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良田锦绣:药香小农女(118)

作者: 独步阑珊 阅读记录

卖鱼虽累,但一个月下来还有好十几两银子。

十几两银子在寻常百姓眼里不算是小数了。

可相较于豆腐作坊和淀粉作坊就不值得一提了。

最重要的是昨天分家,鱼方子被分了出去。

以三房的性子,日后,想必肯定会跟他们家争抢生意。

这……

“昨天分了家,今天三婶儿就领着三叔和三郎回王家村了,说是不回来了。”

说完上一句话,不等柳氏开口。

孟荷香扫了一眼坐在一边跟着三丫学打络子的苏锦莲,接着回头小声跟柳氏说道。

而她再小声屋里的人都听见了。

所以都抬头看了她一眼。

“你三婶儿一家走了?”听孟荷香这么说,柳氏愣了一下,手中搓着的线顿了顿,愣了一下,接着道:“你三婶儿就是鬼心眼子多,待会儿回家记得告诉你娘,让大郎和你爹出门卖鱼的时候小心点儿。”

王氏回娘家依仗的就是那张鱼方子。

拿到鱼方子,她肯定会做卖鱼的生意。

在老苏家,她施展不开手脚,可是回了娘家有她三个哥哥给她撑腰。

这生意做起来可不是很容易。

“二婶儿这是啥意思,为啥要让大郎和爹小心点儿,难不成三婶儿……”

听柳氏这么说,孟荷香倒是皱起眉头来,很是不解。

“这事儿你不知道也不怪你,”谁让你是新嫁妇呢,没听说过也是情有可原的,“你三婶儿有三个哥哥,说不好听些都是些无赖,这鱼方子要是落到他们手里,估计要坏事儿。不过,也有可能是我杞人忧天了。”

柳氏虽有这般猜测,但是却不敢保证。

好歹还有苏云安在那里,想是他们是不敢的。

“我知道了,等我回去跟我娘说一声。”

听柳氏这么说,孟荷香眉头皱得更深,却是没有反驳。

而是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显然把柳氏说的话当成了一回事。

“你别走神了,这络子都快被你给打坏了。”

听孟荷香说王氏领着一家人回了娘家,苏锦夏却是没有放在心上。

只道这个王氏怎么不把豆腐作坊里的二郎带走。

正文 第二百六十六章 松一口气

苏锦夏不把这件事当回事儿。

可苏锦莲却是放在了心上,听到孟荷香的话后,身子一震,显然有些不可置信。

接着,眼神黯淡起来。

有些悲伤。

但接着又叹了一口气,像是松了一口气。

不过,看样子心里还是有些难受的吧。

王氏带着一家人离开,连跟她说都没说一声,这……

“对不起,对不起。”

被苏锦夏这么一说,苏锦莲看了看手中的络子,果然在自己走神的时候把它打的不成样子。

见此,便连连道歉道。

“没事儿,一个络子而已,继续吧。”

这个苏锦莲在老宅的时候,还雄赳赳气昂昂的对谁都不太客气。

可这才几天竟转变这么大。

她不过小声提议一声,就这般道歉。

实在是太过小心翼翼了。

不愿再跟她掰扯,苏锦夏只撂下一句话,便没有再吭声了。

而苏锦莲见此,把络子给拆开,又重新打了起来。

孟荷香看来就是来串门的,期间不免也有套近乎的意思,不过都被柳氏三两句话给应付了过去。

见此,孟荷香也不恼,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坐了有小半个时辰,在镇上定制的大床就被店家用牛车给送了过来。

大床安置在西间,整整占了有一半的空间。

和里间的大炕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睡上四五个苏锦夏这么大的人完全没有问题。

付了钱,送走人家之后。

这边柳氏已经把缝制好的一床被给铺了上去。

孟荷香在苏锦夏家里坐到该做晚饭的时候才离开,走之前,柳氏留她吃饭,但被她拒绝的干脆。

她走了之后,柳氏就去厨房做饭。

苏锦夏进去烧火帮忙。

“三丫,你下去去作坊卖淀粉,一共卖了多少银子?”

