在心里大叫了一声不好。杨拓说了几句后见她面色郁郁、神色空洞,心思兜转间便知道她所忧之事为何了,宽慰道:“你不用担心,我心里有数,方才我同韩将军定下的计策既可退敌也可保全义兄。”

阿药想要再问,但见他并无多谈的意思,便也只能悻悻作罢。她感到气氛又一瞬的尴尬,于是拼命地找些话题,恰在此时士卒来报,说琵琶姑娘领着一对姐弟来到,请示杨拓该当如何。阿药这才想起了可以说的事,她将小雪的事以及她自己的猜测尽数说了,杨拓神情越发肃然。

“我使用轩辕剑之时……你会头痛吗?”他问道。

阿药没想到他关注的是这一点,一时语塞,片刻后才吞吞吐吐地说道:“我想也未必,许是第一次见识的缘故,不如师兄你这次再使一次试试?”

这提议还有她的另一份心思,轩辕剑下不留半点余迹,到时他们推脱说以为杨玄感已经化成飞灰因而没有继续搜寻也容不得别人质疑。

“不……此次没有必要……”杨拓皱着眉说道,“以后想必也没有必要。”

阿药开玩笑道:“师兄,话可不能说得太满。”

“我的意思是,就算有,那……”杨拓轻声说道,“也只能算是天意如此了,拓也阻止不了。”

阿药愣了一下后才反应过来那是什么意思。

轩辕剑只有在面对难以战胜之敌时才会被使用,但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敌人出现,那大隋也是无可救药了,杨拓自然也不会再做无用功。

在明白了这一点后,阿药感到莫名欢欣,神色也轻松了不少。

杨拓没有急着去见小雪,大概是不希望在大战将临时像阿药一样闹出头疼的毛病,他让人安置好小雪姐弟和琵琶后,便依照原定计划有条无紊地调兵御敌。他不仅自身武力出众,也同样精通奇门之术和兵法,虽然他手上的士卒数量远远少于杨玄感,但杨玄感却讨不到半点便宜,反而吃了不少的亏。也许是觉察到了守在这里是杨拓,又或许是后方的追兵将至,在打了三天后率军撤退,此时杨拓领军追逐,一路上将其杀败十数次,以极其强势的态度将杨玄感往山林里逼,表面上是要赶尽杀绝,但阿药知道他是在为杨玄感奔逃创造最佳的条件。

相信有鬼谷/道术的帮助,杨玄感应该不难逃走。

然而无论是阿药还是杨拓都没有想到,他们没有等来杨玄感失踪的消息,反而等来了一身是血的杨积善。

捧着杨玄感的首级嚎哭不已的杨积善。

作者有话要说:

阿药:都是土神门的错,我说话也冲了!

土神门:……这是第二口锅了吧?至少第二口锅了吧?!

*****************************************************

下章放一下杨玄感视角,可能有点虐……可能……

第54章 番外一

春日阳光正好,就连那些终日与发了霉或迟早发霉的书册作伴的老书生也会出来散散心,杨玄感处理完一天的公务,也想要趁着夜色尚未降临的时分出去转转,恰好看见手下有人一脚踩在石阶之上,摆出横刀立马的姿态正在给垂髫孩童讲故事。

“却说那豫让的脖子上架了那么十几柄刀剑,寒光凛凛,但他亦是凛然不惧。这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像老虎似地,恶狠狠地对那赵襄子说……”讲故事的人压低了声音,中气十足地学着想象中豫让的样子低吼道,“‘你当日谋害智伯,我今日便要取你性命。’那赵襄子被他的气魄吓得肝胆俱裂,却依旧不死心地想要拉拢他,劝道,‘你也是条好汉子,不如为我效劳,保你今后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你猜那豫让怎么说,他大笑一声,说道……”

“士为知己者死。”杨玄感轻轻地接道,但实际上那讲故事的人所说的并不是这一句。杨玄感摇了摇头,心想幸好自己方才没有自作聪明大声说出来,不然或许会有几分尴尬。庆幸之后,他又是一阵尴尬,太史公对豫让的记载他已不能像少年时那样倒背如流了,但其中“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一句的印象最为深刻。他记得正史中赵襄子亦是一位君子,然而方才那故事中显然将他说成是无胆鼠辈,这也算是讲故事的时候常见的情况了,与正对立的必然是邪,若豫让是“义”的,那么只有在赵襄子是“不义”的时候故事才好听。

今后史书会如何评价他呢?今后那些流传的民间故事会怎样记载他呢?

今后史书会如何评价他父亲呢?今后那些流传的民间故事会怎样记载他父亲呢?

想到自己将要谋划的大事,杨玄感忍不住想到了这样的问题,但又觉得这些事未免太远了,而且那不是他能够决定的。他听着身边传来的那些有着烟火气的欢声笑语,感到心里安定了一些。他喜欢听见这些声音,他希望善良、正直、踏踏实实过日子的人能够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