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姜姬(909)

他在家中痛悔不已。可惜一切都晚了。

云重在家中大骂,可王家似乎也察觉到了他的不善之意,王光虽然年轻,但辈份高,一时之间请辞守孝之人多不胜数。

云重本就没多少耐性,好不容易做成的套子竟然松了,他骂道:“既然如此,我就自己来!”

他开始派兵登门索钱。

叫云重意外的是,这钱,竟然要得相当容易!

他只是让人把各家一围,钱很快就送上来了。

这是怎么回事?

等云重把钱都收上来后,看着满营的钱箱,他不觉得高兴,反而感到不安。

“河谷竟然如此富庶?”他问左右,“你们觉得呢?”

左右中有一人出列道,“将军不知,河谷粮在外面一斗能卖一百多钱呢!河谷人可不缺钱!”

云重听了都不敢相信!

“一斗百钱?”平时一斗粮最多三、四十钱,河谷粮翻了三倍不止。

他命人去外面打探,结果竟然是真的。

据说是因为最近几年大梁连遭战祸,各城都缺粮,所以粮价升高。至于为什么河谷粮价在外面涨得这么高……这就不得而知了。

但不管怎么说,河谷粮在外面卖的话,比别处的粮要高两三倍,这个是真的。

云重顿时觉得自己受骗了!他不该找这些人要钱!应该要粮啊!

他心思一转,喝令众人:“去,把钱给他们送回去,就说,将军我要用这些钱买粮!”

公主城。

姜姬见到了马三,也知道了云家的大公子在河谷玩的心眼。

还算有点小聪明。

姜姬让马三好好休息,暂时不必急着回河谷。

马三:“公主,我回来的路上听说河谷粮又涨价了?”

姜姬失笑:“看到钱不让你嫌,心痒痒了?”

马三不好意思的点头。

他有把握这次去能把河谷的粮全都买回来!

姜姬想了想,对他说:“这样吧,你想办法把河谷粮价高的消息送给云重。”

马三点头:“这个不难。”

姜姬又道:“如果他已经知道了,你就想办法让他抢光河谷的粮,不管他开价多高,你都接受。”

马三笑道:“故计重施。”

郑王不就是倒在此计之下的吗?

姜姬送走马三,叫来段小情,问他能不能去一趟凤凰台。

“替我王送去给庆王的祝贺。”姜姬说。

段小情熟门熟路的说:“公主,要写国书吗?”

姜姬笑着点点头,拿来鲁国王印。

段小情仔细想了想,大笔一挥,递给姜姬查看。

姜姬看过后让他再写得露骨一点,对庆王要极尽吹捧之能。

段小情又改了一次,用尽全力吹捧。

姜姬看了才点头,用了国书,交待段小情,“见到庆王,他说什么你都应。”

段小情皱眉:“都答应?”

姜姬点头:“都答应。”

段小情:“那他要是当真怎么办?”姜姬笑道:“他活不到立国的时候。啊,对了,如果徐公难为你,你就对庆王提一提他在河谷的大公子,说大公子收了很多钱,现在已经快把河谷的钱都搬到他自己家去了。这样徐公就不会针对你了。”

段小情这个听懂了,笑道:“公主与徐公有盟约吗?”大家一起坑庆王?

然后公主“吓唬”徐公,让徐公以为她有与庆王交好之心,这样徐公就会忍不住干掉庆王了。

但公主又担心他受池鱼之秧,向徐公表示,她其实也在下手坑庆王,只是针对的是庆王的大公子。

姜姬冷哼:“是他先坑我的。”

所以,她可以负责解决在河谷的庆王儿子,庆王本尊就交给徐公去干掉吧。

这很简单吧?

第615章 诱人之物

河谷出产最多的就是稻子,也就是大米。那里的稻子品种非常多,都是本地稻种,没有进行过人为的改良,也就是说,河谷的丰收,完全是天意。

姜姬看着面前一斗斗的河谷稻,心里真是羡慕得要死了!