碍于孟荷香在,这个问题,柳氏憋了一个下午都没问。

现在正好逮住机会,才问了起来。

一边问着,一边手里也不闲着。

把馒头放到蒸笼上,顺手盖上锅盖。

“作坊才运作了三天,一共生产了四千三百斤(上网查了一下,一斤玉米面生产七到八两淀粉,我按七两算的)淀粉,一斤按三十六文订的价钱,算下来是一百五十四两零八百文钱,人家正好给凑个整数,给了一百五十五两。”

听柳氏问,苏锦夏也不瞒着。

一边伸手往锅底填着柴火,一边扭头快速看了一眼门外,见没有人,便跟柳氏小声说道。

而柳氏一听她的话,呆滞了半晌,才吞吞吐吐的道:“这……这么多。”

一百五十五两!

倒是把柳氏吓了一跳。

先前,她就知道卖淀粉挣钱,三丫也跟她说过,可没想到竟这么赚钱。

一百五十五两,除去卖粮食的成本,以及工人的工钱,这至少挣一半的钱。

这才三天,要是一个月,那就是至少七八百两。

要是一年下来……

柳氏连想都不敢想。

捂着心口,缓了好一会儿,柳氏才回过神来。

“咱家挣钱这事,千万别往外说漏了嘴了。”

说也不要紧,就害怕有心人红了眼。

他们一家小的小,弱的弱,万一有坏人起了坏心思,那就完了。

所以柳氏赶紧叮嘱了一遍。

正文 第二百六十七章 夏收农忙

“我知道了,娘,你就放心吧。”

见柳氏这么紧张,又这么谨慎,苏锦夏失笑的摇了摇头。

不过,倒是理解柳氏为何这般。

要是她一直生活在苏家村,她也不敢想想。

做好饭,苏锦夏就把藏钱的地方告诉了柳氏。

让她有用的话就去取。

虽说家里还有两千两的银票,但是柳氏去不敢拿去花,现在这一百多亮都是一个个十两的银锭,花着倒是方便不少。

日子不知不觉的过着,天也越来越热。

转眼间,日子到了七月初三。

七月初三本不是什么大日子,不过整个苏锦夏却都忙活起来了。

站在门口往南边地里望去,一片一片金黄的麦田里,一个个村里人扎着头巾,在阳光下不顾脸上的汗水,挥舞着镰刀。

大人们在前面割麦子,稍大的孩子们在后面把割下来的麦子,一堆堆的捆起来,到时候好弄到地头圆场里。

稍小一点儿的孩子,则坐在树边阴凉的地方,给大人们倒着水。

苏锦夏家里没有佃地,所以一家人倒是无事可做。

虽是这样,可柳氏还是有些愁眉苦脸。

“三丫,你说我该不该去帮帮忙?”

屋里炕上,柳氏正缝着苏锦夏秋天要穿的衣裳,突然抬头问道。

这是第四遍了!

前三遍,苏锦夏没有吭声。

可这一次却抬头看了一眼柳氏,道:“娘要是想去,不如去姥姥家帮帮忙,正好我也想去姥姥家了。”

老宅那边不过几个月,把二房三房四房都分了出去。

而且基本上都是净身出户。

所以家里佃的十六亩地都交给了大房。

十六亩地,每天还去卖着鱼。

家里现在能干活的不过是苏老头,苏云德,苏瑾昊,还有张氏。

不用想,现在那边忙得已经是顾首不顾尾。

今天一早,苏云康耐不住性子,去老宅帮忙去了。

柳氏心里想着,也想去帮帮忙,不为别的,只是良心难安。

可是苏锦夏听柳氏这么说,倒是不大愿意。

现在收麦子,其实老宅完全可以把卖鱼的事情给停上几天,可偏偏那一家人钻到钱眼里了。

为了钱,就算是累死,也舍不得歇上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