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养家日常(56)+番外

“好,那奶奶你干活悠着点,可千万不要着急,一旦觉得冻就先回去烤火,再怎么说还有我和陈香呢,我们年轻,火力壮,不觉得冷。”穆子期笑道,心里却酸溜溜的,有种流泪的冲动。

自己真是太感性了!穆子期暗暗自嘲。

如同穆子期事先预料的差不多,他们在两天内把该收的菜都收了,卖完后,穆家分得二两又一百零五文钱。陈香也是差不多这个数,他种菜是精心伺候的,产量比穆家还高。

之后,大家花了点时间把留下来的芥菜和萝卜腌制。事后,各人做各自的事,继续忙碌。

穆子期拿出三、四年级的课本看了起来。

收菜这几天,生怕把好不容易背熟的内容忘记一点,他每天晚上临睡前都会抽出空来阅读一遍,所以一、二年级的课本他不用再看。

现在一接触到新的知识,穆子期颇为惊讶地看到有地理和历史这两门课。看着里面的什么经度纬度,即便内容浅显,他仍然觉得很是吃惊。

那三位穿越前辈是把整个图书馆带来了吧?这个都能记得。

至于历史课本,内容较为浅显,但把这片土地有过的朝代都简略介绍了一遍,好歹让人知道从前发生的事。以一个小学毕业的人来说,学完这些课本,已经能树立一个人基本的三观了,而且知识量还不少。

再看到课文里对大金国隐隐流露出来的轻蔑和对儒家的介绍,穆子期挠挠脑袋,貌似当权者很不喜欢那帮子文人啊,自己以后会不会受到家庭的影响?

当然,可能是他太敏感了。

第41章 新的想法

穆子期认为自己现在还没有接触到大夏的主流意识形态, 只能从学堂老师们平时的只言片语中推测出这个结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再想到自己早早就来投奔大夏, 年纪还那么小,他认为就算当权者对儒家没有好感, 应该也不会迁怒到自己身上, 这样一想,立即把此刻的念头抛到脑后, 继续专注于课本的内容。

没过两天,老叶氏她们总算把任务量给完成了。

穆子期赶车送她们到县里, 顺便采买年货。距离过年也只有十几天了,趁着有空闲就得赶紧买好,家里还要留出时间准备过年的东西呢,比如做萝卜糕、饺子之类的。

碰到快过年这个时间段, 就算天气寒冷也掩不住人们的热情。加上今年算是风调雨顺, 农作物收成好,手有余钱的人们更是对买东西迸发出极大的热情。

穆子期背着背篓跟在老叶氏身后, 看到她们采购年货时那股拼劲,暗暗吃惊。

这么拥挤的人群中,奶奶她们还不嫌挤,在人群中犹如一条活鱼般灵活, 让自诩身强体健的穆子期差点就跟丢了。

“夷州蔗糖甜蜜蜜,过年回馈父老乡亲,价钱史上最低,只需十六文钱一斤!没错, 就是十六文钱一斤!错过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史上最低!十六文钱一斤!”

“又香又大的包子哟,皮薄馅大,里面都是肉,两文钱一个!两文钱一个!”

“烤鸭,皮脆肉香的烤鸭出锅啰……”