稻子品种虽多,但河谷人种地是家传的本事,几百年来,他们都只从事这一项工作,几乎没有换跑道的机会。

顺便,河谷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不许从商的,也不许从事除了种地外的其他职业。

后来可能压迫得太狠了,河谷好几代都一副“老子很想反”的架势。不敢反的顺民就逃走,宁可逃到别的地方去当野人都不当河谷人。

起因就是粮税太重了。也是上面的人不给河谷人活路,层层加粮税的结果就是河谷人能种出养活半个大梁的粮食,自己却动不动就因为交不够税被索拿。

这日子过得,不反抗也不科学了。

后来河谷人就可以读书了,读书成了河谷人除了种地之外的第二条出路。

颁下如此恩旨的那一任皇帝真是相当高明了,他不但一下子就把河谷人积攒的怨气一扫而空,还当时就把当地以王家、李家为首的著姓家的子弟叫到了凤凰台,意思意思给了他们一点奖赏:好几百卷书。

读书本来就比干别的更“高级”,也更容易出穷光蛋,

干别的好歹每天都能赚点辛苦钱,读书,不读上十年二十年的,都看不出成果来。又因为有人确实靠读书出头了,那剩下的人不出头,只能是自己的错了。

河谷人没有变得比以前更富有,日子也没有变得更好过,粮税甚至也没有变轻,但社会气氛却一下子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但没人反了,没人逃了,还有更多的人自动自发的维护河谷现有的制度。

为首的就是四姓。

粮税是按人头收,孩子落地就算一口,出娘胎就交税。后来河谷百姓就不敢生孩子,落地就把孩子弄死,不管男女都不敢要。

后来四姓开始干预,不许他们杀子,百姓们就又想了一招:把孩子扔了。

刚落地的孩子往野地里一扔,那也是死路一条。

再后来,四姓就开始把百姓变成自己的家奴。粮税就成了主人的事了,百姓发现这样就不用交税了,争先恐后要当奴隶。

天长日久了,四姓吞掉了河谷本地的百姓,真正把所有人都变成了自家人后,他们开始自动自发的“对抗”皇帝和粮税。

办法也很简单,就是隐户。

四姓把持河谷后,当太守的都是自己家人了,报上去多少人不是随自己的心意了吗?凤凰台又不会每年来查一次河谷有多少人?

姜姬从凤凰台带出来的诸多典籍中,记载着河谷目前的人口数,但最后一次清查日期是三十年前。

也就是说这三十年,河谷交税的数额从来没变过。

而这三十年前的数字是当年的李氏交上来的,对比原数,不但没上浮,还下降了。

李氏原卷就称河谷在过去十年一直在受灾,所以百姓少了很多。

理由很充分。

之后去查探的官员也称确实河谷的街上确实没什么人,好像人都不见了,城外的野坟也多了很多,所以应当是真的。

皇帝也不得不采信了。

总之,离得那么远,也不能真派人去把那河谷的人一个个数一遍,不信又能怎么办?

而姜姬觉得,这还是人头税不科学。人是变多了,地又没变多?除非河谷的耕地一直在渐渐扩大,那加税还有理由,不然人头税只会让百姓畏惧高税,不敢繁衍。

不过,这些她都不管,她只要收粮就行了。河谷人不可能把粮一直屯着,只要让河谷人发现种地是有好处的,卖粮可以得实惠,他们就会自动自发的开始种地了。

就比如现在,河谷粮源源不绝的运进公主城。

姜武说:“这是因为你开的价高!”他开始发愁欠下的债了,那可都是姜姬欠的!“要不要抢一座铜山?铸钱?不然,那崔家不是有银山吗?你怎么不去夺了?”

姜姬摇头:“银山没那么重要……我不夺,他也会把银子送来的。你不用担心那些欠债,其实没欠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