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黛玉与达西(186)+番外

作者: 云柒七 阅读记录

黛玉却不动:“你又不是巧姐,哪里还需要别人教。”

“所以她不离家出走了。这么给人教了吃巧克力,都不会想到离家出走的。”

黛玉从桌子上往达西那探着身:“那你现在也不会想到离家出走了吧?”

达西也探过了身,头挨着黛玉的头,眼睛对着黛玉的眼睛:“那你会一直教我吃巧克力吧?”

黛玉噗嗤笑了,退回了身:“哪有这样的道理。”又指着外面,“好像你的小秘书来找你了。请他进来喝下午茶吧。”

“真是没眼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来什么时候不该来。”达西说了句,还是站起来,迎接温得先生。

黛玉大大吸了两口气才把笑给憋了回去。

长安城里王侯、权臣家纷纷派夫人去看望黛玉的事,贾家上上下下的是都知道了。最激动的是贾赦和贾珍,俩人最近常在一块。

慢慢地外面就有了传言,黛玉是当初也是贾家推荐出去的,就算舍不得,为了国家大义,贾家还是让自小养大的外甥女远嫁西洋。

如今外甥女以郡主身份回来,贾家把荣禧堂腾了出来。

这个话听得挺像真的,贾家已经和亲了一个,再多一个也正常。

雪雁听到了这些话,气不过跑来跟黛玉说:“他们怎么这么不要脸,连这种谎话也能说得出来。”

“那去一个个辨?告诉他们事情不是这样的?”黛玉笑着问。

“所以我才气。”

“这气了才没有道理。等过几天我们走了,这事自然就消停了。”

紫鹃眼睛动了动:“这要过年了,老太太不会想让姑娘过去过年吧?”

黛玉摇了摇头:“老太太不会,有人会这么想。”

贾赦就这么想,让邢夫人去跟老太太提了。提得时候,正是黛玉来看贾母的时候,贾家的太太、奶奶、姑娘都在。

难道说话的邢夫人就问黛玉:“姑奶奶过年打算怎么过?”

“洋人的年已经过了。不过他们没过咱们的年,所以准备也让他们热闹下。”黛玉笑着。

“那他们会给姑妈和姑父磕头拜年吗?”巧姐挨着贾母问。

“那可不会。再说他们磕了,我也给不起那么多压岁钱。”

贾母就笑了起来:“你如今也算这个了?这可不是你该算的,是凤丫头喜欢算的。”

宝钗笑道:“亏得琏二嫂子不在,不然又要说老太太先试试了,看不成就拿她作幌子了。”

“哎哟,可不是。这话凤丫头是会说的。”贾母就对巧姐说,“回去跟你娘说,让她好好养病,过年时来给我磕头,我给她压岁钱。”

众人都笑了。可听老太太这话却觉得不吉利。小孩子给压岁钱,那是让小孩子好长大。凤姐一个大人给压岁钱,恐怕是借这个冲冲喜了。

这么一打岔,邢夫人再想拾起话头也不容易了。等从贾母这出来,黛玉便约着宝钗去看凤姐了。

凤姐的精神倒还好,瞧着人也比前阵好些。黛玉放下了些心,前面自己是多想了。

凤姐问了几句老太太那怎么样,就瞧着黛玉:“我一直想问你件事。”

“什么事?”黛玉笑着,心里却猜着凤姐要问什么,难不成跟巧姐有关?

“你是怎么降住林姑爷那样的人物?”

黛玉脸刷得就红了。宝钗嗤嗤笑:“这可是要问住颦儿了。”

“啐,你们嘴里就是没好话。”黛玉红着脸笑了,“这种事还问得出口。”

“这有什么问不出口的。”凤姐眼皮子挑了挑。

黛玉站起来就要走,给宝钗拉住了:“走了不就没意思了。再说,还有正经事跟你商量呢。”

凤姐又笑了起来:“可不,真的是正经事。”

黛玉瞧着凤姐和宝钗:“什么正经事?”不知道是不是跟外面的那种传言有关。

“你先坐下来。”宝钗拉黛玉坐了下来。

黛玉等着凤姐和宝钗开口。俩人先对视了眼,凤姐对宝钗说:“到底你是识文断字的,这事还是你来说吧。”

