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锦绣田园:灵泉农女种田忙(167)+番外

作者: 风染夏凉 阅读记录

沈氏听着在心里算计了一下,不过这里不是说事的地方,便打算等会儿和季非夜好好说说。

待巳时初,早点铺收了摊子,季非夜帮着一起把前面铺面的门关上,夏天食材不易保存,所以沈氏很多东西都备的不多,这会儿不少东西都卖空了。

在镇子上不好养猪,沈氏每日剩下来的这些东西都会有专门收潲水的人过来一起收走,拉回去喂猪的。

把所有的盆盆罐罐全部洗干净了,柜台擦了一遍之后,潲水提到后院门口等人来收,这一天才算忙完一个段落。

沈氏在厨房里忙着晚饭,季非夜便和她说了这凉皮凉面的事情。

“麻烦倒不麻烦,这都能提前做好,到时候凉皮改刀切一下,拿调料那么一拌就能吃,本钱也不费,也不用卖多贵,就卖一个夏天。”

“我听着你说的那凉皮的做法还好,凉面要用挂面?”

“这倒不拘,只是面需要有韧性,最好用碱水面,要拉的细一些。”

沈氏点点头,“若是做面倒也不难,只是那凉皮,怕还是要你教我怎么弄,不过又酸又辣的,也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

“咱们下午可以先做做凉面。”

沈氏现在对这个早点铺子特别上心,就这么个早点铺子,除去每日本钱和租房子的花费,还有自家人生活所需,每个月净赚在手的竟有小五两银子,这可比以前他们在村子里的时候一年到头土里刨食赚的多多了。

除去分给季非夜的钱,沈氏又给家里几个人全部置办了新衣服,手里还有剩余的银两。

因此听季非夜说这两样吃食简单,心思就动了起来。

吃过饭,沈氏便有些迫不及待的拉着季非夜进了厨房。

娇娥也过来帮忙,三人忙了一下午,把凉皮的粉洗了出来,余下的面筋加了老面头放在一边发酵。

而案板上放着的则是她们做好的碱水面。

“这放一个晚上,等下面的粉全部沉淀下去之后,咱们把上面的清水去掉,再来做凉皮。”

至于凉面,晚上差不多就能吃上了。

孟初春和孟天长歇了一下午,刚走出房门就看到孟娇珊扑过来,“爹,大哥,咱们晚上吃凉面!”

☆、第404章 可行

凉皮凉面古已有之,不过云林镇这边人却很少吃这个东西,这里是水稻主要产区,日常都是以米饭为主,其次才是玉米红薯和小麦这些经济作物。

像是孟家以前那样顿顿米糊糊和黑面馍馍,都还是以往他们住在北边的习惯。

沈氏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还不曾这样吃过凉面,吃了只觉新奇,却也觉得开胃爽口,倒是孟初春吃着觉得喜欢。

他喜欢味重一些,还多加了一勺辣椒油。

“大哥果然和夫君是兄弟,都喜欢吃这个。”

“四弟没怎么吃过这个,我小时候那会儿,街边就有摊子卖这些,半份凉面加半份凉皮,两个铜板一大碗,黄瓜丝豆芽,加上麻酱,醋和辣椒油浇上去,叫上朋友一起去吃,能吃顶饱。”

“我也喜欢!”孟娇珊那碗里没放多少辣,就这样小姑娘还是吃的鼻子通红,不停的吸气,一边吸气一边还要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家听着都笑了,沈氏赶忙把一碗凉白开放到她手边,“辣到了吗?赶紧喝口水!”

等到季非夜和孟初冬洗漱了回房里,季非夜看着孟初冬的脸,“我怎么觉得你今天好像很开心的样子?”

孟初冬摸了摸自己的脸,“有吗?”

季非夜肯定的点了点头,“有,从早上起,你脸上的笑就没下来过。”

“嗯,”孟初冬也不否认,“我看到三娘就觉得开心。”

他在季非夜旁边坐下来,“我也不知道怎么了,见不到你的时候,只觉得满心里都是你,见到你了,看到你在这里就觉得特别安心。”

季非夜怔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孟初冬在说什么之后,心里蓦然生出一些甜蜜来,她脸上也不自觉的挂上了笑,眉眼弯弯的看着孟初冬,“就算你说这些好听的话,我也不会来镇子上的。”

孟初冬并不失望,“嗯,三娘想要怎样我都听你的。”

“三娘不过来,我就常常回去看你。”

“那是一定的,那里才是咱们的家。”季非夜丝毫不知道客气是什么。

“你还要看书吗?”

