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养家日常(91)+番外

春风吹拂,在树荫下坐着并不觉得热,显得整个人暖洋洋的,就是容易犯困。

季无病半躺在一张宽大的椅子上,半眯着眼,看着认真讲题的穆子期若有所思。

好吧,他现在总算是知道穆子期的人缘为什么这么好了。像他这种待人真诚、有本事的人,估计无论去到哪里他都能活得很好吧?难怪自己和他合得来。

再看身边已经在打瞌睡的严日初,季无病嫌弃般撇撇嘴,自己当初为何会看上他呀,明明没有自己聪明。

想到这里,季无病露出一个愉悦的笑容,坐在椅子上享受着春风温柔的抚摸。

一个时辰后,小伙伴散去,此时严日初家里的下人也赶着牛车来接人,无奈之下,即便两人再想去钓鱼,终究还是坐车回隔壁的丰收村。

反正明天在学堂就能见面,大家很愉快地告别了。

穆子期留在村里,先去水田看了下大蒜的生长情况,见上次采摘过一轮蒜薹后,地里的大蒜叶子已经发黄、蒜瓣突出时,就动手挖出一颗大蒜,果然已经成熟了。

“大哥,作坊什么时候来收购呀?已经可以挖大蒜了。”穆子清蹲在他身旁,好奇地问起来。

“等两天就挖,我先找好短工。”他们兄弟俩是不可能回来挖的,还得读书呢,所以只能托陈香照看。

想到陈香去从军后,家里的这一摊事……

穆子期看了看穆子清,头疼地摇摇头,他今年八月应该会去府城读高中,这样一来……看来得和奶奶商量,是不是把这六亩水田佃出去?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种上果树?比如说黄皮树,这种树好打理,人工管理少,就是不知道现在能不能找到好的品种。

罢了,回去再说。

傍晚,太阳还未落山,穆子期兄弟就踏上回城的路,两人身后的牛车上装了不少东西,有用木桶装着的两条活鱼,两个竹筐里装的是野菜,大都是荠菜和婆婆丁,叶子还是水灵灵的,在买下后,他们迅速浇上水。

果然,第二天回味饺子馆推出的荠菜饺子很受众人的欢迎。与此同时,陈香和瑞珠终于取得共识,瑞珠同意让陈香去报名参军。

得知这个消息,饺子馆顿时弥漫着一股离别的气息,大家都很是不舍,可这是陈香的追求,大家不好说什么,只能到处去打听军队的情况,期盼他能分到有熟人的军队。

“奶奶,真的不租出去吗?”穆子期有些烦恼,知道陈香当兵后,他们就商量土地该如何处理。

“租出去租不了多少银子,你看,每年单是种植大蒜就有十二两左右的收入,租出去最多能有多少?不及这里的一半!”老叶氏想到手里刚存下的二十几两银子,再想到尚未动工的宅基地,心里有些着急。

“好吧,那只好请人帮咱们管理,就请黄大叔吧,他为人实诚,没有歪心思。请短工、平时管理田地之类的都交给他,等收成后,就给他二成的利润,毕竟咱们出土地和工钱。”穆子期马上说道,还要加上陈香家里的三亩水田,这样一算,就是九亩了。

至于陈香那一亩旱地,今年刚种上荔枝树,他们家可以帮忙管理。

和陈香他们一说,大家没有异议,事情就这般定下了。

穆子期觉得为了挣钱,他们像一只松鼠收藏过冬食物那般,丝毫不想浪费。

四月十五日,顺利通过检查的陈香背着行囊,挥泪告别妻儿和亲朋,进入了他向往已久的军队。

他这一走,瑞珠失魂落魄了几天,连老叶氏都偶尔会叫出陈香的名字。幸好还有天真无邪的小承远在身边,小家伙找了几天父亲,哭了几次后,很快就有别的新鲜事占据他的小脑袋,倒是和以前一样活泼爱笑。

饺子馆少了一个人,感觉一下子要忙的事多起来。在经过商量后,穆子期就决定在有大集市时请一名短工来帮忙,招聘的说明刚贴出去,来询问的人不少,大都是附近的大娘小媳妇们。如果是长期上工,她们可能没时间,但隔几天才干一次的话,这就是一个好差事了。