“到底什么事,还这么慎重。”黛玉心里打着鼓,脸上笑着。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依旧会是万字三更,么么哒

第163章

宝钗看着黛玉, 便知道黛玉紧张, 笑道:“可不就是个慎重事。过会儿, 你可得好好想想再开口。”

“这么说,我可不敢听了。”黛玉转了个身去看凤姐, “看看宝丫头, 如今成了掌事的宝二奶奶, 就能唬人了。”

“我唬什么你,不过就是和琏二嫂子一起跟你商量件事。”

“说了半天,到底是什么事也不说, 可不就是要唬唬我。”黛玉笑着,心里疑惑不知道是什么事。要是贾府的事,可不是自己一个外人能说的了。

“三丫头的事。你说能不是个慎重的事。”宝钗叹了口气,把封信递给了黛玉,“你看看。”

黛玉接了过来, 把信展开一看,是探春的笔迹,上面只说塞外风光, 再说是说自己每日看着草原羊群。没提鞑靼的那位王爷, 就问了老太太、太太好。

可信里的字句没半点喜悦, 再看日期应该是前年的。

“最近没来信?”黛玉把信还给了宝钗。

“一年多没信了。以前想得路途遥远, 哪能老来信。老爷也去理藩院打听过,说是每年鞑靼国都会派使节来,这信也是前年底鞑靼国的使节带来的。今年,鞑靼国的使者也来了一个多月了, 不说三丫头的信,就是派个人上门来报平安也没有。赵姨娘求老爷去打听,老爷打听不出来。”

凤姐瞧着黛玉,叹了口气:“这事还瞒着老太太,可总不能老瞒着下去。如今没过年,老人家还可能想着鞑靼国的人没来,等过了十五,不用说,老人家也会能猜到了。老太太的身体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宝钗也叹了口气:“要说起来,探丫头的性子也是个烈的,在家没吃过什么苦。当年和亲的事,家里就她和四姑娘,探丫头自己应下了这事。还说从此就把她忘了吧。”

凤姐和宝钗都没说让黛玉求达西帮着打听,黛玉却不能不想法打听下,于情于礼都不能这么袖手旁观。

只是怎么打听,黛玉还没有办法。

宝钗拉了下黛玉的袖子:“你也别急,探丫头不是二妹妹。再说没有消息,也许是好消息。”

“这话是的。探丫头是个机灵的人,她虽是性子烈些,却不是不会变通之人。”黛玉笑了,“也许是忙着呢。像我刚到了那里,头件事是得会说那的话,不然就跟聋子哑巴差不多了。”

说得凤姐和宝钗都笑了起来。宝钗就说:“亏得琴丫头和云丫头不在这里,不然非缠着你说几句了。要不你跟我和凤丫头先说说。”

黛玉便扭着不肯说,最后实在没法说了两句。把凤姐和宝钗都给逗笑了。

“你可真是厉害,这样的话也学得会。”宝钗夸了句

凤姐却说:“怎么你来也不带几个管家娘子、婆子来,还就是去得时候这几个人。弄得之前还以为你那姑爷家穷得叮当响呢。”

“那里不兴这么多管家娘子,一栋屋子一个。我带了来,谁给我看着房子。再说,也习惯了,出门不带着那么多人。人多了,没见能多方便,倒是麻烦还多。”

“颦儿这话极是,我们家就是闲着的人多,做事的少。这些日子放了这么多出去,哪个屋子脏了还是乱了,没人使唤了。”宝钗赞了句,“我看颦儿跟前就三个丫环,颦儿还说在家跟前就紫鹃和雪雁两个。”

黛玉添了句:“我们家姑娘和老太太,跟前都是只有一个丫环。等以后紫鹃和雪雁都有了好归宿,我身边也就只要一个丫头了。”

凤姐点着头:“这话极是,等过了年咱们合计合计。”看了眼黛玉,“到时你可别说是外人,不给出个主意。以前不敢太烦劳你,是因为你身子骨不好,现在你身体好了,又是咱们家正经姑奶奶,帮琢磨琢磨是应该的事,到时可别推诿托大,说些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