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脚步间的高原(3)

作者: 花间应有树 阅读记录

作家论坛| 帮助中心| 联系客服|关于我们|诚聘英才|版权声明|Copyright

第四章狩猎

第四章狩猎

生活的本质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辛苦而碌碌无为是活着,每天缺衣少食是活着,顿顿锦衣玉食也是活着,生活状态不一样,人们对它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才有贫苦和富裕的差距。生存是生活的基础,也是最起码的底线,当然也这可以作为衡量生活状态的标准,只有人活着,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理想和信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毕生感悟,而可以说亲身体验的信念值得信赖,值得珍藏,这些理念对于高原上质朴的汉子们也感同身受仿佛是高原上的祖祖辈辈累积下来的经验和传承一样,这是希望的火光,是需要世世代代高原上的人们相传和遵守的,。处于那个特殊的年代,世代定居扎根在这个贫瘠而荒凉的黄土高原上,在这个贫瘠而又富有传说的地方,这个流淌着黄色皮肤的母亲河身体力行教传人们包容、宽厚和豁达,而作为父亲似的高原地厚实,淳朴,同样言传着责任、担当和静默。

午后一阳当空的高原寂静了许多,也许是寒冬厌倦了这个荒凉的黄土高原,彩色阳光肆意地挥洒下来照射下大地,远处的连绵山峦傲然挺立天边尽头,在高空中的飞鸟不时划过湛蓝的天空,带动流动着的白云冲向远方,大地的尽头依然被厚雪覆盖,掩埋着岁月的痕迹,高低起伏的山峦硅地仿佛年迈老人脸上的皱纹般苍茫,或似橘子裂开了嘴般久久不能愈合。低矮的酸枣树身上的针刺随风在阳光下舞动,雪地的尽头有两个黑点由远而近,接着传来二宝的窃窃低语声,不时还有小胖贼溜溜的小眼睛四周打量,这时二宝说:小胖,咱俩的秘密没有被人发现吧?旁边的声音答道,放心吧,二宝哥,刚才我发现后赶紧用茅草挡住,即刻跑回来找你,说完谨慎而又虚心的说道,主要还是他自己不敢捉弄,随后两人步伐加快,想到美味佳肴后口水不由的流下来,他们可不想自己的劳动果实被别人窥视,掠夺。

高原上的地貌凹凸不平,所以无论林地,耕地都成不规则地分布,也有人开荒耕种的,但是大多数都是零星的点缀着。就拿二宝家田地一样,总共就那么几份薄地,在黄河岸边东一块,西一块的布局着,并且高低起伏不定,富有特色并且优雅曲静,主要还是依靠黄河的流水灌溉,毕竟要因地制宜,靠天吃饭。

只见二宝他们两人爬过山岗,踏过泥泞的川領,跑过不大的林地奔进一片低矮的灌木林中,直接朝着仿佛预定好的目标前进,怀着忐忑的心情,揭开茅草,发现两只毛绒絨的小灰兔一动不动,看着像快成年的样子,两人瞬间激动万分,小胖略微的遗憾道,要是活着多好呀,可以卖个好价格,不过可以大饱口福了,然后俩人毫无心性的笑着,打闹着。

作者有话要说:各位看官,更新进行中

 第五章白鸽传说

第五章白鸽传说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它表达和寓意着虽自身身处危难中仍然坚定不移的寻找真理和信仰。也体现着人们趋吉避凶的本能、意识,这是在祖先世世代代的劳动生产中用生命的代价传给后代子孙的财富和传统。当然,高原上的人们深受启发,同样也感同身受,在时间的推移下不断的尝试和改变,使之有利于他们的生活和生产,并且继续发扬光大,有利于其后代继承和传承。

特殊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遵守特定的规律摸索着前进,在不改变大的环境下使周围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变的更有利于人们生产和延续,相对于北方其它地区,高原的地质条件和灾害制约了人们的思想和积极性,但是生存的本能趋使着他们向更好,更优质的方向发现,比如靠近黄河两岸的田地人们引水灌溉,稍远的地方人们挑担浇灌等,更远的地方就需要开通支流来解决引水灌溉和生活用水等等。同样,高原上的居住环境和房屋构造也制约了人们开放性的思维,在遵循老人世代传授下来的打窑洞地记忆和技术后,不断的发明和改造,即使满足人们要求的冬暖夏凉,也使得材料构造和美观提上日程和技能需求上,这样以后,世代可以居住和生活的家就有了保证。

就拿小宝的这个村子来说,听现在还在世的老人说起,村子有个美好的传说,据说在明末清初时期原来这个地方没有村落,是有一天从远方飞过来一群纯白素洁的鸽子,一起降落在原本没有这个村子旁边的大树上,开始筑巢繁衍生息,当时有个富绅厌倦战争和掠夺,带着妻儿一家等人寻到这个地方,看着一群白色的鸽子象征着自由和希望就决定定居下来,经过几代人辛苦的累积和经营下,于是就有了这个白鸽村和美丽的神话。