“不了,”孟初冬扶着季非夜在床里面躺下,然后转身吹灭了油灯,拿着扇子在外面躺下,“光太暗了,伤眼睛。”

“嗯,晚上最好不要看书。”

孟初冬慢慢的给她打着扇,季非夜感受着这一阵阵的凉风,慢慢闭上了眼睛。

很快屋里便没了声息,孟初冬睡了过去,季非夜却是进入了空间。

一夜修炼至天亮,季非夜起床之后,帮着沈氏忙了一早上,等到收了摊子,她们才继续弄那凉皮。

把上面的清水舀掉,下面的淀粉相当的粘稠,用力的搅拌成面糊,这才好摊成凉皮。

因着是试一下,沈氏便没有弄太多,这些面糊也就摊了十张凉皮。

然后就是把发酵好的面筋蒸熟。

末了面筋切成小块,凉皮切成条,加上和黄瓜丝和烫熟的豆芽,用调料拌了,一碗凉皮就好了。

沈氏干脆就没再弄午饭,随便加了两个菜,中午大家就吃的凉皮。

“这卖凉皮凉面我觉得可行,咱们可以明天先试着卖一些。”沈氏提议道。

孟初春自然是同意的,季非夜自觉功成身退,打算再陪孟初冬一晚上,就回村子去了。

☆、第405章 要出嫁了

姗姗来迟的,这一年的梅雨季节终于来了。

连续下了好几天雨,往日的燥热一扫而光,不仅仅是家里,整个环境都有一种潮潮的感觉。

正是做酱豆和腐乳最好的时节。

然而酱豆季非夜还知道那么一点,腐乳她就完全不会了。

这种事情她通常都是请教桂花嫂子的,桂花嫂子自身不辞辛苦,跑到季非夜家亲自帮她一起弄。

“其实咱们村里酱豆和腐乳做的最好的就是铁根婶了,不过她现在忙着,估计也没空做。”桂花嫂子的手艺也是问铁根婶取过经的。

“看这天,我估计芳娘出嫁那怕是晴不了。”

距离六月初十就五六天了,这雨一直下到现在,就没见停过。

季非夜后面的那个小池塘里的水偶尔还会因为排水不及要溢出来,平时摆在花坛上的碗莲和玉露也都收到了屋里。

“说不好,年年都要来这么一遭,要是下个十几天,田里可就遭殃了,前一段时间死不下雨,现在要涝了,今年的收成就要不好了。”时下种田都是看天吃饭,季非夜瞧着这一年的天气,实在是说不上好。

把煮好的豆子铺在放了稻草的簸箕上面,又在上面盖了一层干稻草,然后塞到阴凉略有些潮湿的地方让它发酵。

腐乳处理方法稍有不同,但是同理。

这样花了两三天,才把这些都做好,接下来就静静地等它们发酵了。

而在这等待当中,六月初九悄然而来,芳娘六月初十出嫁,娘家这边办酒就得六月初九办。

季非夜起了个大早,到自家后院折了根桂枝,小小的红色荷包里装了六十六个铜板,还塞了红枣花生和莲子在里面,再加上桂枝,便是寓意早生贵子之意。

她和桂花嫂子都答应了早点过去帮忙,季非夜便在自家门口的小河边等着桂花嫂子。

一连下了好多天的雨,这天早上终于停了下来,虽然天还阴着,可也比那阴雨绵绵让人觉得舒服很多。

桂花嫂子来的很快,跟季非夜打了招呼之后,两人便一起朝着铁根婶家的方向走去。

两人来的早,其他客人还没来,铁根叔笑的合不拢嘴,“三娘,桂花,快去里面坐。”

今天过来主持宴席的,除了里正爷爷以外,还有一位凌姓老人也是村里威望很重的一位老人,季非夜过来的这么早,却看到他已经在屋里坐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