由老叶氏做主,聘请了一位姓孙的大娘,对方干活麻利爱干净,说定工钱日结,有十五文钱一天,就这样,孙大娘还是很高兴。

家里的杂事一定,穆子期就把全副心思放在学业上,有时间还得盯着穆子清看,毕竟县城繁华,他生怕有什么坏小子把弟弟给带坏了。

光阴似箭,一转眼,三个月过去了。

七月初六,中考来临,这是决定广大初中生命运的时刻。早在前几天,老叶氏就和瑞珠她们到郊外的佛寺和道观拜完一轮,就为了保佑穆子期顺利通过,精神比他本人还紧张。

第66章 又酸又喜

“还想吃吗?”老叶氏紧盯着穆子期吃完这一大碗饺子, 见穆子期放下勺子,立马问道。

穆子期慢条斯理地掏出手帕擦擦嘴, 笑道:“吃饱了,奶奶, 不必紧张, 就当做这是一次期末考试,只是一次考试而已, 实在不行再复读一年,你看当初爷爷考举人, 同样考了几次才上榜。”

“啊呸呸呸!”老叶氏一听马上啐了一口,双手合十,“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大郎, 这种话万万不可乱说, 免得被过路的哪路神仙不小心听到了,不吉利。”

她挺起胸膛, 一脸的自豪,“大郎,你比你爷爷厉害,你们夫子说了, 你可是考大学的好苗子,你爷爷连个进士都没考上。”

“奶奶,这种事可不能比。”穆子期一听,脸都快有些发热了, “考试内容和制度都不同,不能比较。”他爷爷比他厉害多了,在教育资源不丰富的情况下,从一介农家子成为举人,人定是非常聪明的,自己不同,是后天造成的聪明,要不是有前世的馈赠,他的成绩说不定没有现在那么好。

“哎呀,一样厉害一样厉害。”想起记忆中的丈夫,老叶氏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笑容,可惜相公走得早,要不然现在看到大郎这么有出息,他一定很高兴吧。

“真的不吃了?”老叶氏又问。今天她没心思开店,事实上,从昨天开始,她就给其他人放假了,全副的心神都放在穆子期身上,“中午除了鸡汤还想吃什么?”大孙子最喜欢喝鸡汤,这样必须有。

“和平常一样就行,免得肠胃适应不了。”穆子期安抚她,讲真的,他都没想到老叶氏对中考看得这么重,幸好弟弟妹妹还在睡觉,要不然他们一紧张,说不定连带着自己也会被感染。

“那就再杀一条鱼,做一道清蒸鱼,报纸上说吃鱼的人聪明。”老叶氏马上做出决定。

“行,我没意见。”穆子期用冰凉的井水漱口,再擦了擦脸,就提起一只考篮准备出发。他们一共要考八门科目,每天两门,连考四天。

“都带齐东西了?考试证、毛笔、墨锭、砚台、清水……”老叶氏一样一样地数,尽管她昨晚上已经帮穆子期检查过几遍了,可还是不放心,生怕有什么东西落下。

“奶奶放心,不会有事的,我刚才检查过一遍了。”穆子期搂着她的肩膀,他现在一米七六左右,早就比老叶氏高出一个头,于是温声安慰,“再怎么说,我们考试的环境都比科举考试的舒服,我这又不是第一次考。”只是这次格外重要和严格罢了。

听他这么一说,老叶氏总算是稍稍镇定下来,在她的坚持下,两人一起往考场走去。

考场放在县里的小学里,早早的,这条街就肃清了,有治安部和城管部的人来维持秩序,不许闲杂人等经过。

天色尚未大亮,才刚刚发白,穆子期本来以为自己已经来得够早了,没想到他们刚走到考场附近就看到一片拥挤的人群。

“竟然这么多人。”穆子期暗自算了下,当初他读初一时,全县同年级的学生有八百余人,三年下来,陆陆续续有人退学或转学,加上一部分人毕业考不及格,不能获得毕业证,就没有考高中的资格。这么一算,参加中考的人数大概有六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