高原的气候瞬息万变,总是给人惊喜和无奈,经过上午阳光的照射下,原本还是大雪封山,千里冰封的地貌,再经过下午斜阳的努力下,黄昏时分积雪已大部分消融,露出深黄的泥土,大地的沟壑和景观仿佛是斑马的条纹般无可名状,湿润的泥土气息混合着西北风随处向远方飘过,村子里的炊烟随处弥漫,夹杂着烘烤土炕的黑烟变幻莫测地延伸向村外下风向的树林,看到天色渐渐阴暗,小宝和小胖的步伐加紧了许多,直接奔向各自的家里。看着天色,父亲,哥哥应该已经回到家中,提着手里的一只兔子,今天应该可以给他们俩一个惊喜吧。

其实在小宝模糊的记忆里,仿佛对窑洞有着天然的亲切和迷恋,听父母说自己的祖父以前生活在关中地区,随后来到陕北地区,自己就是出生在窑洞里的,家里的两个窑洞的是父亲和他的哥哥的共同财产,小宝的爷爷一辈子辛苦打拼就换俩窑洞和几亩薄田,其他的一无所有。所以,属于小宝家的其中一个窑洞年久失修,破落不堪,显然不能住人,村里人都知道他们家的情况,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大伯人很能干,时常资助小宝家里,日子勉强还过得下去,就是他爹矿山上的招工都是大伯安排的。当然,村里的好心人还是很多,尤其是村里的李老头,人很和善,也同情他们家,于是就把他们家用来存储粮食和饲料的两间泥土和茅草混合的房屋暂借给他们居住,这样解决了小宝家里的大问题,要不然他们一家就只有露宿街头了。想到这些,小宝不由得握紧小拳头,脸上露出这个年龄段没有的坚毅和对命运的不屈不挠,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命运,改变现状,改变自己,然后向着自家院落跑去。

作者有话要说:白鸽村的背景

第六章父爱如山

第六章父爱如山

有人曾说:信仰是精神文明的起点,也是构筑物质文明的基础。尤如落叶是风的过分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或许是折翼的天使来人世间渡劫,带着期盼和梦想,却不想满身伤痕累累,历经人间沧桑后而离去。

其实人的一生也是如此这般风云变幻无常,作为上天的宠儿丰满多娇,在人世间历劫后余生感慨,历经过沧桑百态后归去,一去不复返。

尤如高原上的日出日落,升起降落后圆满完成个轮回得到喘息后再累积力量后重新崛起。就像现在挂在高原西方尽头的残阳,苟延残喘的存在在,欲向世人印证自己的活着,存在着,远处天边的雾霭包裹着残阳,飞鸟不时冲过划过一抹曲线,着急万分的归巢心切,去安抚自己的宝贝,抚养自己的孩子,传宗接代似的是本能和责任。

小宝现在就是嗷嗷待哺的鸟儿,作为离巣心切的他恨不能直接横渡瞬息万变般飞渡到家,他直接略过村间地上满地落叶,泥泞不堪的大路,顺着羊肠小道顺势而上,踩着缓坡飞奔而去。终于看到门前的一排小白杨挺立着像他招手,门前笨实的木门半拉着,像是证实自己的猜想般,因为自己下午离开时把门紧扣着,抬头向院落看去两三人影在窗台站立着,正抬头向院落外的的小道张望,神色紧张。这时父子俩的目光对接,父亲长长的舒出一口气,神色明显放松,跨过院落利索的拉开木门,这时小宝跨进来,当父亲看到他手里的兔子时,神色显得诧异,但还是利索的接过他手里的兔子,抬头看到儿子不长的头发因为奔跑汗水打湿而冒着热气,头发怂拉的贴在额头,通红鲜嫩的圆脸蛋霎是可爱,看得厚根满是心疼。拿过棉袖子温柔的给他擦拭,端起温开水递给儿子,说道:以后回来早点,别乱跑,不要让你娘担心。说完转身离去,随后厨房传来锅碗碰撞的声音,期间传来父亲囫囵的声音,赶紧洗洗,爹今天给你们露一手,保证让你们打饱口福。其实厚根心里明白,家境的贫寒可以锻炼孩子的心性,建立自立,自强的品质对小宝终身受用,包括这次的卖鸡、蛋、兔子,买包子,手套等,都可以看出小宝的品性和担当。在这期间,大宝站在小宝身旁整理着弟弟凌乱的衣衫,拿出干净的鞋子和衣裤让他换上,把弟弟满身湿泥和已经结冰的裤子拿到旁边打理,洗刷。

上一篇:纪公馆 下一篇:军官之恋:少将请指教