……

“快去买蔗糖!”老叶氏一听到这大嗓门,眼睛顿时一亮,这糖可是过年待客的好东西啊,有各种用途,起码孩子们喜欢吃的花生糖就必须用到它。

“不买烤鸭吗?”穆子期摸摸肚子,觉得有点饿了,“肉包子竟然涨价了,镇上才一文钱一个。”后面的语气带嫌弃,虽然知道过年涨价是正常的,可作为顾客的自己还是心里不爽。

“不买,烤鸭太贵,咱们家自己有鸡,到时杀只公鸡给你们煲汤喝,比烤鸭还养人。”老叶氏笑道。

“没想到办年货会有这么多人。”来到人流量少一些的街道后,在穆子期的指引下,大家到了一家干净的饺子店,准备吃个午饭。

老叶氏她们这次完成的络子质量好速度快,绣庄的掌柜很爽快地付钱了,三人各自赚了差不多一两银子,如此一来,心情自然很不错,连带着手都松了松。

有过宁安县那样的生活,就不要指望他们把钱藏着掖着,不肯花钱了。

这家饺子馆的生意不错,八张桌子坐得满满的,外面的人看到里面没有位置了,只能遗憾走开。

“这个饺子……”好不容易等到水饺上桌,老叶氏吃了一口后就忍不住皱眉,“生意竟然这么好?”到底顾忌是在店里,即便店里和街上人声鼎沸,她还是没有把自己内心的话说出口。

穆子期吃了一个饺子,发现味道并不算好,饺子皮不够薄,里面的馅料松散,咸淡不宜,再喝一口汤,太淡。总之,这一碗水饺的味道不尽如人意。

“快过年了,人多嘛。”穆子期笑道,“人一多生意自然好,而且这是肉馅的,自然受欢迎。”尤其肚子饿的时候,更觉得这里的味道不错了。

“以前老家的厨娘做的饺子最好吃了。”穆圆圆埋头吃了几口,抬眼道,“我能一顿吃十个。”

“大郎,县里的饺子店多吗?”老叶氏突然低声问起来。

“满打满算只有两家,怎么了?”穆子期满腹狐疑,不懂老叶氏突然严肃起来的表情。

老叶氏没有回答,下午继续去购买年货的时候,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县里餐馆的生意。

到晚上吃过饭后,大家坐在一起闲聊时,她这才说出自己的打算。

“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有可能的话,咱们最好还是去县里开家饺子店,以前老家的厨娘王婆做的那个饺子……味道如何你们都是知道的。”老叶氏说到这里,满意地看到在场的人点头同意的样子。

她突然觉得以前的富贵生活不是没有给她带来帮助,现在不就帮上忙了吗?

在清溪村落户快一年了,大孙子心疼她整天忙碌个不停,她又如何能不心疼家里小小年纪就跟着忙的孩子?她是做梦都想家里的经济状况马上好转,或者突然发财,本来还没有成熟的想法,但今天一看到县里的饺子馆,她就来了兴趣。

“我曾经问过王婆做饺子的诀窍,虽说时间日久,记不大清了,也从来没有动手做过,但现在想想,如果咱们能把饺子做得比今天吃的那家好,生意应该不错。”老叶氏语气兴奋,继续说道,“来到广南省,我发现这里的人对好吃的东西非常喜欢,舍得花钱吃,只要咱们的东西足够好,不愁生意。”

她娘家是商户,出嫁后又掌控自己的嫁妆,虽然没有正经做过生意,但耳濡目染之下,她相信自己做得不会太差。而且做饮食店的成本并不算高,唯一的问题是能不能租到合适的店铺。

“大夏这边并不歧视商户,听说陛下他老人家名下就有许多产业,做生意能做到西洋、南洋那边去。”经过近一年的了解,老叶氏对此已经非常了解,她有时候还想着,如果叶家也逃到这边就好了,以娘家人经商的天赋,又有这么宽松的环境,未来一定差不了。

“所以咱们开店做生意不会影响到大郎和三郎的前途。”这是老叶氏最满意的地方。

穆子期等人面面相觑,默默凝神思考。

“在地里累死累活都挣不了几个钱,两年后官府就得收税,咱们还欠有债,今年的年景算是好的,就算如此,一年挣的钱也只有……”老叶氏说到这里就看向穆子期。

穆子期对家里的账本早已了熟于心,点头道:“今年家里卖黄豆、玉米、蔬菜等作物一共挣了八两半的银子,牛挣了差不多二两,八月份县里组织人去修水利,咱们家没去,只有六月份修路挣的一千两百文钱。还有奶奶和圆圆做绣活挣有大约三两银子,这样一算,年收入只有十五两左右,这还是不用交税的。”

众人听得认真,受老叶氏的影响,以前穆家年底总要盘账,家里的收入支出都要记得清清楚楚,不会稀里糊涂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